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将君赋 >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定下
    还别说,有时候真挺好使的。

    虽然明知道这事情很可能过不去,但众使节还是很乐意在口头上,威胁一下秦国。

    即便得不到任何实际的好处,但口头上能逞得一时之快,众使节心里多少也会舒服些。

    毕竟在小将离几人这里连连碰壁,各国使节的心情可想而知,简直糟糕的没边。

    加上他们对小将离几人说了一大箩筐的好话,也没能换来这几人的一声答应,众使节的心情简直无法言说。

    他们此时是恨不得直接提刀架在小将离几人的脖子上,逼着他们表态!逼着他们跟各国有所联系!

    可各国使节很清楚,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这事情想要施展起来,有多么大的难度,单是他们这羸弱的小身板,便不可能撼动小将离等武职人员。

    包括夏正宇,君影等人在内,几人都是武职,本身的功夫了得,若想跟他们动手,简直难比登天。

    且几人中还有好几个金丹。

    就算他们现在出动金丹修为的杀手,也未必能取这些人的性命。

    更别说……

    凭借他们一介羸弱的肉体凡胎,提刀威胁几人!

    他们又不是小将离,怎么可能以一介肉体凡胎顽强抵抗众人?更何况是威胁他们!

    众使节只能在心底想想。

    对这几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却也对他们无可奈何。

    打又打不过,说又说不过……

    他们还真拿小将离几人没辙。

    如果这里不是秦国的话,也许他们还能采取一些稍微极端点的手段,来迫使小将离等人就犯。

    可问题是现在在人家的地盘上!

    他们就算心里已经暗戳戳有了许多阴暗的想法,但也不能付诸实际。

    凡事都是有代价的。

    更何况他们的想法,也有些不太理智。

    若失败了,便是几人恍若狂风暴雨般的报复在等着他们!

    在他们没有做好准备之前,众使节也不想轻易使用那种腌臜的法子。

    这些东西若是公之于众的话,很可能会遭到世人的唾弃,乃至唾骂,他们自诩大国,自然不会将这些事情挑到明面上来。

    要做,也是背地里偷偷的做。

    不能让人抓到把柄,更不能让他们有所察觉。

    否则,他们在世人面前树立的良好形象,怕是会在一夕之间分崩瓦解,直接崩塌的什么也不剩!

    想要在乱世之中求存,想要在这乱世之中长久矗立,那么……他们在百姓面前的形象,就相当重要了。

    一旦形象崩塌,百姓会有怨言不说。

    就连之后官府的种种行为,也很可能会遭到百姓抵制。

    即便他们可以用强权,用武力威慑镇压,可归根结底,它并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更不是一个良性循环。

    为此,这些专心于帝王权术的君王们,也是个个愁白了头,冥思苦想的想要在世人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即便知道坐上了那个位置,他们的手不可能干净到哪儿去,必然会沾染血腥,但……

    即便如此,他们也想在世人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至于那些罪名,完全可以让其他人来背负。

    就比如小将离,她所背负的罪名,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应该是皇帝与秦正二人该背负的。

    但她比皇帝等人想得要更深远一些。

    直接一做到底,将所有的罪名揽到了自己身上。

    她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身为帝王,却必须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不说纤尘不染,但绝不能穷凶极恶。

    像是之前夺嫡时血洗朝堂的壮举,便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样,极容易让百姓对上位者产生心惊胆颤,惶惶不安的情绪。

    如果罪名背负在皇帝身上,那么百姓对皇帝也会产生一定的畏惧之心,这也算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一种威慑。

    但,这并不是长远之计。

    小将离直接将所有罪名都背负到了自己身上,然后皇帝选用她,而不是弃之不用的行为,就极容易让百姓产生一定的好感。

    至于是为什么,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但众使节向来自诩大国身份,显然也不允许这种穷凶极恶的事情发生,更不允许……他们背地里遮遮掩掩,必须要藏好的腌臜事被人发现!

    如此一来,他们想要付诸实际的那些腌臜事,就不可能在此时发生,至少在秦国的地界上,这些是不可能的。

    若到了边境,到了两国界限模糊的地方,这些事情却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各国使节心底门儿清,也知道此时不是打那些主意的时候,便也顺着皇帝给的台阶下,不再议论先前的事情。

    皇帝见双方都很配合地,停下了那种隐隐有些不对付的势头,心下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秦正很懂眼色的让宫人去吩咐那些舞姬,乐师们准备上场,不能让众人的视线,再度聚焦到之前的事情上。

    不然,等会儿还不知道又要闹出些什么幺蛾子来!

    一旦双方真刀真枪地动起手来,届时就算是皇帝,也没那种本事,可以阻止得了双方那种争锋相对,剑拔弩张的势头。

    别以为这不可能。

    到现在双方的气氛还算平和,无非也是因为小将离几人在给皇帝他们面子,并没有将事情做得太绝。

    说小将离几人是朝中重臣,其实这说法也不尽然。

    毕竟没有哪个朝廷重臣,会拂皇帝的颜面,不给对方好脸色看,更没有哪个朝臣敢忤逆皇帝的意思……

    历史的记载中,不乏有死柬的特例。

    但这几人明显不是。

    他们更像是那种与皇帝分庭抗礼的摄政王,宦官一类,想给皇帝面子时便给,不想给皇帝面子便直接不给。

    也许这种比喻,更为恰当。

    皇帝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他动不得小将离几人,更何况这种时候,他就算想动,也不得不迫于情势,败给现实。

    他不能动。

    因为秦国还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守卫秦国,让其不被周边各国蚕食,吞噬。

    这种情况下。

    就算皇帝不愿意,他也必须给小将离几人面子,作为礼尚往来的回应,小将离几人多少也会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不把事情闹得太僵。

    刚刚那样的局面,已然是小将离几人留手了。

    否则,这局势早不知乱成什么样子。

    不然,众使节的情绪怕是早已怒火中烧,怒斥秦国傲慢无礼,明日,或许便是各国大军攻占秦国之日!

    若小将离等人不配合,不与各国使节虚与委蛇。

    这便是最直接了当的结果。

    显然,小将离几人也给足了皇帝面子,并没有刻意生事,更没有直接将事情闹到一发不可收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