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统御诸州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下势力重新洗牌,并州将领升级 4000
    公元196年,天子改年号为建安,当年即是建安元年。

    天下间势力的格局划分也逐渐明朗了起来,董卓在整个西北以及关中地区,依旧是一家独大。

    掌握了天子和朝中文武百官的董卓,在名义上依旧是天下第一大势力。

    毕竟此时汉朝的威严最起码名义上还存在,天子依旧是一件杀伤力很大的武器。

    而整个关中地区,基本上找不出能够与董卓抗衡三分的存在,即便是马腾与韩遂,也都在名义上对董卓所代表的朝廷表示臣服。

    而董卓以东的位置,则是吕布的天下,吕布坐拥整个并州,加上偌大的河东郡,是中北部地区的巨头。

    再往东边走,就是袁绍所在的冀州和幽州了,袁绍拥有整个冀州和幽州四郡。

    不过这幽州四郡只是名义上的四郡,袁绍根本没有把这四郡镇压平稳。

    最起码渔阳郡的起义军就依旧相当活跃,袁绍也在忙着征讨这支起义军。

    而渔阳郡东边的北平郡完完全全被挡在背后,袁绍更是鞭长莫及。

    因此袁绍在此时此刻正忙着对付幽州的反对势力,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事情。

    而幽州的另外一大半部分,基本都属于辽东太守公孙度。

    幽州的东部分地区十分广阔,但主要体现在横向拉伸十分长,想要把这一块区域完全笼罩,就算是人口众多的袁绍,也难以实现。

    而且袁绍所在的渤海郡和辽东郡之间隔了渤海,彼此来往是极为不方便的,因此袁绍在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把主意打到这上面去。

    公孙度也就得以顺利的占据半壁幽州,在辽东地区自行发展,俨然也成了一方势力。

    而在冀州下方的青州,黄巾军的余孽也逐渐得到了控制,前任刺史由于讨伐逆贼不利,反倒病死在任上。

    这位刺史一死之后,朝廷远在长安,根本无暇重新任命一位新的刺史。

    当地的各大势力,自行组建了一些反抗山贼、土匪和乱贼的队伍,反倒顺利的把叛贼给镇压住。

    因此青州倒也陷入了较为平静的氛围当中,不过由于最开始的叛乱没有及时得到镇压。

    所以青州百姓已经流失了一部分,一部分远走千里投奔了吕布,一部分则往北方的冀州而去,也有往豫州的地方求一条生路的。

    在这种背景下,青州已经算是元气大伤,实力不足原先的一半,在天下十三州当中的排名一下子降了几位。

    不过在镇压各路乱贼的过程当中,倒也涌现出了几家不大不小的势力。

    其中平原县县令刘备就大出风头,率领着一直组建起来的队伍,在青州境内四处清剿乱贼,倒也功勋卓著,被不少人所熟知。

    同时北海太守孔融本来就是知名天下的人物,身上带着孔家的光环,倒也与刘备一样,割据青州。

    而青州边上的兖州,也同样是各路贼匪的高发地,青州黄巾军实力非常强。

    在前期青州镇压不力的同时,还分出一股人马涌入到兖州境内,数日内连克兖州十余座城池。

    甚至还当阵斩杀了兖州刺史刘岱。

    这时候曹操正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因为原本的东郡太守桥瑁,已经被斩杀了。

    曹操和济北相鲍信联手出兵,共同清剿兖州境内的黄巾军,只是鲍信时运不济,被黄巾乱贼给攻破营阵,导致身死。

    只剩下曹操一人,统帅着麾下所有大军,与兖州黄巾军昼夜交战了数十日,最后出了奇谋,方才大获全胜。

    仅此一战,曹操获得降兵三十万,并且瞬间掌握整个兖州之地,兖州境内的大小官员,直接共同推举曹操为兖州牧。

    曹操一跃成为级别比吕布还要高的存在,同时人口和实力也直接暴涨,跳过了积累的阶段。

    麾下三十万大军,去除了一些士兵,减轻压力之后,剩下的号称青州军。

    吕布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感叹不已,心里甚至会有些酸酸的。

    自己辛辛苦苦,累死累活,跑东跑西的,也才好不容易当了个并州刺史,拥有了这么一块地盘。

    曹操打赢了黄巾军,随便操作两下,立马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共同推举他为兖州牧,曹操还拥有了远胜过吕布的兵力以及人口。

    吕布真的是感觉自己有些羡慕不来。

    人家曹操的家世就是有这么厉害,背景大就是了不起,尽管不如袁家两兄弟,但是也不会差太多,好歹也是官宦世家。

    拥有了整个兖州的曹操,瞬间就成为了关东地区的大势力之一,实力强悍,可称一方诸侯。

    同时接下来对没有领头羊的青州地区虎视眈眈,开始紧张的谋划起如何把自己的地盘扩大到整个青州。

    同时曹操原本是依附在陈留太守张邈手下的,如今所拥有了整个兖州,自然不可能再屈居人下。

    反倒双方的形势反了过来,张邈成了曹操手底下的势力,这也让曹操把控制的版图扩张到了豫州范围。

    当然也只是小部分的豫州,大部分的豫州都还在袁术的手中。

    豫州边上的徐州,则被徐州刺史陶谦牢牢的掌控着,这位可不是什么安分的主,甚至还有想法把手伸到曹操的地盘上来。

    再往河洛地区延伸,在都城洛阳被大火焚毁之后,整个河洛地区就群龙无首,河东郡被吕布拿走了,河内郡则掌握在河内郡太守王匡的手中。

    河南尹的成分很复杂,周边的几家势力,都有想法把手伸到这里来。

    再往南方是扬州、荆州等地,这两个地域十分广泛的州,被刘表、孙坚和袁术、刘鹞四家给瓜分。

    其中袁术占据豫州南部,扬州北部以及荆州北部的南阳郡。

    孙坚则拥有扬州中东部。

    刘鹞则占据扬州的南部地区。

    而刘表则坐拥整个荆州极大部分地地区。

    孙坚在名义上依旧属于袁术的附庸,双方在此时还是比较坚定的战略同盟。

    荆州的下面是交州,交州刺史士燮执掌整个交州地区,是当之无愧的土皇帝,压根就没有其他竞争对手,日子倒也过得安稳舒适,可以说是一方诸侯。

    再往西边走,就是地域面积十分广泛的益州了。

    原本的益州牧刘焉前两年因病去世了,他的儿子刘璋自行接任了父亲的益州牧位置。

    只是由于刘璋做事比较不留余地,直接诛杀了汉中太守张鲁留在成都的母亲和亲弟弟。

    导致张鲁直接宣布和刘璋决裂,双方之间原本在明面上维持住的关系直接破裂。

    张鲁甚至还带兵想要攻打刘璋,不过刘璋拥有整个益州,地大物博,自然不是区区张鲁就能够动得了的。

    所以双方也就如此僵持了下来,张鲁占据整个汉中地区,自行发展,并且传扬自己的五斗米教。

    如此综合算下来,整个天下被划分成了个势力,分别是:

    关中和西凉地区的董卓。

    汉中张鲁。

    益州刘璋。

    并州吕布。

    河内郡王匡。

    荆州刺史刘表。

    交州刺史士燮。

    冀州牧袁绍。

    兖州牧曹操。

    南阳太守袁术。

    豫州刺史孙坚。

    扬州牧刘鹞。

    辽东太守公孙度。

    北海太守孔融。

    平原县令刘备。

    徐州刺史陶谦。

    总共十六家大型势力,当然还有其他小型势力,不过数量太多也不重要,也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这十六家势力,基本瓜分了整个天下,吕布占据并州九郡,外加河东一郡,幽州两郡,总共十二郡的实力,可以在这十六家势力当中排在前列。

    最主要的是,吕布对自己的战场实力相当有自信,可能他的人口不算多,兵力不算多,但装备精良,战法先进,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敢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存在。

    而同年三月份,吕布也花大力气整顿了麾下的的序列。

    首先就是各个高级将领的官职级别重新划定。

    他手底下的高级将领,由于还是最初吕布刚刚就任并州刺史之时所认命的,所以普遍级别都不高。

    所有人基本上都是校尉级别,还是那种最普通的派遣军校尉。

    可如今随着吕布的地盘一步步扩大,他手底下的兵力越来越多,再继续按照原先的官职级别,当然已经行不通了。

    不说其他,光是将领的积极性,就有些得不到增长。

    尽管这些高级将领,所追求的都是跟着吕布混到最后,能够功成名就。

    但是吕布也不可能忽视他们现在的想法,总不可能等吕布地盘越来越大了,众位将领的名号还个个都顶着校尉吧。

    所以吕布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张辽和高顺二人一个被吕布任命为扬威将军,一个被任命为扬武将军。

    这两个将军的名号,在东汉时期的军事序列当中,已经属于比较高级的存在了。

    现在还没有到东汉亡国,三国并行的时期。

    在三国时代,由于国家分割,各自的官僚体系都不懂,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将军名号。

    在那个时代,连杂号将军都是不值钱的货,有个名字的将领,就直接发个杂号将军。

    但现在可不一样,现在杂号将军还相当值钱。

    不说别的,公孙瓒和袁术在真正建立一方势力之前,也都个个顶着的是杂号将军名号。

    在张辽和高顺之下,则是宋宪和魏续,张扬和成廉,分别为东西南北四大中郎将。

    成廉是吕布手底下的忠诚将领,与张辽、高顺,差不多属于同等级别,所以任命为四方中郎将之一则合情合理。

    而张扬则代表了并州本土势力,手底下的旧部相当之多,在并州序列的将领当中,属于实力比较强的那一类,所以同样拥有四方中郎将的官职。

    而宋宪和魏续,情况却有所不同,他们二人被吕布调到幽州去,分别负责统管代郡和上谷郡。

    因此二人的职责相当重要,幽州二郡与袁绍此时的势力相接壤,不论是安全性,还是重要性都绝不容忽视。

    所以吕布也不吝啬官职,直接任命二人为东西中郎将。

    在四方中郎将之下,则是杂号中郎将,有郝萌、杨昭等人。

    这些都是跟着自己的老将领了,自然不能够亏待了他们,四方中郎将的位置被分发完毕,但一个杂号中郎将也算是够了。

    同时禁卫军统领徐晃,也从校尉任命为中郎将,官职级别一跃而上。

    这表明徐晃已经和其他老将领之间没什么太大差别了,同样属于并州武力方面的高级将官。

    而文官方面,吕布倒没有进行太大的调整,毕竟他自己也才只是并州刺史,也拿不出什么太高的官职。

    贾诩等人,基本上就属于并州文官序列的顶峰水准了。

    吕布身为并州刺史,当初有天子亲自手书所下发的诏令,允许他对一定级别以下的官员自行任命,而无需上报朝廷。

    尽管此时朝廷已经形同虚设,各地的势力都开始自行任命官员,甚至自行推举刺史、州牧等高官。

    但吕布偏偏就爱讲这一套,派人用加急信件把对这些将领的认命上报给了朝廷。

    此时朝廷在董卓的掌控当中,董卓和吕布之间的联盟关系并没有破裂,还处于蜜月期。

    所以对于吕布这种无关痛痒的任命文书,董卓大手一挥,看都不看,就让手底下人去宫中找天子盖上了皇帝行玺。

    其实有些将领的级别完全不需要天子来盖印,但董卓不管,你吕布这点小要求,完全满足,我还得做得妥妥当当的,让当今天子一个一个的盖。

    所以张辽等将领,人手得了一份天子盖了印玺的任命文书。

    对于这种结果,并州君的高级将领们都非常满意,他们跟着吕布也有不少年头了。

    自然也希望能够某个好出身,最起码先看到一点眼前的实惠。

    不说别的,当家人亲眷问起的时候,也能够挺着胸膛对他人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将军,而非某某军校尉。

    对于张辽等人的杂号将军,宋宪等人的四方中郎将,以及自己等人的杂号中郎将。

    没有将领对此表示有异议,他们自己是个什么级别,该处于什么位置,大家心中都清楚的很,倒不会因此而产生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