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云照清秋 > 第四百五十章 老尚书
    翦尚书府里,老尚书自从上次与翦云照他们一道回京后,每天都关在他的院子里,写写划划的,好像在做人生总结。

    时日无多!

    这是他自我的感应,所以,更应该珍惜余下的时光,就连吃的,都是送进去的。

    光哥儿如今换了一种身份,老爷子回来时,他也要跟着回来,但老爷子为他着想,把他去后,他现有的位子被他人占了。

    骆氏制球的副管事,这头衔已经很不一般了,这算是重孙女给他这个老头子的脸面,他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就把他这么好的差事搅黄了。

    光哥儿没跟着回来,老爷子是有点儿不适应,但也无所谓了,他现在也没那么多讲究,只要跟前有人侍候,何况,长媳挑选的人选更显机灵,不用他动嘴,就把他想要他办的事办了。

    老尚书感觉体力一日不如一日,但两个儿子儿媳,还有那个从不曾吃过翦家一口饭长大的大孙子大孙媳,来问候时,他总说挺好的,你们该干嘛干嘛去。

    人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老尚书却是什么话也不想说,他已经有了一种认知,所谓的经验之谈,就是抱成守旧,只有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才能促进社会与生产力的发展。

    这样的话是从重孙女那听来的,重孙女说这样的话是某某哲学家说的,当时她的样子就好像在说玩笑话。

    以老尚书现在的认知看,重孙女就是那个哲学家。

    之前,他从没为重孙女做过什么,但在这日下的时光里,他可以代替她发声。

    毕竟,以他资历与人望,说出来,比之重孙女一个女娃娃说出来,理所当然许多。

    似乎,他这又是沾了重孙女的光了。

    他现在所写书的名字叫《论实践创新与发展》。

    之前的著书立说,他一一废弃了,不准备现身于人前,因为那些说法,可以禁锢人的思想,与现在的创新一说背道而驰。

    老尚书回府后,太过安静了。

    这一点,让翦郜生与翦郜林坐卧难安,虽说已经快马加鞭给老三与老四去了信,都没有借助物流公司去传达,可他们现在一个在西南边,一个在西蜀边。

    因为回京路程远,圣上没有让他们回京任职的打算,以体恤为由,满了一任后的述职都免了,直接让吏部拟定下一任的就任地。

    “他们这次能回来吗?”

    “怕是难,散了朝后,我特意留下来,向圣上禀告过了,圣上没什么表示,只说等有了时机,来看看老爷子。”

    “不能回来,能报一个平安,让老爷子心安一些也好。”

    “话是这么说不错,可若他们真正等老爷子去了,才能致仕守孝,又还有什么意义呢?父子一场,终究是不痛快的,所以,我们还是得尽力争取一些,要不就让他们提前致仕。”

    “也只能这样了,加写书信,这次走物流,我特意去问过照儿了,走物流比我们派人去送,更为保险,而且,也不会慢,甚至是快一些。”

    “这是为何?”

    “好像物流公司越来越健全了,建立的基点也多了,原来建立基点是以城市来算的,现在改以里程计算,不管纵横,一百六十里为一个基点,且每个基点里,往四周幅射,都有充足的人负责,特别是急件,一般是到达一个基点后,跟着就换人去送,这样,吃饭花用的时间都免了。”

    “那好,这个你去安排,我争取再向皇上请示一次。”

    翦云照也得了其父的通知,让他们一家去看看老爷子,同他说说话,让他不要总闷在屋子里,或许,她说的话老爷子还听得进去。

    那天,他们正准备去时,老国公与梅老夫妇从翦庄那边过来了,是特意过来看望老尚书的。

    老尚书住在那里时,三人一伙,每天去鱼塘钓鱼,两个庄子上的鱼塘,他们一个一个地轮着钓,轮完了,再来下一轮。

    时光也就在钓鱼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流走……

    老尚书回了京,只剩他们俩去垂钓,俩人谈话,没有人插一杠子,总觉得欠缺了一些味道。

    老尚书说要回京了,也没说理由,让他们心里总觉得不安。

    他们心里也清楚,且不说老尚书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就是他们一样跨过六十大关的,在大周,也算是长寿的了。

    所以,即便老尚书真的去了,那也是寿终正寝,算不上是一件令人沉痛的事情,只是心头凭添一份悲凉而已。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渗透着多少无奈与心酸!

    “爷爷,外公外婆,这次回了京,准不准备多住一些日子?”

    梅老太太倒是有这想法,可梅老不这么想,老国公也不这么想,他们似乎习惯了翦庄里,一眼望去,不是田,就是山,还有鱼塘,有清水河……

    京城里,一眼望去,虽然也有山,但好像很遥远,不是那种触手可及的,而多半看到是一幢又一幢的楼宇。

    “照儿,田里的禾苗长势很好,绿油油的,一根一根的,比他人田里的,就是粗壮一些。看在眼中,心情特别愉悦。”

    “是吧,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嗯,那是肯定的。”

    在老人们看来,不管他们的身份是什么,粮食的多产,还是最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的。

    原本,翦云照他们是即刻动身去翦尚书府的,但他们这么一来,又得滞留半天。

    “要不让霆儿把那老家伙接过来?”

    “你这是什么话!人家老尚书为什么不声不响的要回京?还不像之间住进骆府?而是直接住进自己的尚书府?因为那里才是他的归属地。”

    “呵呵呵,也是,不过,那老尚书不会那么容易死的,他说了,他还要著书。”

    “好了,我们也不瞎想了,赶紧去把身上的臭汗洗一洗,换一身舒爽的衣服后,去看一看那老家伙是不是要死了?”

    “你不吃饭,我可是要吃的,吃饭了再去洗澡,然后再去看老家伙。”

    俩人之间失了一个调味的,少了些乐趣后,所以,对老尚书回京的决定下达,是在没有经过他们俩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的,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情绪,在称呼上也就变成老家伙了。

    老家伙的书已经写了一小半,据他自己估计,到写完,还需要三个月的时间,他感觉自己活不过三个月,所以,想加点儿进度,可是,随着一天一天的体力下降,比说加进度了,就是保持之前的进度,也要多花时间。

    翦云照他们到后,老尚书与老国公与梅老以及梅老太太相见,都是笑呵呵的,只是明显看着体虚。

    从翦云照的角度看,老爷子脸上的老年斑又加深了一层……

    “照儿,你多留一会儿,与老爷子说说话。”

    老国公还是生就了一双慧眼的,只是稍稍寒酸了几句,就告退出来了。

    只剩下翦云照时,老爷子明说了自己的担忧,翦云照说老爷子还干嘛自己动手,请个后辈晚生帮着写就行,那样只需动动嘴皮子。

    翦云照的话说的很轻松,似乎老爷子一开始就应该这么想,还说写字是很花心的,为啥那么多人情愿拿刀拿剑去砍人,也不愿意拿笔杆子?

    就是那个原因了。

    翦云照一通话下来,老爷子又呵呵地笑了,这次是打从心底发出来的。

    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孙子没有想到?就只有重孙女儿想到了?

    其实,不是他们没有想到,而是他们有一个文人的通病,但凡著书立说,必须自己亲自手写的才算真实,也才不会混淆,让执笔之人贪了名去。

    真到了那时,很可能是有理也讲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