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08章:咸海之滨
    长安城陷入了举国欢庆的兴奋之中,所有人选择性的忘记了还在前线的将士们,安西,龟兹,这些地方实在是离他们太遥远了,而就在长安城正在为真珠河谷大捷欢庆的时候,安江顺与西征主力大军已经走出了真珠河谷,进入了属于倭马亚王朝的领地,现在开始攻防双方身份开始转变了。

    倭马亚东方行省的主力精锐全部折损,各地的守军根本无力阻止大唐军队的猛攻,安江顺的大军顺着真珠河下游也就是大食人自称的药杀水一路杀到了咸海之滨占领药杀水下游汇入咸海的三角洲这才停下了前进的脚步,不是安江顺不想打下去了,而是唐军已经到了极限,不管是体力还是精神状态唐军将士都已经到达了极限。

    再加之已经进入冬季,许多地方大雪封路,唐军的后方交通常被中断,安江顺很清楚他必须见好就收,攻打到咸海之滨,安江顺也算是为帝国开疆扩土千里之巨了,可以说此次临危受命的任务已经超额完美完成。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咸海之滨修筑城池要塞,将此地真正变成属于大唐的国土。

    胡灵也在半路上与唐军大队分别,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如果胡灵不失约的话,来年开春的时候,胡灵便会带着自己的族人前来投靠大唐军队,并且派遣使节前往大唐都城长安向大唐皇帝陛下宣誓效忠。

    站在咸海边上,眺望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水面,安江顺心中感到了无限的可能,如果不是那不时就会吹过一阵寒冷的季风,这景色就更美妙了。

    就在安江顺沉浸在美好环境中的时候,一个与周围十分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彭宇走到安江顺身旁说到:“安帅,长安来信。”

    听到彭宇的话,安江顺从自己的世界中退了出来,接过彭宇手中的信封,有些奇怪的问到:“长安来信?他们怎么送过来的?”

    “据说十一月底就发出了,为了送到前线,跑死了好几匹战马,还有个兄弟被冻伤。”彭宇回到安江顺。

    “受伤兄弟一定要照顾好,另外想办法给后方王副帅送信,若无特殊情况,开春前就不要互派信使了,一切事务由他自行决断。”

    “真珠河河谷道路还算通畅,就是绕得太远,得多走上半个月。”

    “是陛下亲笔信。”拆开火漆,取出信纸,安江顺这才发现信中装着李隆基的亲笔信。李隆基在信中勉励了一番西征前线的将士,并且承诺当大军凯旋的时候,他将会出城十里亲迎大军凯旋,至于奖赏将会在所有战事结束后一并赏赐。

    安江顺将信收好,对身旁的彭宇说到:“陛下在信中表扬我们,还说待日后我军班师回朝时还会出城迎接大军凯旋。”

    “陛下出城亲迎?”彭宇有些震惊了,自当今圣人登基以来,恐怕还没哪一支军队或将领享受过此等待遇吧,圣人出城十里相迎,若不是安帅亲口告诉他,又是陛下亲笔手书,彭宇都不敢相信。

    “你心中知道就可,不要大肆宣扬,万一陛下到时候临时有什么事不便出城岂不是让陛下失信于全军。”

    “是,安帅,属下明白。”

    看完信,安江顺也没有了继续欣赏咸海风光的心情,带着人回到了大军的扎营地,药杀水入海口并没有大食人修筑的城池,只有药杀水沿岸有一些小部落,看样子是因为咸海水盐分太高不适于饮用的原因,可这并不影响药杀水河水作为饮用水,安江顺下令在入海口二十里的上游地区修筑一座要塞城池,大唐将在此驻扎军队实现对这一广大地区的实际控制。

    同时,咸海水含盐量高,似乎也可以作为一个制盐的地方,深处内陆地区,咸海周边全年少雨,夏季日照时间较长,很适合晒盐,其他季节虽然温度和日照条件不如夏季,但也可以晒盐,如此条件必须利用起来,掌握周边的地区的食盐输出将十分有利于大唐控制咸海以东地区,至于进兵咸海以西地区,经过仔细思考,安江顺放弃了这个打算,原因也很简单,兵力不够,就算打下来了,大唐在这一地区也没有足够兵力进行控制,要控制这些地区,除非能实行移民计划,将国内的一部分百姓迁移到这些地方定居,这个计划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了,只能徐徐图之。

    不过修筑咸海城却是当务之急,为了尽快修筑这座大唐西进的桥头堡,安江顺下令让全军将士轮流工作,同时还利用从大食人哪里缴获的金银去周围的部落招募牧民前来筑城。

    由于过冬,不能放牧,周围部落的牧民也愿意接受大唐人的雇佣帮助他们修筑要塞城池,挖掘护城河,这些小部落多的有万余人,少的只有几百人,他们无力与任何势力对抗,唐军来了,又不侵扰他们,也不掠夺他们,也不征发劳役,雇佣工人还给钱,这和以往大食人统治时期完全不一样。安江顺的举动也为后来大唐扎根中亚地区打下了一定的声望基础。

    半个月时间,就招募到了超过三万壮劳力加上大唐军队可以提供的七八万将士,药杀水东岸立刻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一万人负责在面对敌人最有可能进攻的西北方向先挖掘宽达三丈的护城河,剩下的人则开始为城墙的修筑挖掘地基,采用大唐最流行的夯土法修筑城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好在咸海是一个非常大的内陆湖,沿湖两岸有大量的碎石,淤泥,这些都是修筑城墙所需的上好材料,十万唐军中有不少人在家就是泥瓦匠,他们懂得如何修筑夯土城墙才能保障城墙历久不倒。

    城墙的地基是大量的鹅卵石和各类碎石奠基,若不是因为周围没有找到上好的花岗岩,安江顺甚至想修筑一座以石墙为基础的要塞城池,简单勘探后只能作罢,好在在当地人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一处石灰岩矿,可以生产大量石灰,而药杀水沿岸的树林则为修筑城墙主体提供足够的木材以作木筋,这有点儿类似于后世的钢筋作用。

    石灰岩生产石灰可以用作粘合剂主要原料用以粘合石料以及后期的城墙表面涂刷一层防水层,避免大雨冲刷对城墙表面的伤害。

    采用版筑夯土法修筑城墙,高度是其下层厚度的一半,按照安江顺的要求城墙高度至少在两丈以上,于是城墙基座宽达四丈半,留有一些余地为的就是保障城墙的坚固程度,城池的修筑从开元十二年年末开始一直持续到开元十三年五月安江顺奉旨返回长安述职还未结束,这座寄予了安江顺无限期望的城池最终的完工时间是开元十四年夏,整个城池有内外城,内城是军营和都督府所在,外城是商旅和平民居所。

    然而咸海城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唐帝国末期帝国实力衰落不断收缩周边兵力,咸海城被遗弃成为一座废城后被几个游牧部落共同控制最终毁于阿拔斯王朝大军的铁蹄之下,直到两千多年以后才在一次无意中的城发展扩张中被建筑工地的工人所发现,而后持续多年的考古工作发掘后,最终发现了大量唐帝国时期建筑遗址,兵营遗址后,人们才真正相信原来两千多年前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大唐帝国的兵锋真的来过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并且有过短暂的统治时期,而不仅仅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一个传说。

    开元十三年的春天,安江顺是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中踏上了返回长安的道路,随行的有五万大军,剩余的军队将会城池修筑完成,大唐建立起了稳定的控制权后才会分批返回内地,将防务移交给新成立的咸海都督府。

    安江顺离开了,他给这片大地留下了一个传说,一个充满着英雄色彩的传说,他也给大唐帝国向西扩张留下了无限的可能,返回长安的路上,安江顺还想着日后老了是不是可以再回到这里看一看昔日征战过的地方,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胡灵在安江顺离开前回到了安江顺身边,并且向安江顺宣誓效忠,安江顺接受了胡灵和他家族的效忠,返回长安时也带上了胡灵部族的使者前往大唐觐见大唐皇帝陛下李隆基。

    战争结束了,但是战场留下的创伤却不知何时才能愈合,帝国中央前后两次支援安西征召了近三十万大军和几十万民夫劳役,纵然是大唐充实的中央国库也快有些吃不消了,此后好几年李隆基和中央朝廷都可以说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而关中地区大量壮丁的损失又造成了接下来几年关中地区农业减产和中央军事实力的下降。

    而这一切并没有被正沉浸在胜利喜悦的大唐人所发现,包括安江顺在内所有的掌权者都没有发现帝国中央实际上正面临着一个比较危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