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明咸鱼 >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两种思维的误区
    凭良心讲,杨少峰为了边市城的建设花了不少心血,尤其是户部拨付的那十万两白银,说起来其实就像个笑话,或者说户部原本也没想到,杨少峰会将边市城扩张到长安、洛阳一般的规模。

    也正是因为户部只给了十万两,所以杨少峰才不得不自己想办法赚钱,然后再慢慢的扩建边市城。

    为了边市城而赚钱,跟完全替自己赚钱是两个概念,所以跟边市城相关的许多产业都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归入了杨少峰自己的口袋,一部分归了朱瞻基,一部分用于边市城的建设。

    当然,对于某些穿越者来说,钱没落到自己的口袋就是亏,从这个角度看,杨少峰简直就是血亏,因为许多原本应该自己的钱被分了出去。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呢?

    银子是好东西,但是还有一个前提——有命赚,也得有命花才行。

    许多穿越者只顾着玩命捞钱,却从来没想过,自己到底能不能守得住那么大的家业?靠跟官员或者皇帝的感情?

    如果非得举一个现实的例子,那就想想企鹅的大股东是谁,南非标准银行背后的股东又是谁。

    分给朱瞻基的那一部分,其实就等于是分给朱老四的,而分到建设边市城的那一部分,等边市城的建设完成了以后,这一部分是要归到户部里面去的——也就是说,杨少峰现在的生意背后站着朱老四和户部这两尊大神,就算是有人想要打主意,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边市城,如果没有朱老四和户部在背后的支持,杨少峰就算是有再多的想法,再大的本事,又如何能折腾出来这么大的产业?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就等于是杨少峰利用了建设边市城的机会在替自己赚钱,而且还能稳稳当当的赚,不怕有命赚钱没命花。

    现在夏老抠突然提到要将顺天府新都城的建设交到自己手上,这摆明了要么是给自己赚钱的机会啊——要不然就是这老抠以为自己在边市城赚的太多,打算让自己大出血?

    琢磨了半晌之后,有些懵逼的杨少峰打量了一眼朱老四的脸色,道:“祖父大人?”

    朱老四面无表情的嗯了一声道:“说。”

    杨少峰道:“孙儿毕竟年轻了一些,都城之事何等重大,孙儿担心会辜负了祖父大人的期望。”

    朱老四呵了一声道:“朕问你,这边市城之事,到底有多少是你亲力亲为的?又有多少是梁经纶和齐慕堂他们在替你打理?”

    杨少峰道:“大部分都是梁经纶和齐慕堂在打理,孙儿只是负责提一些意见,很少去管具体的事物。”

    朱老四道:“这不就结了。顺天府营建皇城,夏爱卿要的是你去主持总揽全局,又不是让你事事亲为,你怕什么?”

    杨少峰左右打量了一眼,干脆带着朱老四和夏原吉一起回到了提举司,让所有人都退出去之后才问道:“夏部堂为何要让下官去主持皇城的营建?莫非是觉得下官在边市城折腾出来的这些产业太过于赚钱?”

    夏原吉黑着脸道:“胡说八道!老夫看上这些做什么?你不是说过这些以后会有国库的一部分么?

    老夫需要的是你这陶朱公的本事,好歹能让国库省些银子出来,也好用在更多需要的地方。”

    点了点头,杨少峰斟酌着道:“眼下既无旁人,那小子就有话直说了?”

    见朱老四和夏原吉都点了点头,杨少峰就直接说道:“国库里面要那么多银子干什么?花出去的钱才叫钱,留在库房里的,那就是废纸啊,除了好看,还有什么用?”

    夏原吉摇了摇头道:“没有真金白银在国库里面存着,一旦遇到什么事情,怎么办?”

    见杨少峰不解,夏原吉就接着说道:“比如上次的辽州赈灾和临清赈灾,又比如拨给边市城的这十万两白银,如果国库里面没有,怎么办?”

    杨少峰终于明白了过来。

    很多人都说,如果一个财务经理长时间让公司没有负债,说明这个财务经理没本事,是一个失败的财务,包括杨少峰也一直这么想。

    然而这种负债运营的想法放在后世是可行的,放在大明却是根本就不可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朱老四带着马仔去砸了阿鲁台家的场子,战后要不要封赏?国库没银子怎么办?

    后世可以加印钞票,了不起也就是因为增发而会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后世的总体经济体量大,股市和期货等等盘口可以撸羊毛,还有政策调节和各种债券可以搞,所以负债运营很正常。

    而现在的大明却是贵金属货币与宝钞并行,如果不是杨少峰不停的折腾,估计宝钞最终的命运还是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越来越贬值,直到被彻底放弃。

    简单点儿说,就是大明根本就没有负债化运营的先提条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儿是所有人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夏原吉也不例外。

    如果国库里面没有足够的银子,那朱老四和夏原吉就只能印宝钞来进行封赏,而宝钞的价值又低的可怕,士卒们拿着宝钞也花不出去,影响不影响军心士气?

    大家卖命打仗,回头却得到一堆废纸,下次还有人跟你去玩命么?

    所以这就是两种不同思维所产生的误区。

    琢磨了半晌之后,杨少峰才开口道:“现在的情况很明显,只要宝钞和银子互相兑换的事情继续推行下去,宝钞就是银子,银子就是宝钞,夏部堂又体必纠结于金银?”

    夏原吉的眼睛一亮,接着又黯淡了下去:“老夫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就像是之前一样,无度加印宝钞的后果就是宝钞贬值,老夫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宝钞就这么毁掉。”

    杨少峰眨了眨眼睛,又仔细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然后才开口道:“那么下官敢问夏部堂,明年打算印发多少宝钞?印发的依据又是什么?”

    夏原吉捋着胡须道:“自然是今年的税收与国库存银,除了发行新钞,同时还要销毁一千九百万锭的旧钞,重新印发两万贯宝钞。”

    杨少峰却摇了摇头道:“我曾经看过往年的邸报和公文,也曾拜托太孙殿下帮我调取了一些记录,根据这些文档可以得出,永乐元年到永乐十二年,国库收取的赋税和存金存银一直没有什么变化,而宝钞却是大量印发。

    而从去年开始,国库里面的商税占比要高于往年,存金存银没什么变化,其他物资却同步增多。

    直到今年,国库里面的商税占比几乎又翻了一翻,而存银更是比去年多了两万两,其他物资基本没什么变化,这些下官没有说错吧?”

    夏原吉点了点头道:“没错,存银确实是在增加,而且今年用于河堤、桥梁的支出要远超往年,所以实际上增加的存银不止两万,应该是十二万两才对。”

    杨少峰点了点头道:“那么问题来了。”

    斟酌了一番后,杨少峰道:“民间的宝钞保有量是多少?销毁一千九百万锭宝钞,却只加印两万贯宝钞,民间需要宝钞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夏原吉顿时有些傻眼。

    民间还有缺少宝钞的时候?就算是真有,印不就行了?

    等到夏原吉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杨少峰就忍不住嘲讽道:“收回来的赋税,原本就是民间的一部分,夏部堂销毁旧钞,就等于是将原本属于民间的一部分宝钞给人为毁灭,确实能够提升宝钞的价值,但是却会影响到民间的物价。

    而且毫不客气的说,光这边市城的宝钞缺口,就在百万贯以上,夏部堂只加印区区两万贯,却是够谁用的?”

    被杨少峰这么一说,夏原吉顿时也反应了过来——正所谓量入为出,结果出的比入的少了太多,再加上民间的物资又在不断增加,后果必然就是宝钞的价值更高,物价却又更低,最后还是容易伤到百姓。

    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夏原吉拱手道:“那依状元公之见,此事该当如何?另外,既然这边市城缺少宝钞,为何不彻底放开限制,允许百姓携带宝钞过来?”

    杨少峰道:“限制要放开,但是不能一下子全部放开,只能一步步的来,否则只会毁了边市城如今的局面。

    至于加印之事,自然夏部堂与户部诸位同僚的事情,下官远在边市城,如何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只是据下官估计,如果夏部堂将一千九百万贯旧钞全部销毁,那么就算夏部堂加印四十万贯的宝钞,等到春税收上来之后可能还要再加印几十万贯,否则民间就容易出现钱荒的局面。”

    夏原吉点了点头道:“老夫回去之后,还要跟诸位同僚再次核对,必然要想一个妥善的法子出来。”

    只是刚刚说完,夏原吉却又想起一件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