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堆雪 >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事变
    慕成雪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如何忍着心中的汹涌将游泽苍的话听完的。只是她知道,这是她重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在心动。

    原本以为这一世她再也不会对什么心动了,可是如今游泽苍如同讲故事一般同她娓娓道来时,她竟觉得从前那个慕成雪又回来了。

    只是前世今生,她也是第一次见这种场面,“你……你都知道了?”

    许久,慕成雪才憋出一句话。

    游泽苍重重点点头,笑得很开心。

    ……

    大理寺,监狱。

    大理寺监狱中,可谓一片哀嚎,如同人间炼狱。

    放眼看去,满目都是囚犯,有的躺着,有的站着,也有一些正襟危坐的硬骨头,还有人全都紧紧靠在牢房门前,透过栅栏门上的间隔伸长了胳膊,晃动着,挥舞着,喊着自己冤枉,喊着青天老爷明鉴。

    不过,大部分时间,囚犯都是安静度日的,一是为了节省体力,免得饿了自己,二是,平日里即便喊破嗓子也没人管。

    不过有时候就不一样了,那便是狱卒带着新来的犯人进来时。他们这时候便会大喊,若是真能得了狱卒关注,那便有机会用银子打动对方,这牢狱之苦便也能没那般苦了。

    沈东伯被衙役带进来时便是这番景象。两个官差押着个沈东伯,沿着大牢狱道,直入刑房。

    这不是沈东伯第一次进大理寺的监牢,却是第一次以罪臣的身份进入大理寺。

    “沈大人,这便是你的牢房了。”差役将沈东伯送到,便只留下狱卒看守。

    “多谢官爷。”沈东伯随手将身上的一块玉佩扯了下来,塞到了狱卒手里。狱卒的手紧紧按着信物,户部尚书的东西自然不会差,狱卒笑得更加殷勤了。

    “沈大人若还有何事通知我们便是,小的能做的的定然做好。”说着将门拉起来,上了锁。

    沈东伯身为朝廷命官自然不会和一般囚犯关在一起,这间牢房只有沈东伯一人,虽也不干净,至少不用和其他人挤在一起。

    犯人被压至刑房,施以竹书夹身。犯人的双手被铐起并固定住,小吏将竹板编织成的书袄围绕在他的胸部至腹部,接着转动连接在书袄两侧的绳索,以收缩之力辗压受刑者身体。

    “马上就要结案了,可别弄死了。”一小吏开口道。两小吏将犯人扔进了牢房,将牢门锁后,搓揉着用力过猛的手臂,悠悠而去。

    那男子蜷缩在牢房的门口处。身体不停的颤抖着,刚才的刑罚时的疼痛,似乎来迟了一般,现在才开始不断涌现出来。

    “刚受过竹书夹身?”幽暗的角落里,传来一个刚健有力的声音。这声音不像是在牢狱中冷冻挨饿后的人发出来的,倒像是某个老爷在使唤身边的奴婢时的发出的声音,带着高高在上的威严。

    男子眼神迷离,压抑得过久的疼痛,卷身袭来,胸腔,肋骨,胃,腰,小腹……整个上半身宛如翻山倒海,每一寸肌肤,每一处内脏,阵痛无比。脚踝处不时的流下雨珠般大小的鲜血,有如针扎。

    就刚才,看完他浑身无伤而抱腹翻滚,显然不久之前受过竹书夹身之刑,而后又经过自己重拳毒打,依旧能够坐起身来,身体定然受过千锤百炼。

    若是等他伤好了,必然会与自己死磕到底,既然免不了要打上一架,既然如此,就必须趁他病要他命

    大汉大步跨去,伸出手拉直铁链,想借助手中的铁链,将男子勒死。

    男子低着头,对奔袭而来的虬髯大汉视而不见,轻手将唾液涂抹着脚踝处的伤口处。

    大汉双手绕过男子头顶,将男子的脖子死死捆住,两条铁链越缩越紧。

    大牢里除去幽暗角落里的那人看不清面目之外,还有两人依靠在墙壁上,仿佛在欣赏着这场表演。

    男子被铁链勒着脖子,很快便呼气不畅,涨红的头顶上青筋暴起。

    虬髯大汉大喝一声,用尽全身气力收紧绳索。牢狱里,死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况且刚刚狱吏都说了,快结案,别弄死了,眼下之意就是,弄死了就结案了。

    男子挣扎着,一只手拉扯铁索,另一只手拨捋挡在额头前的头发。

    靠在墙壁上的矮个开口道:“呵,有趣,死前还想要体面吗?”

    男子拨捋头发的手停下,整理了下左掖下的衣裳,随后眼睛里布满血丝,慢慢地放弃了挣扎,双手轻垂而下。

    “这么壮的汉子,可惜,就这么死了。”幽暗的角落里不由惋惜道。

    “壮?”靠在墙边的两人面面相觑,眼前这男子虽然算不上瘦,但是一看就是弱不禁风的样子,这么壮的汉子,这形容的有些过了吧。

    这时,拉扯锁链的虬髯大汉,单膝跪地。虬髯大汉握着手中的铁链,与刚才勒人之状并无二样。

    良久,被铁链勒着脖子的男子,挣扎开锁链,拖着受伤的双脚,向墙边挪了挪身子,靠坐在墙边,大口喘呼着气,他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幽暗的角落里。

    靠在对面墙上的两男子,盯着眼前不动的虬髯大汉,不禁地打着寒颤,脖子后面的毛孔全盘竖起。

    牢狱中,寺正并没有去追查何人杀的虬髯大汉,甚至连尸首都没有去检查,直接吩咐下面的人,将虬髯大汉的案子结了,给地主家一个交代,仅此而已。

    大理寺,在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被称之为廷尉。审核各地刑狱重案。汉景帝、汉哀帝、东汉末汉献帝、南朝梁武帝四次改为大理,均仍复旧。

    时光荏苒,北齐的时候,廷尉正式改名为大理寺。而隋朝唐朝也都沿用这一称呼,都把廷尉称之为大理寺。大理寺中上班的人按级别被称之为:大理寺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丞,寺正。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

    凡遇重大案件,唐制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中丞会审,称三司使。明、清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会审,称三法司。决狱之权三在刑部,但大理寺不同意时,可上奏圣裁。大理寺卿官秩,隋初为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