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重兴 > 第2章 张后定国 一
    就在朱由检穿越醒来修养之时,一场决定帝国未来命运的谈话也在展开,张嫣,为明熹宗朱由校之皇后,明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死后被追尊为懿安皇后。

    在朱由校病重期间,张皇后常常彻夜不眠的随身伺候,这一日张皇后又给皇帝喂了一点兵部尚书霍维华呈现的灵露饮,大家可能不熟悉灵露饮。相传这是尚书大人特别求来的仙方,久服可以长生久视。

    它的做法是用粳(jing)糯米(注1)淘尽,和上水放入甑(zeng)(注2)中,用桑柴火蒸透。甑的底部则放置一只长颈空口的大银瓶,等到糯米溶成液体,出了清汁,就会流到银瓶里。

    取出来之后温服,听说味道就像是酥酪上凝聚的油,因此得一美名,叫做灵露饮。(说白了就是米汤,长期喝的话能不死才怪!)

    张嫣等皇帝昏睡过去后又独自一人坐在紫檀镶金的龙凤椅上准备休息一下,但一闭上眼睛,她仿佛看见了魏忠贤和客氏就站在一旁嘿然冷笑,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两人那狰狞的面目,不禁使张嫣感到了无边的恐惧。

    闭目静养不行她就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明媚的阳光,她却也觉得浑身寒冷刺骨。似乎身体就快要支撑不住冻僵一般。

    来来回回走动了好几圈却始终压不下心头的烦躁,最终只得蜷伏在龙凤椅上,双手抱头暗暗垂泪。

    想起皇帝沉疴难起,诏令不通于内外,而魏忠贤却大权在握,一旦他们恃强图谋不轨,诸位藩王大多远离京师,难以及时赶来勤王,自己该如何是好?还有自己那未出世的孩儿的大仇又该如何报?这些烦躁的思绪让张嫣越发难过,哭声渐大。

    “嫣儿,为何哭泣!”这时一震沙哑微弱的声音传来,声音之中透露着一股虚弱无力,却是天启皇帝朱由校被张嫣的哭声吵醒了。

    张嫣听见了皇帝的话,赶紧起身用袖子擦了擦眼泪,走到皇帝身边回话道:“皇上,臣妾没事。”

    朱由校仔仔细细的端详着张嫣,见她容貌清减了许多,全身上下满是疲惫之色,不由惹动了心中的柔肠,歉然说道:“这些日子苦了你了,朕心里实在不安,你可要好好爱惜自家,不要轻贱了身子。”

    张嫣泪盈双眼,望着朱由校羸弱的身形,哽咽道:“臣妾劳皇上费心了。”她忍不住鼻子一酸,泪水又悄然淌落。

    朱由校将她的手抓到掌中,眼中也闪动着泪光温存道:“朕实在舍不得你,想你入宫那时,身形也是这般消瘦。宫烛高烧,新人如花,何等快乐!只是三宫六院,佳丽众多,朕难以专情,冷落了你。如今朕身染沉疴,怕不久于人世了,只是朕走了之后你该怎么办呀!”

    张嫣听到皇帝的话,立即想起了魏客二人带给自己的无边恐惧,干脆把心一横,甩开了皇帝的手,然后跪倒在地边哭边道:“只恨臣妾无能,不能多伺候皇上,也没能给皇上生得龙种,致使储君之位久虚,让皇上身后无嗣,实在是有负皇恩,有愧列祖列宗,

    只是皇上现在您久病难愈,臣妾冒死进谏,现在最紧要之事当属立谁为储君,以免朝野观望不决,莫衷一是,久拖不决势必会有人妄生分外之念,觊觎大宝,激成变乱,臣妾请皇上早做决断!”说完他重重的将头磕下去。天启皇帝听见张嫣如此话语,一下子目光变得骇人至极。

    龙有逆鳞,就算天启皇帝平时再玩世不恭,就算他真的快要死了,一旦涉及皇权,他也是会噬人的,所以此时张嫣跪在地上,就算她额头触地,没有与皇帝对视,她也能感到那无形而又致命的压力,此时张嫣后背的衣衫已完全被冷汗打湿。

    天启皇帝又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折腾了好几下却无能为力,他又抬起右手指向张嫣。不过当他看见自己那仅剩下皮包骨的右手时,双眼顿时茫然起来神情也是一阵变换,良久他才轻叹一声:“罢了!”说完右手无力的搭落在龙床上。

    张嫣跪了良久终于听到皇帝的声音,顿时心中一喜,他知道自己赌对了,也幸好是天启皇帝,如果换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的疯子,估计张皇后九族都要被杀。或许跟朱由校从小缺乏关爱的原因,让他格外重视亲情吧,所以无论是对魏忠贤还是对张皇后,他都是真心维护。

    等了好一会儿天启皇帝才问道:“嫣儿,你可有合适的人选。”

    张嫣赶紧道:“皇族宗室之中惟信王血脉最近,业已成年,而且为人忠信,当可保我大明江山社稷,请皇上速召信王入宫!”

    天启皇帝双眼无神的望着房顶,点点头无力地叹息道:“传位五弟倒也合乎情理,既然如此传朕口谕,命信王入宫觐见。”

    张嫣起身施礼道:“臣妾遵命!”随后缓缓倒退着出了寝宫。

    等张嫣走后,天启皇帝又抬起了自己的右手,喃喃自语道:“原来朕真的要死了!”

    虽然有了皇帝的口谕,但张嫣也没有冒然行动,毕竟这宫中到处都有魏忠贤的耳目。她来回走动着思索了一会儿,大声吩咐道:“来人,去将王体乾带来见本宫。”

    不远处一青年太监领命而去,过了一阵子王体乾奉命而来。

    王体乾,大明昌平(今北京)人,明代天启朝后期司礼监掌印太监。本来按规矩司礼监掌印太监地位犹在秉笔太监和东厂厂公之上,为宫内第一人,但王体乾之前为夺掌印之位而甘愿依附魏客二人。

    上位后也对两人曲意逢迎,所以世人也多知道魏客二人,却对王体乾关注较少。但其地位不论是在宫中还是在阉党之中都非同小可。照理来说,这么重要的地位,在前世崇祯继位铲除阉党后,这位也应该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但最后却只是将其革职抄家而已,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

    注1:粳米:米粒一般呈椭圆形或圆形。米粒丰满肥厚,横断面近于圆形,长与宽之比小于2,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性,煮后粘性油性均大,柔软可口,但出饭率低。粳米主要产于中国华北、东北和苏南以及江苏泗洪等地。著名的小站米、上海白粳米等都是优良的粳米。

    注2: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