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云照清秋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农道
    翦云照沉重的心情终于得到了缓解。

    在骆云霆领军出征始,她虽没有去相送,但心已经跟着去了,并且,一直在思考,她能帮着做些什么?

    其实,她用不着思考,也知道她该做什么。

    闵少鸿被他老爹从实务中驱逐出来,成了边防区医院与边防区的联络员,每日里两头跑。

    翦云照便是通过他把想做的事做了。

    多种田种地种菜,具体怎么做才能增产,翦云照一条一条的列了出来,然后闵少文一条一条的去执行。

    “大侄媳妇就是一个宝藏啊!”

    北国的主要兵力都往嘉裕道那边去了,与锦宁对峙的这一带的驻军,其主要在防守,目的性与闵行秋一样。

    两边的军兵安份了,闵行秋决定大搞生产,分出一半的人驻守在一道防线,一半的人将一道防线与二道防线的地按照翦云照提供的法孒给种上。

    他似乎比翦云照更有信心获得大丰收。

    骆辛在这边呆了十天,便跟着物流公司的车队,回返京城而去了。

    翦云照之前有意与顾家做的生意,顾远卓不来找,她也没让人去找对方,似乎那热情劲儿一过,她也就无所谓了。

    顾远卓那方,可没有觉得无所谓,只不过,眼下手头没有多了余钱,与人谈合作便没有底气。

    而且,这时候是大搞生产的时候,今年的春耕生产与往年的不一样,就是耘地这一块,花的心力亦多了一些,但庄稼人一个一个的干劲都很足,一天忙到晚,累得什么似的,面上依然笑呵呵的。

    因为今年不用担心青黄不接的时候吃不上饭了,等今年的粮食增产了,来年就更不用担心了。

    顾白也是置了田地的,没有田地的人家,就是无根的浮萍,有了田地,就算是扎了根了。

    原来佃田来种的佃户,都被靖边候家的三少爷招道二道防线外去种地了,一家里,但凡成了家的,就能分上五十亩到一百亩地。

    不仅是佃户人家,就是某些家里儿子多的,又成了亲的富裕人家或是普通老百姓家,都有去那边置地,还准备安家的。

    试想一下,方圆三百余里的地方,得有多少田地?能安置多少人去种?

    是以,闵行秋在这上面,全按照翦云照所提的方案去执行了,在紧挨一道防线区的一百里以内的田地,属于边防区,由边防军的军兵及家属种植。

    剩下的,闵行秋来了一次变相的均田,没田的佃户,或是少田的普通老百姓,按均田量配田配地,然后自行耕种。

    而大户人家,也可以视自己的情况去买地,地价便宣,每亩只要二两银子。

    锦宁的大户人家也想买地,可买了谁来帮着种?现有的地还没人种呢!一家一家的佃户,全部招过去了,有些大户家里还动了武,完全是不自量力。

    就算你家大业大,府里养了几百上千的家丁,也不能与驻军抗衡!何况,谁家里敢养上千的家丁?难道你还准备起兵造反不成?

    再说了,吃闲饭的养得多了,家业再大也会被吃穷。

    锦宁镇里,以及旁边的镇子里,只要是靖边侯所领驻军防守的三四里防线内的各村镇的大户人家,现在是叫苦连天。

    顾家也是其一。

    佃户不佃他们家的田地了,就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也有足够的田土来种,似乎还得没日没夜的干,才能跟上节气。

    没人帮着种,只能自己种,顾白夫妻俩,也不是没有种过田地的,况且,今年的春耕只要按照宣传册子种,每亩就能增一石到两石的粮食。

    去过京城的顾远卓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顾白大手一挥,顾家大院里住着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也别想躲懒。

    顾远卓当然也跟着下地了,其娘子因要带一个三岁的娃,加之肚里怀了一个,已是五六个月的身子了,还有顾远航的娘子,亦是七八个月的身子了。

    她们不能下地,也能闲着,得帮着守店,原本守店的小二哥都是花钱买来的,虽是下人,但也是顾家的一份子,也得跟着下地。

    顾白这样的,还有这样的自觉性与号召力,但有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夫人少爷小姐,平日里过日子,还得丫头婆子小厮侍候,要让他们去种地,那不是要命么?

    所以,胆小的坐在家里骂靖边候一家子,胆大的在街口上骂还不止,还去所属的县衙与州府里告发,让地方上的行政官员管一管,再不管,所有的章法都乱了。

    地方官里有看得明白的,也有被钱财迷了眼的,有地方官还真的向上级向朝廷上了条陈了,标注的还是十万火急。

    条陈转到黎玉停手里,他不觉就笑了,再到少年皇上关恒手里,双眼顿时就亮了。

    关恒坐到这个位置上后,每日里想的最多的,便是这个位子终究有什么好?还让人不惜以全家人的命与富贵来拼?

    接到这样的条陈之前,礼部的一众官员又一次催了。

    是不是应该发国丧了?

    前方还在打仗呢,这时候发国丧,于大周不到。

    是不是可以取年号了?

    父皇还躺在冰晶棺里,国丧未发,取什么年号?

    少年皇上的理由似乎更充分一些,礼部的一众官员算是不知所谓,不知轻重。

    关恒亦觉得用心写这条陈的人也是不知所谓,不知轻重。

    他这么想时,给的朱批也就是这八个字,而且,仅这样还不够,靖边侯在防区外推行均田令,有功,得赏。

    如果哪一天这样的均田法子推行到防区以内,那就是大功一件了。

    关恒知道,大周立国就推行了均田,只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初初的均田就没能彻底,再经过几十年,被豪商大户官宦人家侵吞的田产便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

    关恒想了很多,但眼下能做的却不多,最多用自己的方式让下面的唯利是图的地方官恶心一下。

    而给靖边候的奖赏,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物资奖赏,但一点实质性的奖励也没有,就不能让那些糊涂的地方官了解他的意图。

    所以,他把冯老与黎玉停临时召来进行了一次商谈。

    黎玉停淡然一笑,含着深意道:“一直以来,谁都知道农业乃国之根本,可大周朝廷设置了盐道,设置水利局等,却没有专门的农事官。

    农业,一直为户部所管辖的项目,但户部所管的项目多了,管钱粮,管户籍人口数等等,或许精于此道的官员有,但精于农事的官员肯定是没有的……”

    “那就把这一块补起来,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

    关恒听到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骆云霆之前弄出了杂交稻种,来年真的就大丰收了,要不然,大军开拔,所需的粮食从哪里来?

    “农部?”

    “皇上,还是叫农业部更符合一点。”

    这次是冯老接的话,他能接的这么快,想毕之前也是有过这方面的思量。

    “农业部?称呼听起来是稳妥了,但好像与吏部、户部这样的衙门相比,有被边缘化的意思。”

    “那农道如何?”

    冯老捊着胡子,一双眼晴闪烁着晶亮的光,“皇上,臣以为,农之一道,既然属于国之根本,推行农事,由懂得农之一道的官员去推行,地方官予以积极配合。

    农道的官员由皇上指派,属皇上直管,不用受其它衙门的约束,这样,如果有好的种子,以及好的种田法子,在春耕生产以秋收之时,推行起来也快捷一些。”

    冯老把想说的都说了,便先行告退了,他身肩监国之职,手头上杂七杂八要处理的事情多了。

    少年皇上依然尊称他一声老师,但他也不敢把自己高看了,凡事点到为止便好,决策的事还是留给皇上。

    “好,那就这样,嘿嘿,十姑父,让骆叔叔做农道的道台,如何?”

    等冯老一走,关恒就显得更随意了。:

    “……应是可以的,只是……”

    “十姑父当然明白,官衘是骆叔叔领着,事儿可不一定要他来做。试想一下,靖边侯粗人一个,他的儿子应该也和他一般,哪会懂得什么农事?还不是因为翦姑姑去了那,让他一家子突然抖了起来,也不见天地向朝廷要这要那了。”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