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将君赋 >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举例
    可问题是他们安排的探子,都被小将离斩了个干净!现今朝堂上的这些文臣武将,全是新提拔上来的。

    且多半都是些曾经不受重用之人。

    虽胸怀大志,心系天下,但因当时朝堂局势,不愿同流合污,郁郁不得志,被发放到边远小地的。

    这些人以前都没什么名气,或者说曾经也小有名气,但因前朝文武打压,而导致籍籍无名。

    只能在小地苦苦挣扎求存。

    所以……

    之前的这些人自然不值得他们关注,更不值得他们收买。

    如此一来,这些新提拔上来的满朝文武之中,还真没几个是他们的探子,或者说……

    到目前为止。

    他们都没能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收买成他们的内线。

    这些人既然能因为前朝局势,不愿同流合污,宁可到边远小地苦苦挣扎求存,也不愿待在朝堂之上,被染成一团灰黑色。

    也足可见这些人都是些硬骨头。

    这些年的苦头,他们已经吃尽了。

    又哪里会三言两语,便被那些使节收买?!

    又怎会因为这些人随意描绘的蓝图,便心动不已?!

    早年受尽了心情上的跌宕起伏,这些新提拔上来的文武朝臣,自然心底有数。

    哪怕对面的众使节一再对他们抛出橄榄枝,众人也只是冷眼旁观而已。

    倘若他们真的愿意接受,众使节那边抛过来的橄榄枝,那么……

    他们一早便跟前朝文武同流合污了,又哪里还会被发配到边远小地苦苦挣扎,前半生郁郁不得志?!

    这些人心底都很清楚,他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终有一天,他们会守得拨云见日!

    这些人心中有着自己的信仰。

    倘若真因为那些使节许诺的东西而心动,那么他们一早便可达成那样的成就,享受到那种骄奢吟靡的生活。

    又哪里还会因为得罪前朝文武,而被发配到边远小地,或是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直接流放?!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尤其是前朝文武在位时,被安上莫须有罪名流放的人,简直多的数不过来。

    这些人多半都是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或是跟他们在政见上有冲突,反对极其厉害的。

    朝堂局势本就混乱不堪。

    加上这些人更是拧成一股绳的互相打掩护,造成的乱象显而易见。

    这样的例子,众人看得太多。

    所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只不过……

    小将离的举动,还是让这些使节的许多计划都直接半路夭折,不得不重新谋划起之后的事情。

    对此,众使节也是对小将离恨得牙痒痒。

    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奈何不得她!

    这导致他们想在秦国的地盘上伺机发难,存在一定难度。

    尤其是小将离误打误撞的打乱了他们最开始的计划后,直接导致之后的事情也产生了变故。

    加之朝堂之上,没有他们的人可以左右。

    致使众使节一时间也有些一筹莫展。

    他们不是没有办法可以在秦国生事,只是……里应外合,明显要更加轻松一些。

    尤其是跟探子通气后,许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变得更加容易,但让人感到有些惋惜的是,他们现在没那个条件!

    小将离直接将这些可能悉数扼杀在了摇篮里。

    众使节也只能看着那边干瞪眼,加上皇帝等人有意主导局势,导致众使节一时间也有些施展不开拳脚。

    没有探子当暗线牵头,他们这边的许多计划都不好施展。

    加上新上任的文武百官个个都跟吃了磅砣似的,对他们提出的条件一点也不心动!

    这也导致众使节对秦国的文武百官颇有微词,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怨怼之心,还真没见过骨头这么硬的!

    若不是此时朝中没有他们的人在,众使节怕是又要生搬硬套之前那一套,将这些跟他们对着干的人往死里打压!

    只可惜……

    现在的朝堂显然不是他们可以主导。

    曾经那些跟他们串通好的文武百官早已不在,朝堂已经肃清了一派混乱的景象,迎来欣欣向荣之景。

    若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众使节还能说服秦国文武百官为他们效力,不得不说,至少对方的口才是可以的。

    且画大饼的能力,定然也是让人望其项背的。

    否则,也不至于让这些在边远小地坚持本心,苦苦挣扎数年的人,就这么直接叛离本心,跟他们串通一气!

    或许……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皇帝等人才会这般无所顾忌,想要大干一场。

    倘若不是对这些文武充满了信心,想来,皇帝等人也不至于如此大动干戈,孤注一掷。

    此时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皇帝等人的选择并没有错,他们提拔上来的这些文武都是可用之才。

    不管今后如何。

    至少此时此刻,对方的心还是向着他们。

    有这一点,便足矣。

    之后如何,且看日后如何行事。

    此时去想那些尚且遥不可及的事情,虽说有远见,但其中的变故太多,与其这样,还不如先着眼于现在。

    皇帝等人便是打着这样的算盘,他们是想通过与众使节的较量,暂且让他们压抑下那蠢蠢欲动的心思。

    秦国面对十几国联盟,就如同蝼蚁撼象一般脆弱不堪,它此时,可不是曾经那条可以扬帆起航的大船。

    它现在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折腾,一片小小的风浪,都有可能让它分崩离析。

    更何况……

    大风大浪可以将一条本就完好的大船,直接拍成粉碎!

    如若不是这般,小将离也不会领头接下谕旨,在秦国境内肃清那些土老爷势力。

    只有把这些地方势力肃清,整合秦国境内的所有力量,再逐一调配这些力量赶往边境,稍以运作……

    想来,也能让秦国有个缓冲的时期。

    倘若不除掉这些土老爷势力,那么秦国的命脉便会被这些人拿捏住!而境内也是乱象横行!

    这般,于秦国不利。

    为了斩草除根,也为了日后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小将离与秦正,皇帝等人一拍即合,便敲下了这样的决定。

    这些土老爷多年积累下来的钱财,也恰好可以填补这些年来,被老皇帝挥霍一空的国库空缺。

    他们疯狂敛财的途径,以及金银来处,多半都是出自前朝文武。

    那些人既然想让日子过得好,必然少不得要挥霍钱财。

    加上前朝文武的金银出处,也是搜刮民膏民脂得来的,此消彼长之下,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前朝文武并不是最富裕的,最富裕的,还是这些地方土老爷们,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富的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