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489章:终得出发
    “没想到李尚书却是看的最明白的那个人,倒是我雨鞋着像了。”安江顺和蔼的对李林甫说到:“这个理由,陛下一定会同意。”

    “哪儿有,哪儿有,下官这也是突发奇想,突发奇想罢了。”李林甫连连谦虚的说到。

    “李尚书帮了我与内人一个大忙,今日一定要留在府上用宴。”安江顺招呼李林甫留在家中用宴,他对李林甫‘倒苦水’:“李尚书有所不知,自从本侯与内人成婚以来,聚少离多,本侯不是在外征战,就是在外办事,少有陪过内人还有孩子,这心里却是过不去。”

    “现在大唐四海升平,朝廷呢,各项改革也步入了正轨,我也就想着多陪陪家人,顺便带三个孩子出去走走,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多出去走走见见,对培养孩子也有好处。”

    “侯爷对教育倒是有一番独特见解。”

    “我也是见的多了,听的多了。”安江顺对李林甫说到:“富不过三代,本侯不希望自己孩子被当做温室中的花朵,他们需要走出家门。”

    ……

    安江顺留李林甫用了午宴,然后非常客气的将李林甫送出了家门,安江顺转身进入大门,冷哼一声,这个李林甫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安江顺和李隆基君臣关系,实际上,安江顺看的非常明白,李林甫就是想让他这个挡在前进道路的上的人远离长安,远离政治中心,以此李林甫才能够更快的取代安江顺在李隆基身前的地位。

    李林甫和宫中宦官一些妃子交好,安江顺在宫中自然也是有自己的人,比如高力士,比如和李月婵生母王皇后交好的一些妃子,李林甫来的第二天,安江顺进宫面见李隆基的时候,正好是高力士在外面,在走向书房的这段路上,高力士就对安江顺说了之前李林甫和李隆基的对话,

    “侯爷,不是我多嘴,是我觉得这李尚书啊,总感觉怪怪的。”安江顺笑了笑对高力士说到:“高兄,安心,我自有打算。”

    李林甫这人,咋说呢,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安江顺也看明白了,不过在安江顺看来这样是好事情,李林甫虽然学识不多,但是有一点安江顺必须佩服,那就是李林甫的这人口才确实好,而且善于权谋,不然前世也不会留下威服禄山的典故,安江顺自所以在李林甫有利用自己的嫌疑的情况下没有发动自己的力量打压李林甫,就是想利用李林甫在朝中压制边疆的一些将领,安江顺隐约还是觉得自己那个改名为安禄山的发小会成为今后改变大唐格局的导火索。他不得不有所防备。

    “不过还是要多谢高兄提醒。”安江顺对高力士说到,以前安江顺很多时候总是在利用高力士的特殊性,但是现在高力士能提醒到这个份上,足以说明高力士是真心将安江顺当做了朋友,别说,这确实让安江顺心中有些触动。

    “侯爷,你要小心啊。以我看着李尚书不简单啊。”

    “高兄放心,这李尚书不过是想获得陛下重用罢了。”

    “既然侯爷心中有了计较,我就不多嘴了。”高力士,安江顺笑笑:“高兄,今天进宫,我是打算和陛下辞别,过两天我就带着妻儿去云游天下了,临走前,请你吃酒,你可一定要赏光啊。”

    “侯爷有请,我一定去赴宴。”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来到了尚书房前,立刻正在交谈的两人停下交谈,安江顺对着高力士点了点头,然后推开书房大门走进了尚书房。

    走进书房,安江顺立刻对龙椅上坐着的李隆基行礼道:“参见陛下。”

    “贤婿,你来了。”

    “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今日进宫找朕又为了何事?”

    “陛下,今日微臣进宫是想向陛下申请一个差事儿。”安江顺依旧是老样子嬉皮笑脸的对李隆基说到。听到安江顺的话,李隆基猛的抬起头,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这安江顺竟然主动向他请缨?

    “贤婿,你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接说吧。”

    “陛下,臣这一次不辞官了,臣还是做这同三品,不过臣想请求陛下准许臣巡游天下,就算是代天巡游,陛下您看如何?”安江顺将李林甫的建议说了出来,有李林甫此前给李隆基的铺垫,李隆基对安江顺的话倒是没有过激的反应,反倒还有一种轻松的感觉,至少这一次安江顺不再是直接提出辞官或者挂印离开了,而是保留官职,代天巡游,这李隆基倒不是不能接受。只要安江顺不脱离朝廷,李隆基还是能接受安江顺离开长安一段时间,哪怕是这个时间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两三年。

    “贤婿,你这是打定主意非得休息几年啊。”

    “陛下,臣这也算是公私兼顾嘛,既能放松一下,也能巡游天下,臣代天巡游,也是进一步了解我大唐国情嘛。”

    “行了,行了,朕啊,说不过你,此事朕同意了,不过朕还有两个条件,汝必须答应,否则朕就是用人绑都要将你安江顺绑在长安。”

    几经周折,安江顺终于实现了最初的目标,这么多年,安江顺也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封狼居胥,开疆扩土,改革经济,让百姓吃饱饭,这些事情安江顺都实现了,说一句功成名就点儿都不为过,这也是为何安江顺想要辞官给自己放几年假的原因,就是一时间找不到新的目标了,干脆就让自己放松放松,陪家人就是安江顺当前最想做的事情。

    安江顺恭敬的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请讲,只要臣能做到,臣一定尽力而为。”

    “两件事,一旦有事,只要接到了诏令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京。”

    “应该的。”

    “第二件事情跟第一件有关系,就是你每到新的州县,必须通过驿站给长安送信,让朕知道你和月婵在什么地方,当然这件事情不用你亲自做,朕会让千牛卫负责,我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万一朝中有急事,找不到你怎么办。”

    李隆基的两个条件倒是不过分,安江顺全部都答应了。他也不是做见不得光的事情,李隆基的条件合情合理。

    “臣谢主隆恩!”安江顺对李隆基深深的行了揖手礼。

    回到家中,安江顺兴奋的对李月婵说到:“婵儿,成功了。陛下答应了。”

    听到丈夫热切的声音,李月婵也很高兴,她高兴的说到:“这李林甫的主意还很不错啊。”

    “夫人诶,你可不要被李林甫这人给骗了,他可不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安江顺提醒到李月婵,李月婵虽然聪慧,但是看人还是太过简单了。

    “用一个词形容我们这位李尚书,那就是口蜜腹剑!”安江顺对李月婵说出了一个词,李月婵不是很懂,直到很多年后,李月婵回想起当年安江顺的话,才明白,原来自己夫君当初就已经看透了李林甫这个人。

    “好了,在皇宫时,我邀请了高力士明日来府上赴宴,算是践行了。”

    “夫君放心,我这就让人准备。”

    ……

    第二天晚上,安江顺在家中宴请高力士以及几个朝中交好的中青年官员,就当是为自己践行了。

    “诸位,我马上就要带着妻儿去游览我大唐大好河山了,可能两三年都不会回到长安,今晚大家一定要尽兴,不醉不归啊!”

    “侯爷,你这一走,我们可失去主心骨了。”一个商部侍郎对安江顺说到。

    “你们啊,不能什么事情都要靠我,要学会自己去解决,我能教你们都已经教给你们了,剩下的事情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喝完践行酒,安江顺和妻子儿女一家五口人,在亲兵五十人,千牛卫三十人护卫下与开元二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从长安出发开始了游览河山的旅途,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安江顺一家人这一去足足等到十年后才得以回到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