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江山如有待 > 第一章第2节 秦王
    秦王和吕不韦相视一笑,道:“如此,寡人就准了。可是芈丫头,进学可不是玩闹,

    你既是陪读,就得和哥哥们一起认真学习,以后可不能埋怨学习辛苦。”

    “多谢王上!初宁定会好好学习的!”从六岁起,初宁便同嬴政、成蛟一起进学,三人更加形影不离。

    嬴政和成蛟跟着蒙武将军学习御射二艺时,初宁年纪太小,只是在泽宫练武场旁边看着,不过也认识了蒙恬,蒙毅两兄弟。

    他们二人和政哥哥年纪差不多,哥哥蒙恬性格豪爽好兵,弟弟蒙毅则沉稳内敛,兄弟二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嬴政也十分信任他们。

    休息时,听蒙恬讲起宫外的事情,初宁与成蛟都羡慕得不得了。虽然初宁也常常出宫回家看望父母弟弟,但是父亲向来严厉,初宁并没有独自上街上的机会,总是坐上安车就回宫。

    初宁有幸还在安车上见过咸阳街头黎民生活的情景,而成蛟除了参加祓楔祭祀等重大活动跟着秦王等一众宗室大臣们在侍卫的前呼后拥下出宫外,就从来没有踏出过王宫半步,他自然是想出去好好游玩一番的,于是他两便开始谋划着出宫游玩。

    终于这天听蒙毅说他哥哥的生日就快到了,初宁和成蛟相视一眼,便心有灵犀地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二人开始遂怂恿嬴政借着给蒙恬庆生的由头,带他们出宫。

    除了初宁想的作弄宫人的点子以外,嬴政一向是顺着她的,不出所料,他自然是同意的。于是三人便一同去向秦王恳请。

    秦王听完,看着初宁和成蛟笑道:“恐怕是成蛟和芈丫头想要出去玩吧?”

    初宁和成蛟可怜巴巴地望着秦王,没等他们回话,秦王又道:“也好,出去看看我大秦子民的生活,了解民生才能治天下。”

    秦王同意了,初宁和成蛟喜形于色,秦王对嬴政说:“蒙氏乃我大秦肱骨忠臣,蒙家两兄弟小小年纪便熟读兵书,政儿可多与他们交流交流。”

    蒙恬生日那天,他们如愿得以出宫,既得王上的准许,便是王上的旨意,蒙将军府一干人等自然是早在府中恭迎太子一行人。

    初宁和成蛟随着嬴政先是到将军府看望蒙骜将军,众人礼拜寒暄一阵后,五人才得以脱身走上咸阳街头。

    秦国律法严苛,黎民皆守法自律,咸阳街头的商贸往来荣而有序,秦国广纳六国人才,街上说着各种口音的人熙熙攘攘热闹不已。

    五人在咸阳街上逛了几圈,蒙恬和蒙毅带着他们看了许多民间玩意,还带他们到人称“咸阳第一楼”的云中阁品尝了最有名的特色菜。和宫中精美的食物相比,这里的食物美味且觉格外新意,别有一番滋味。随后他们又驱车到渭水边,泛舟踏青。

    春意暖暖,人情恰好,最美的时光不过如此。

    成蛟感叹道:“真好,要是能这样常常出来游玩就好了,比我们在宫里有趣多了!”

    大家不免都心动,蒙毅道:“以后我过生日的时候,太子殿下便也可带公子和芈妹妹出来游玩啊。”

    初宁高兴地拍手道:“对啊!以后每年你们的生日,我们都出来玩吧!”

    嬴政看着初宁微笑地点点头,大家便开心地笑做一团。

    嬴政向来严肃深沉,其他人不免觉得他阴冷高傲,可在初宁看来,他不过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的胆怯和软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太子的身份,更是因为早年在赵国坚忍克制的生活早已将他身上本该有的天真稚气磨掉,取而代之的是他练达世事的城府谋略。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进学一事开始也觉得有趣,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学习,初宁渐渐失了兴趣,可骑虎难下,当初求着王上才得来的机会,现在自然也不能凭空就不要了,故而只得坚持下去。

    好在嬴政总是帮着初宁插科打诨,有时初宁不想去,他便帮初宁向夫子告假。

    每次母亲带着弟弟进宫来问安时,初宁也偷懒不去进学,弟弟熊睿和吕相邦的小女儿娉柔同年出生,他们两个就像初宁与成蛟那般,从小便玩在一起。

    不同的是,初宁是从小就非要欺负着成蛟,凡事都要与他争个高低。而熊睿和娉柔却是和和睦睦地玩在一起。娉柔人如其名,小小人人儿温柔可爱,总是乖巧地跟在熊睿身后。

    看着他们两个,初宁就不再常常欺负成蛟了,大人们都认为初宁是进学懂事了,只有初宁自己知道,纵然他们一起进学“礼乐书数御射”,但初宁也只在“礼乐”上还算弄得明白些,其他方面全无心得。她虽然爱胡闹,但也是明理之人,如今确实自己技不如人,也就没有理由总是再欺负成蛟了。

    初宁的字一直练不好,这是她长久以来的痛处。另外初宁九岁时第一次同嬴政他们学习剑术,她因为拿不起一把青铜剑,被成蛟和蒙家兄弟嘲笑了好一阵子,“舞刀弄墨都不适合初宁!”

    只有嬴政安慰初宁,现在她年纪还小,拿不起沉重的铜剑很正常。

    华阳太后和婧嬴夫人也说宫中女子学习的宗旨在于修养情操,不在于样样精通,初宁不必事事都要与他们男子齐平。

    如此初宁也就彻底放宽了心,只认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乐器,不想听的课便不去了,渐渐的,大家都习惯了初宁在泮宫来去自如。

    这日,初宁又偷懒没去泮宫,躲在华阳宫里赏花。下午嬴政带着一个木匣来见初宁,“宁儿妹妹,这个送给你。”

    初宁十分好奇,“是什么?”

    嬴政打开侍人捧着的木匣,里面是一把精致的青铜短剑,“我特意命铸剑师打造了这把青铜短剑,比寻常青铜剑轻便些。如此,宁儿也可持剑同我们共习剑术了。”

    他的声音很轻,初宁心中突然有些莫名的悸动。上次初宁因为拿不起青铜剑,不能学习剑术而生气了好一阵子。后来想通了才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没想到嬴政都记在心上,还特意为她打造了一把特殊的青铜剑。

    初宁试着拔剑出鞘,果然比上次那把青铜剑轻了许多,稍许力气便能持剑,她喜不自禁:“真好,谢谢政哥哥!可是我许久未去练武场,也忘记了看你们所学的那些剑法,如今我都不知该怎样舞剑了。”

    嬴政见初宁笑得明媚,花瓣似的唇间含着两颗尖尖的小虎牙,甚是可爱,不觉心醉神迷:“无妨,我教你。”说着,他站到初宁身后,左手扶着她肩膀,右手握住她持剑的手,慢慢带着她的手转腕舞剑,“剑法不过劈、刺、点……”

    嬴政温热的气息撒在初宁耳后,初宁越来越听不清他的话语,她感觉自己的心从未跳得这样快,脸上也滚烫起来,只得乖乖的任由他教自己舞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年少的初宁第一次有了心动的感觉,明白了这些懵懂情事。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收了短剑,初宁打算亲手结一衿缨香囊赠与嬴政。学到用时方恨少,初宁平时本不喜女工,自然也就疏于学习,万没想到这小东西还挺难,学了许久也没弄好,做出的香囊实在是入不了眼,根本拿不出手。但她又不想假手于人,一定要亲自做一个可以送出去的香囊,于是便无限期搁置下来。

    也正是这一年三月,魏公子信陵君联合燕、赵、韩、楚五国联军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蒙骜败退,联军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军闭关不出,此战过后,信陵君名震天下。秦王怒于此战的失利,身体大不如从前,病来如山倒,五月便轰然离世,谥号秦庄襄王,十三岁的嬴政立为秦王。

    那日恰好初宁出宫回家看望父母和弟弟,正与弟弟逗乐之际,宫中突然来人禀报,王上驾崩!华阳太后急招父亲入宫奔丧议事!

    外人评说秦王子楚自登基以来便宣布大赦天下,施德布惠于人民;攻灭东周国,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以阳人地赐于周君,奉其祭祀,实乃明君。

    对初宁来说,从她记事起,王上便对她十分亲切疼爱,小时候调皮捣蛋惹得父亲责罚,王上也都替她开脱免责,是她的救星。初宁和成蛟能成为宫里的混世小魔王,也都是因为王上对她们的宠爱。

    如今骤然听见他离世,初宁也万分伤心,想着政哥哥和成蛟一定更加难过,便跟着父亲一起连夜入宫。

    匆匆赶到章台殿,政哥哥静静立于秦王榻前,默默流泪,一旁的成蛟在楚夫人怀中嚎啕大哭。初宁的心不由得揪紧,嬴政此刻仍旧习惯性地压抑着心中的痛苦,实在令人心疼,他若能像成蛟那般发泄伤痛,也会好过些。

    可是他不能,一直以来的坚忍性格让嬴政不许自己肆意宣泄悲伤,而人的性格行为一旦坚持得久了,也就变成了他改不掉的习惯。

    宗室大臣到齐后,便开始商量国丧新君之事。

    嬴政被众人围在其中,那天晚上直到离开,初宁都未曾与他说上话,两人只得在泪眼摩挲之间远远相望。初宁心中想要安慰他的话,终究没能说出口。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活着的人应该好好活下去,以慰逝者在天之灵。

    秦王政元年,国丧完毕三日之后,咸阳宫举行了隆重的新君继位大典。

    嬴政年少继位,从先王的遗命,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委政于太后和吕相邦,公子成蛟封长安君,食邑河东十万户。

    继位大典前夕,昌平君突然叫住初宁,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初宁,以后你不能在称呼王上‘政哥哥’了。”

    初宁不以为然,“为什么?”

    昌平君握着初宁的肩膀,缓声道:“你要记住,从现在起,他不再是你的政哥哥,他是秦国的王!”

    那时的初宁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嬴政继位后,他们的日子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一同进学,不同的是,嬴政时常会和朝臣廷议国家大事,因此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少许多。

    但是嬴政对初宁说过,“你不必像他们那样称我为王,我依旧是你的政哥哥,永远都会是你的政哥哥。”

    因此初宁单纯固执的认为,他们三人一起长大,过去、现在、将来都会一直这样亲密无间,连枝同气。

    也并不仅仅因为初宁年少天真,从小在宫中长大,大人们的权势斗争她都看在眼里,并不是不明白。只是她觉得,至少他们三人是最了解彼此心性的,也必定都不会做出那些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事情。

    但越长大越发现,世事变迁,不经意之间已然身不由己,一切似乎只能是初宁年少时的一场美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