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将君赋 > 第一千两百六十九章:掉头
    为此,也需要秦正等人慎重考虑。

    至今他们都没有动那些武将,也是因为有这一层顾虑在,他们才未曾贸然动作。

    否则,这朝堂怕是早已去旧迎新。

    哪里还会像现在这般,仍是顾虑重重?

    几人的思绪都有些飘远,这话题说着说着,便不由自主的有所偏转。

    秦正絮絮叨叨的声音在耳边络绎不绝,没完没了的,似乎是怎么说,也说不完那无休止的话题。

    小将离与皇帝两人都未曾理会。

    只是偶尔淡淡的应一声,表示自己还在听。

    除此之外,两人都很沉默。

    百姓已在禁卫军的组织下,开始往京都撤离。

    此时黄昏落日,正是晚间炊烟袅袅之时,不论百姓心底愿不愿意,这时他们都应该趁早归家。

    和和美美的用一顿晚膳,好庆贺这一日他们的所见所闻。

    晚间时分,京都还有不少庆典活动。

    可以任百姓观赏。

    但真正的主场仍是在皇宫的夜宴之上,文武百官与各国来使也准备回去,参加宫宴,准备着接下来的事情。

    序幕已经拉开,是时候该登台唱戏了!

    黎民百姓回去好好吃上一顿,准备参加今晚的庆典。

    对于那种登基大典的隆重祭天仪式,百姓不能近距离观礼,但是这晚间的庆典活动,却是由皇宫开始的。

    这时,百姓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

    虽然不及在宁远山上那般隆重,但于百姓而言,那也是相当与众不同。

    或许是因为今日的意义不同。

    百姓对于今晚举行的庆典也是兴致盎然。

    在禁卫军的劝说之下,一众百姓也没有多待,满心欢喜的往家中走,准备好生梳洗一番,以应对接下来他们要参加的庆典。

    即便是没有沐浴焚香这么隆重,但百姓也拿出了他们该有的最高规格,去认真对待。

    平时压箱底舍不得拿出来穿的衣服,也在此时被他们翻了出来,对着妆镜好一番打扮。

    为的,也是不想在庆典上失了礼数。

    他们没有官身,自然不能像秦国百官那样冕服加身,穿戴各种祭天该佩戴的服饰,去迎接祭典。

    但他们也用他们觉得最好的东西,去迎接接下来的仪式,大概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对于百姓如此热烈积极的回应。

    小将离与秦正等人尚且不知,他们此时唯一想到的,大概就是接下来要面对的刺杀。

    也只有挺过了这一关,才有开夜宴的可能。

    否则,这刺杀不过,便是直接红白交替,让人始料未及。

    只有挺过了这一关,秦国这边才可能开宫设宴。

    不然,那便只能将东西撤去,满城挂上白绸。

    那些随行的各国来使心里,此时还指不定怎么等着看秦国的笑话呢!

    那些人既然不怀好意而来,自然不会盼着秦国好,小将离等人又怎会让对方如意!

    边境,及各国实力上确实敌我悬殊,但此时此刻,他们所经历的这些,却并非势均力敌,也并非敌我悬殊!

    现在,是他们的主场。

    即便各国来使有恃无恐,即便他们认定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个不成文的信条!

    但是……

    秦国这边会不会真的信守,那条不成文的规定都是未知数。

    主场之上,被人如此挑衅,他们身为东道主,要是不做出点反应,未免有些太过懦弱不堪。

    秦国确实式微。

    但站在自己的主场上,却也容不得他人挑衅!

    那些人既然想要在他们的主场上,刺杀秦国的文武百官,那么他们这边,也完全不介意回击对方一下,反将对方一军!

    礼尚往来,才是长久之道。

    这样,才能不失礼数不是?!

    百姓很快便撤离了山下,在百姓悉数撤离之后,山下也瞬时空出了一大片空地。

    从人山人海,再到空无人烟。

    山下的百姓一散。

    文武百官心底无端的松了口气,就像是梗在喉头的那股闷气,此时,终于通畅了!

    让人心里很是舒坦。

    之前百姓齐聚山下,那乌泱泱看过去的,一眼全是耸动的人头,未免看得人头皮发麻,压力重重。

    此时百姓散去,却也让他们感到如释重负。

    心情没由来得畅快了几分,压力减缓不少。

    文武百官这边的心稍稍放下了些许,小将离这边却是高度警觉了起来。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便是考验的开端!

    接下来,他们会遭遇怎样的袭击,全看他们路上所走的地势,究竟是如何的。

    若为茂密山林草木,适合埋伏之地,埋伏突袭避不可免,若是天堑险阻,适合制造所谓的“天灾”,那么……刺杀者也定然不会手软!

    接下来,只看那些人如何去做。

    文武百官依次上了轿辇,倚仗队伍调头回京。

    秦正与皇帝两人走在前头,由一队禁卫军在前方开道,身后是随行的文武百官,各国来使被夹在百官之列,恰好居中。

    其余禁卫军与仪仗队伍,则是护佑在文武百官两翼,身后还有一队禁卫军巡视。

    以便应对突发、、情况。

    可以说这前后左右四方,皆有人看守,那些人想要突破重围,袭杀文武百官,多少也有些难度。

    但,有时候实力一高。

    那些文武百官以及护卫人数上的优势,便会被轻易抹平。

    小将离也不确定对方会派出怎样的刺客来刺杀,但估摸着应该不会太少,而且实力上应该也差不到哪去。

    在场的金丹不少。

    秦国这边算上小将离,武将便有九人,皆在其列,若将小将离也算作一位金丹,那么……单论武将便有九位金丹在场!

    再加之夏正宇等一众潜在的金丹,那些刺杀者要是派的人不够格,或是实力不够,便很可能会直接被反镇压!

    不论如何,想来那些人都不可能只做一手准备,所以……不能因为解决了一次刺杀,便轻易松懈。

    也绝不能在未到皇宫之前,就放松警惕。

    因为对方袭杀的地点未知,来的人究竟有多少也是未知,他们是分批次而来,还是一起上,那都是让人值得推敲的事情。

    究竟是先试探,再行动。

    还是趁人不备,直接一起上,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些,大概只有各国来使心底清楚。

    小将离这边再如何去猜测,那也仅仅只是个猜测,也需要各国来使给他们印证答案的机会。

    小将离与皇帝心底的思绪纷飞,脑子更是转得飞快,在心底暗戳戳的思忖着一切。

    没有多等,文武百官上轿辇坐好,禁卫军与仪仗队便直接一声令下,启程归京。

    但让小将离觉得有些意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