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27章:商州
    留安县的事情虽然还没有最终的判决,但是齐家的瓦解已经成为了必然,在许多百姓乃至郭昌盛看来扳倒齐家会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实际上对于大权在握的安江顺来说,齐家不过是脚下的一只蚂蚁,若不是因为这是他上任遇到的第一件案子,安江顺都不会亲自出马,随便派几个人就能将此事处理了。

    一个县尉,背后一个郡尉,或许郡尉后面还有人,互相包庇,不过就算后面有人又如何,安江顺不相信现在大唐朝廷还有几个人敢在明面上跟他对着干。

    从县衙回到驿站的路上,到处都有百姓欢呼的声音,那些到过县衙围观的百姓很快就认出了安江顺,纷纷上前感谢安江顺,称赞安江顺是个好官啊,饶是安江顺见过不少大场面也有些招架不住了,好在周围还有几十个亲兵这才在亲兵的掩护下摆脱了百姓的热情回到了驿站。

    刚回到驿站,听到外面嘈杂的声音,李月婵走了出来,看见一身狼狈的安江顺问到:“夫君,你这是怎么办?怎么如此狼狈。”

    “公主,这都是留安百姓太过热情,都想离侯爷近一点,侯爷又不敢用力这才会如此狼狈。”一旁的彭宇解释到。

    “安郎,案子处理完了?”

    “算是吧,上百份诉状,很多诉状还能拿出真凭实据,现在就等证据收集完毕以后连同人犯送往长安交由陛下裁决。”

    李月婵疑惑的问到:“这么小的事情父皇他会过阅?”

    “你呀,就算是陛下不亲自看,巡检司直接对陛下负责,这流程还是得走啊,我要是直接判决那就是越权了。”安江顺解释到。

    “怎么了嘛,本公主就是随口一问,你真当本公主什么也不懂吗?”李月婵小傲娇小傲娇的说到。安江顺立刻回到:“是是是,公主殿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难不住你。”

    见到周围这么多的人,李月婵只好白了一眼嬉皮笑脸的安江顺,转身走进后院叫孩子们出来用晚饭了。见到妻子不理会自己的‘马屁’,安江顺无奈的摊开双手,然后瞪向彭宇:“就你话多,还不快去让人准备晚膳!”

    “是,侯爷,我这就去。”彭宇飞速逃开,直到晚膳过后都没有出现,这侯爷夫妇之间的事情他一个护卫头子还是不要接近的好,一旦被卷入其中粉身碎骨虽不至于,但是肯定不好受。

    彭宇以及其他侍从都知道自家侯爷在外面看起来威风凛凛的,但是在家中就那就跟一个乖孩子一样,家里面的事情都是李月婵一手操持,大将军回到家里那就跟一个小卒没有多大区别,只不过李月婵会在旁人面前给安江顺留有面子,当然了这也不是说安江顺就完全是个气管炎,而是因为安江顺实在是太宠爱自己的妻子了,当然这种情感是许多人没有办法更深入了解到的,包括李月婵自己也都无法完全体会到安江顺的内心。

    安江顺是幸福的,也是可悲的,他没有办法跟人分享自己前世的经历,只有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前世的种种,前世畸形的亲情、爱情还有友情,在很多人看来前世的安江顺是一个非常闷葫芦的人,实际上只有他心里明白,他并不是天性如此,生存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养成,面对不同人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应对方式。或许说是一种理念上的不同吧。

    这一世的安江顺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尤其是李月婵身为帝国长公主能看上他这样一个原本出身草根的家伙这难道不是前世修的福气吗?这也是为何安江顺人前人后都如此宠爱李月婵的原因之一。

    用过晚宴,安江顺带着三个孩子在李月婵的陪伴下来到驿站后院的凉亭中,今晚的夜空很清澈,正是抬头仰望星空的好时候。

    “那是北极星。”安江顺手指天空中最闪耀的一颗星星对孩子们说到,他也不太懂得天文知识,之所以带着孩子们一起看星星只是为了增强他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他可不想自家的孩子从小就缺少父亲的陪伴。

    时不时带着孩子们玩儿,或许教导他们学习,他们现在也许听不懂,但是这些话却会一直留在他们的心中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等很多年以后再回想起来那也是一段温馨的回忆。

    “夫君,二郎都睡着了,我们也回房吧。”李月婵怀中的安二郎早就睡着了,才两岁的他还不能像姐姐和哥哥那么精力旺盛,“走吧。”安江顺抱起二郎,李月婵牵着两个孩子的手回到了住的院子中,三个孩子睡在偏房,外面有丫鬟还有护卫守候,整个驿站也被亲兵护卫严密保护,对于孩子的安全安江顺可是当做头等大事在意,只有他自己,如果真的有意外事件,他都不能有效应对,等周围的护卫反应过来也来不及了。

    这是对自身武力的绝对相信,当然了,安江顺也不完全是自大之人,每到一处住在,彭宇带领的亲兵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最高的几个屋顶上安排暗哨负责监控周围的情况。这些年人杀的多了,安江顺心里面也时常会害怕遭到敌对势力的报复,大食人,高丽人,倭国人,还有帝国内部的一些敌对派系,那都是对安江顺恨之入骨啊,大食人太远而且大食人到大唐一眼就能看出差别,一时半会儿应该还不会有什么动作,但是这高丽人、倭国人还有五姓之中的有几家见到安江顺离开了大军,说不定就会想办法下手。

    安江顺为什么只带了两百亲兵,按照他镇军大将军冠军侯两个勋爵衔就算他不领兵也可以配备五百亲兵,更何况他还身兼京畿巡检司使,也可以调动五百人马,安江顺这样做完全就是在钓鱼,当然也有人太多了游玩起来就不方便的缘故在其中,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安江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手下两百百战精锐的自信。

    尤其是安江顺在离开渤海前,还特意从老陷阵营中抽调了一百人充实进了自己的亲兵营,此次出来两百名护卫中有八十人都是陷阵营过来的老兵。

    “睡吧。”安江顺搂住李月婵道了一声晚安,两人相拥入睡,当天夜里从长安调来的千牛卫赶到驿站报到,第二天早上安江顺起床后让一个千牛卫队正率领一百人押送齐俊以及保护卷宗证据回长安向上面交差,剩下四百人随他一同前往商州,那边还有活儿干。

    由于人马增多,赶路速度明显又降低了不少,三天后安江顺一行才进入了商州城,不过进城之前安江顺耍了一个心眼,他只带着十几个护卫和李月婵还有三个孩子先行进了城,找到月婵酒楼住了下来,没错,李月婵自己的酒楼连锁在商州也有分店,然后彭宇才带着其余护卫和千牛卫住进了商州驿站。

    安江顺这样做是为了暂时不与商州的地方官碰面,他想实际了解一下商州的民情再决定接下来怎么做,这商州郡尉荆鹏涛到底是一个欺上瞒下的人,还是自己也是被隐瞒的受害者,通过齐家的事分析前者的可能性很大,但安江顺也不能完全排除后者的可能性,他作为巡检使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不能有误判,不然今后就不会有人相信巡检司使的公正性了。

    在酒楼稍稍收拾,安江顺就带着一家人扮作出游的富家公子出了酒楼朝着最近的一个市场而去,一地市场的繁荣和管理是判断地方官员地方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也是一地百姓生活的保障,加上市场上人员流动性强,也比较容易探听到什么小道消息用以旁证。

    在商州城另一侧,十几个千牛卫也换上了便服在城中四处查访,搜集商州当地的真实民情,等情况收集的差不多了,最后才接见商州太守和郡尉等地方主要官员,孰是孰非便一目了然了。

    作为将军酒最早的酒厂所在地,商州酿酒业一度成为本地许多人维持生计的选择,当然这也跟整个京畿道地区粮食产量较多有关系,同时酿酒坊的人还必须要和当地的官员以及许多粮食商人关系密切,不然在这个时代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粮食用以酿酒。

    当然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了,随着玉米和红薯的推广,粮食相对短缺的问题正在的逐步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就将是各种副产品的买卖的兴起,这一点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循的。

    这也是为何安江顺治理北方的这些年,北方发展迅速的原因,就是因为安江顺拥有朝前的眼光,他明白未来的是如何发展的,当这两年玉米在北方推广后,北方的手工业发展速度就更快了,百姓不用愁粮,也不用考虑粮价过高,自然就更有精力也有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社会其他分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