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将君赋 >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转移
    挑点不一样的。

    虽然烨王无论身份地位,还是权势兵力,都是众人心中当之无愧的首选,可考虑到背后种种,众使节自然不可能只盯着烨王。

    其他人也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小将离是他们的可“控制”的首选,但既然有小将离之前那一出,那么……挑一下其他人好像也不错?

    毕竟这几人身边都还没有正室,连个填房的丫鬟都没有,这让众使节心中如何不心动?!

    这样,不才是最好的吗!

    若是有侧室或是填房的话,也许众使节还得担心一二,但这几人身边可都无人伺候!

    如此一来。

    他们的人过去,不就直接掌管对方的后院了吗!

    这其中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众使节心底不可能不清楚。

    即便他们知道联姻的事情,很可能最终都会与这几人无关,但凡事都要争上一争!

    只要事情还不到最后一刻,众使节就绝不轻言放弃!

    即便小将离等人都在婉拒他们联姻的邀请,但他们仍是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的想要跟这几人有点什么。

    众使节的想法,也从一开始的必须有个像模像样的身份,变成了哪怕是填房也无所谓。

    只要能从这几人身边下手,其实他们的好处多多。

    哪怕仅仅只是个填房也无所谓,毕竟这其中若是能有他们的人周转,其实许多事情想要做起来也是相当容易。

    尤其是背靠着这几人,大树底下好乘凉。

    扯着他们的虎皮大旗在背后作威作福,耀武扬威,也是相对容易。

    扯着小将离等人的名头去作威作福,可比他们各国使节这边的名头,要好不知道多少。

    尤其是小将离等人的身份地位,在秦国中有一定的保证。

    不管是上到文武百官,还是下到地方百姓,只要他们的人处事不是太过嚣张跋扈,想来……

    都能将事情给倒腾过去。

    甚至还可能从某种程度上,借着小将离等人之手软化秦国百姓的态度,直接从内部分化他们!

    只要他们的人足够努力,也许……

    这些“棋子”们还能成为小将离等人的贤内助也说不准,只要能让他们上心,那……

    这无疑是做好的结果。

    虽然众使节心底都很清楚,这事情显然不太可能,但凡事都要有个最高预期不是?!

    众使节这边的心思攒动。

    很快便有人直接抛开了烨王,将目光落在了其余几人身上。

    烨王那么多人争,他们争不过,便只能将目光落在其他人身上,毕竟……其他人也不差。

    说起来,小将离等人的身份地位,以及财势能力都是在场中数一数二的,几人可谓是平分秋色。

    众使节心知与其专盯烨王不放,还不如将目光落在其余几个人身上,毕竟僧多粥少。

    很快就有人将矛头,对准了夏正宇几人。

    毕竟这几人都是男子。

    于情于理,说话都应该更爽快些才是,比起弯弯绕绕,花花肠子不少的小将离,众使节明显更心水这几人。

    相比起跟她同为女子的夏挽歌,夏正宇与君影的受欢迎程度,让众人为之惊诧。

    夏挽歌他们倒不是不想打主意,只是……旁边有小将离与夏正宇两人在虎视眈眈的看着。

    每当众使节萌生出这种意图时,小将离两人便会立即将这种苗头掐灭,根本不给众使节任何发挥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为了让夏挽歌不跟这些人扯上联系。

    小将离有小将离的顾虑,夏正宇有夏正宇的思量,但不管怎样,夏挽歌都注定要与这场联姻无缘。

    经过众使节那边的几次碰壁,他们也很自觉地将夏挽歌给剔除在外,似乎不打算再考虑这人。

    小将离一个人就挺难对付的了。

    这再加上一个玉面狐狸夏正宇,众使节觉得自己吃不消。

    论起老谋深算,夏正宇的能力也是不输于人。

    只不过这些年跟在烨王身边,他身上的荣光难免会因为烨王,而显得有些暗淡。

    加上烨王的身份不凡,夏正宇自然而然地便变成了陪衬,此时单拎出来,众人却觉得好像他们以前忽略掉了什么……

    可不管如何,哪怕是被小将离与夏正宇两人联手断绝了与夏挽歌联姻的可能,众使节这边仍然对联姻的事情兴致高涨。

    小将离也看出这一点。

    所有……她很高兴地又火上浇油了一把。

    即便众使节也时不时将主意打到她身上,并有意直接跟她提联姻的事宜,而不是继续遵循小将离之前的那套说辞……

    不过最后,那些人都被小将离给堵回去了。

    这事情闹着闹着,最后竟有些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崇华殿内吵吵嚷嚷的声音不断,宛若市井小巷般闹声不停,众使节各抒己见,不停地说着好话。

    秦国的文武百官则脸色木然,一脸木木的看着对面的众使节将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任谁都能听出对方话中的深意。

    然而。

    身为当事人的几人,却丝毫不为所动。

    不论是烨王,君影,还是夏正宇,小将离等人,他们的态度始终都很平静。

    丝毫没有因为众使节的吹捧而感到任何飘飘然的情绪,更没有因为他们这一番昂扬激烈的慷慨陈词,而衍生出什么不一般的想法来。

    皇帝见势不妙,很快也站出来打圆场。

    因为他也看出这事情说到最后,估摸着也是没个准信的。

    若是时间长的话,也许再拖他个三五天,联姻的事情就能稍微有点音讯,然后……

    再拖个十天半个月,没准他们中意的对象,就能从几人里敲定下来。

    可问题是众使节很快便要回归自己的王朝,而小将离等武将很快也要前往边境,继续镇守边疆。

    大家各有各的事情要办,自然不可能再度齐聚一堂。

    除非他们下一次能再度集体出使秦国,否则他们若想要再等到这样的机会,怕也是不容易。

    正因如此,众使节与皇帝等人心底都很清楚,这场联姻本身就是一场闹剧。

    可即便是闹剧,众使节也闹得不亦乐乎。

    不是所有的使节都带了脑子出门,也不是所有使节都能至始至终都保持理智,这些人只是少部分。

    若联姻的事情继续谈论下去没个结果,众使节怕是难免会心里恼火。

    毕竟他们已经将好话说尽,把能展露的都已经展露了,结果秦国这边却是不为所动,他们要说心里没点想法,那怎么可能!

    怒火一寸寸的高涨,最终会蚕食理智。

    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皇帝心知差不多了,连忙站住来打圆场道:“诸位听我一言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