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末有武名吕布 > 第一百七十六章:陈宫入并州
    不论是哪个年代,能够读书的人都是极少部分,读书士子都是相当受人尊重。

    那个老丈见到陈宫如此模样,便笑:“无妨,无妨。”

    年轻人却是颇为警惕的看着陈宫。他不比老丈的淳朴,每一天都有人去并州,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到并州。至少仅仅他们而言,所带的粮食不多,如今又多了一个人,一路上的难度可想而知。

    陈宫却是没有想太多,他最初也不过是想着借着流民逃出兖州,但是至于去哪里,他自己也没有太多的一个概念。毕竟陈家在东郡也是不小的家族,在此前他和流民并没有真正上的接触。

    直到两天后,陈宫开始思考自己对底层人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天绝对是陈宫过得最舒服的几天,虽说吃得不饱,也穿的不暖,但至少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那老汉很看重陈宫,每日都会多给陈宫一些吃的。按照他的原话是说:“小老儿恐怕没有几年好活了,不若将吃的多留一些给后生。”

    他时常念叨自己还有一个侄女,生的水灵,可惜被强人看上被侮辱致死,不然可以说给陈宫为妻。陈宫对此只是一笑而过,他在东郡时也娶了妻,不过妻早逝,生下的儿子也夭折了。

    老汉的孩子自然是对陈宫有所敌视,不过他似乎很听老汉的话,即便是心中不满,也只是哼几声而已。陈宫对此不以为意,每次他来送食之时,都是真心实意的道谢。

    与他们一同的流民听闻有识字的读书人在其中,纷纷表示好奇。当陈宫提出可以教他们识字时,他们纷纷表示不学,却是不约而同让团体中年纪尚小的人出来跟随陈宫左右。而为此,他受到了团体内的优待——每天可以吃三个黑乎乎的饭团。

    这种食物,换做以往陈宫肯定是碰也不碰,但谁让他们遇见了生存危机,听着那老汉一直讲着:“陈家大壮在四年前去了并州,直接分了土地,养了马还讨了个老婆。一年前他回来了一次,可是风光得很哩。也不知道我们去并州,会不会分得田地。”

    四年前,正是诸侯讨董之时,天下离乱之始。当时的十几路诸侯齐聚,陈宫并未跟随曹操出现在酸枣,自然也没有见过吕布。不过那时候的他,便已经听说过关于吕布的不少名声。

    只是,当时的他对流民外走的情况不以为意,却没想到并州已经成为诸多人口口相传的乐土了。

    老汉的儿子哼了一声,说:“地就那么多,当官的哪会分给我们。去并州没有熟人,也没有田,到时候一起去饿死。”

    他是极为不赞成去并州的,因为兖州虽说动乱,但是咬牙还能活下去。而去并州,是真的前途未卜。

    老汉一脸的恨铁不成钢看向儿子,说:“你这个瓜崽子,懂不懂啊。就咱村那个地,天天都有人拉壮丁,还能让人活吗?并州的地不稀罕,陈家大壮上次回来的时候,我已经问过他了,在并州只要去找当官的,就能要地。”

    那儿子嘀咕一声,说:“我还是不相信会有白白来的地。”

    而不论他怎么埋怨,人还是继续往前走,一个念头让他们继续向西。

    到了第四日,他们终于来到河内,尽管这里不是并州,但是对这群人而言,到达吕布治下的地方便是并州。

    河内的守将对流民来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只见城门之前,一名军士对一个年轻的官员恭谨的说道:“司马长史,又有流民来了。”

    那个被唤作司马长史的人名为司马朗,乃是河内司马家的长子。当初董卓西迁长安时,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任治书御史,理应西迁。然而司马法因见到战乱四起,让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温县,也就是如今吕布的领地。

    当时有人告发于他,被军士抓到董卓面前,董卓问:“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司马朗回答:“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三思,即荣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

    他将原因推脱为战乱,规劝董卓好好约束军纪,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吾亦悟之,卿言有意。”

    而后,司马朗知晓董卓会败亡,贿赂其身边官员,偷偷回到温县。他又向家乡父老建议河内与京城相邻,战火一定波及于此,不如趁道路尚通之时,去黎阳投靠统领兵马的赵威孙,然后观察时势。但父老们都恋旧,不愿背井离乡,只有赵咨带着家人与司马朗前往。

    数月后,关东诸侯起兵数十万人,聚集酸枣,与河内相邻。又因为诸侯心怀鬼胎,难以统一调度,便有士兵劫掠百姓。而后王匡辞官,河内无主,又有南匈奴之乱,使得河内人口死伤半数以上。

    直到吕布出兵取得河内,司马朗才带着家人回到温县。当时河内粮食不多,又有饥荒,人民相食,司马朗收留宗族众人,教导诸弟,故此司马家没有因世道衰败而凋零。吕布来河内后,见司马家势大,便提拔司马朗为长史,辅佐河内太守高顺处理事务。而高顺见他年轻,又因为司马家在河内的影响力很大,便让他登记流民,发放土地。

    却是说流民齐聚在城门之前,司马朗走至他们眼前,问:“诸位,谁是话事之人,最好能够识字?”

    那老汉说:“我们这有一位先生认得字。”

    只见陈宫出现在司马朗眼前,他暗暗打量着司马朗,见其器宇轩昂,不似寻常兵士模样,更像是儒生,不由笑道:“在下陈宫,字公台。不知长史如何称呼?”

    “不才司马朗,唤吾伯达便可。”

    他一一问流民中的姓名,年龄,从何处来,是否有一技之长。经过四年多的流民流入,此时的河内以及河东两地,大多已经恢复到之前的生机,而考虑到年老者腿脚不便,他便将老人,妇人,小孩以及连带家属安排在河东之地,给予粮食种子,并且让其借用耕牛,住临时的房子,并拨给足够一年用的钱粮和衣裳。

    而更多的流民属于单独一人,司马朗会给这些人一个路引,让其前去上党,会安排在西河郡、上党郡、太原郡和雁门郡。至于并州的其它郡,并没有太大的耕种价值,目前以先充实太原的人口为要求。

    陈宫看着司马朗有条不紊的处理事务,许多流民欢喜而泣,心中却是有些感慨。他被安排在太原郡,对司马朗主动开口:“宫粗懂子墨,或许能帮长史一二。”

    司马朗闻言,轻笑:“既如此,有劳公台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