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汉末有武名吕布 > 第二百六十五章:遗计定辽东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率军讨伐乌桓,时值天寒,道路难走,田畴带着徐晃来到白狼山。却是说此时的袁熙和袁尚,成为了带路党,回合踏顿联合万骑前来。自从袁尚来时,为踏顿劫掠了幽州诸多百姓,踏顿为之大喜。

    此时的幽州之北已经飘起了雪,预计牛羊难以挨过,踏顿便同意了袁熙和袁尚入侵中原的心思,他带着万余骑兵,直接入幽州,再抢一些,也好过这个冬日。然而他们却遇见了曹操。

    却说曹操亲自登山眺望,因道路难行,主力部队尚未到达,见乌桓军数量尤多,不由左右惊惧,意欲先退。只听徐晃说:“北境广袤,若此时暂避,难以再次找到乌桓大军,无此机会了。”

    曹操闻言,继续望去,见到踏顿队伍参差不整,又见徐晃说话时意气风发。不由下定决心,亲自让徐晃指挥军队。却说徐晃带着随军于禁、曹洪和夏侯惇,分思路下山,奋力急攻。乌桓军本就军纪散漫,一时间难以反应,直接大乱。

    却见踏顿自恃武勇,见到徐晃,不由冲之而去,徐晃大笑一声:“来得正好。”

    他拼尽气力,斩踏顿于马下,乌桓军大乱,不知谁先开始投降了。袁熙、袁尚直接投往辽东,此战大胜,可谓是壮大声势,曹操大喜。待大军来到柳城,曹操封田畴为柳亭侯,同样是二十等列侯,光耀祖宗。

    田畴却是拒绝,说:“某负义逃窜之人耳,蒙厚恩全活,为幸多矣;岂可卖卢龙之寨以邀赏禄哉!死不敢受侯爵。”

    他驻守柳城,是因为受公孙瓒所托,公孙瓒是一个民族激进者,而幽州百姓也苦乌桓久矣,田畴驻守北疆是誓约,同时也是自己的选择。

    曹操颇为感慨,他没有见过公孙瓒,却也听过当初辽东白马的名声。

    徐晃负责管理降卒,乌桓军队见到他就像是见到了小猫一样。等他回来的时候,对曹操说:“主公,我们缴获了万余匹马。”

    曹操大喜,有了万余匹马,那么他就可以大规模的组建骑兵,在平原上有了和吕布较量的资本。同时,这么多的战利品,他也明白了为什么吕布能够多次打鲜卑。光是这战利品,就足够他以战养战了。

    他留田畴在柳城,自己则准备回军。然而诡异的事出现了,战胜了乌桓之后,整个天气变得干冷,行走两百里都没有水源,天空也不见得飘雪。大军没有粮食,只能无奈杀马。曹操让人打井,凿地三四十丈,才有地下水流出来。此时的他不得不庆幸在去乌桓之前,将郭嘉留在易州,不用受颠簸之苦。

    他回到易州时,已经是建安十年三月,重赏各位劝谏他不远征乌桓的人,说:“孤前者乘危远征,侥幸成功。虽得胜,天所佑也,不可以为法。诸君之谏,乃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

    此时诸将都在,只有郭嘉没有到,曹操也不在意,以为是他病重,或者去了烟柳之地。随口问:“奉孝在何处?”

    有人回答,说:“军师祭酒在月前死去,停柩在公廨。”

    曹操闻言,有如雷鸣在耳,他亲自去郭嘉的棺材处,祭奠大哭:“奉孝死,乃天丧吾也!”

    他说:“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在他的一众谋士中,属于郭嘉的年纪最小,不过三十八岁。他确实是有意将郭嘉培养托孤重臣的,毕竟郭嘉够聪明,还没有野心。却没想到,他说死就死了。

    只道是郭嘉的侍从,在曹操拜祭完了之后,取出一封书信,说:“郭公临亡,亲笔书此,嘱曰:丞相若从书中所言,辽东事定矣。”

    曹操拆开书信,哀叹更甚,许多人都不解其意。

    等到第二日,夏侯惇带着武将对曹操进言道:“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曹操却笑:“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

    诸位将领狐疑,却说曹操就在易州按兵不动,等候几日,夏侯惇私自催促曹操,说:“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吕布,刘表生心。”

    曹操对着夏侯惇,神秘道:“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

    他话才落,忽然外头有人报:辽东公孙康派人送来袁熙、袁尚的头颅。使者进来看见曹操,呈上书信。曹操大笑:“不出奉孝之料!”

    他打开郭嘉留给曹操的书信,信中写有遗计:“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夏侯惇等人闻言惊诧,原来真的是有算无遗策之人。

    却说袁熙、袁尚当时兵败,引数千轻骑奔向辽东。此时的辽东太守已经不是公孙度,而是他的儿子公孙康了。当他听闻袁熙、袁尚来投时,着急本部文武商议此事。公孙康的族弟公孙恭说:“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

    公孙康摇了摇头:“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

    公孙恭是一个降曹派,他对公孙康说道:“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

    不论是公孙康还是公孙恭,其实都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毕竟辽东实在是太远了,远离中原。而他们对袁尚和袁熙的到来也有警惕。

    却说袁尚和袁熙两人到了辽东,秘密协议:“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

    很显然,两人还有打辽东兵马的打算。公孙家治理辽东两代人,也算是开过疆土,人口有五十万户。这个力量,如果放在中原来说不过是中下游。但是却成为两个兄弟的最后稻草。

    两人去求见公孙康,此时的公孙康正在听从公孙恭之言,派遣探子打探曹操的动静。不愿意去见二袁,推脱有病。而等到细作回来时,对他禀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

    公孙康大喜,准备把二袁的人头献上给曹操。

    他先让人埋伏在大堂之中,遣派使者寻找袁尚和袁熙,邀请入宴。两人大喜,觉得光复河北有望。他们来到府中,正是天气严寒之时,袁尚想要座位厚一点皮毛,毕竟天实在太冷了,说:“愿铺坐席。”

    公孙康大笑:“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

    二人大惊,还来不及反应,便是被公孙康的手下砍下人头,直接送到易州。才会有此事。

    辽东既定,整个天下大势又重新陷入了平静,吕布惊诧于曹操在北方的功勋,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他正在努力消化自己吞下的一半冀州。袁尚的骚操作太多,获利最多的其实是吕布,而不是曹操。

    只不过北方没有了三足鼎立之势,不论是对曹操还是对吕布来说,这都算是喜忧参半的事。值得欢喜的确实是没有了牵制,但两个人,注定只能有一个胜出。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不论是谁倒下,再也没有复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