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21章:安氏商行
    “那我们要去请几个私塾老师吗?”

    “不需要,教孩子们识字断句还不需要那些酸儒,我还是更倾向让孩子们自由发展,去请那些老酸儒来教导孩子们,还让不如不教。”安江顺最烦的就是那些老酸儒了,让这些人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安江顺真怕把自家孩子都教成了书呆子,读书确实有用,但是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酸儒,那可不是安江顺想要的。

    不过最后,安江顺还是补充说到:“此前那个在庄子外设学堂的事情还是要继续,由我们出钱,周围郡县百姓只要愿意,满十二岁的孩子都可以送到学堂。”

    “学堂和庄子里的私塾一样,不仅要教文,还要教孩子们练武。”安江顺对彭宇说到。

    “学文是小事儿,可是侯爷,这练武开销太大了,全部由我们出钱我怕…”彭宇话并未说完,就被安江顺打断,安江顺对彭宇说到:“商行马上就要改组完成,以商行的盈利能力,一年几百个孩子算不了什么,人才无价,只要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能为朝廷效力,或者为商行做事那便是我们赚到了。”

    “是,侯爷,是我愚钝了。”

    “够了,少在我面前说这些,你要是愚钝就没有人聪明了,你只不过是被眼前的事物遮住了双眼罢了。”

    ……

    第二天一早,安江顺在彭宇等十几个亲兵随从以及二三十个普通的家丁直奔扬州而去,这些普通的外围家丁大部分也是安江顺以前的老部下或者老兄们的家族成员,而原计划容纳两三千人的庄子最终也被建造成为一个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大庄子,最终落成的主庄占地面积超过了一百四十公顷土地,算上周围兄弟们的家庭成员等等整个庄子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一旁的镇子,可以说在未来安氏庄园将会直接取代小镇,成为周围的百姓的经济中心,当然了,彭宇挑选的这个小镇本身就是一个人很少的小镇,小镇只有两三百户人家,一千多人,而目前安氏庄园已经住进来的人就超过了两千人,取代镇子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安江顺并不想当个地主,就算未来安氏庄园可能取代旁边的小镇,但是安江顺也不会玩儿土地兼并,而且大唐律法已经明文规定不得随意兼并土地,安江顺能买到这么多土地皆是因为这些土地全是没有人耕种的山野荒地,当地官员不仅不会对此有意见,而且还会对安江顺他们的到来表示热情的欢迎。

    当宝应县的县令听说是冠军侯隐居到他们县,并且要在他们县发展最差的镇子上置地修庄园,未来还有数千人要移居到他们这里,宝应县县令郑俊彦兴奋的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当时,直接就答应了安江顺的请求,将这些荒地的所有权归入了安江顺名下。

    其实这样做只是在打律法的擦边球,但确实也没有违背安江顺自己之前制定的土地法,毕竟当时制定土地法只是规定了耕地不得随意买卖,这些处在官府征收赋税以外的荒地完全也可以解释成不在新土地法约束范围之内。

    另外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江南地区虽然已经比较发达了,但是人口分布还是比较分散的,有人来开发这些尚未开发的地方,这也是法律和朝廷认可的事情,你来开垦这些土地并且持续耕种,那这些地方未来就是属于你的。

    在这说,这世界永远存在特权阶级,就算是安江顺在宝应县置地有打擦边球的嫌疑,也不会有人去找安江顺麻烦,不仅不会找麻烦,反而还会帮助安江顺建立一个合法的契约文书。

    “侯爷,扬州太守在外面,想要拜访你。”

    安江顺刚刚走进新的安氏商行位于扬州的总部,这才坐下,一杯茶还没有喝完,彭宇就走到安江顺身边说扬州太守韩文到了。

    “他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安江顺有些奇怪,韩文怎么知道他进了扬州城,彭宇耸耸肩,他也不知道这韩文从哪里知道他们到了扬州。

    “或许是谁在城门口正好瞧见了侯爷然后禀报了韩太守?”彭宇对安江顺说到。

    人都来了,安江顺也不好不见韩文,毕竟他未来很多年都要在扬州来往,韩文作为扬州父母官,安江顺也确实不好直接拒绝人家。

    “让他进来吧。”

    “下官韩文参见侯爷。”

    “快起来,快起来。”安江顺赶紧扶住想要行礼的韩文说到:“某现在已经不是朝廷命官,韩太守不必如此。”

    “侯爷言重了,侯爷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冠军侯。”韩文对安江顺说到,安江顺笑了笑:“行了,行了,这些废话就不必说了,你今日找我来有什么事情?”

    “下官只是听到城门校尉说侯爷到了城里,想到侯爷来扬州城肯定有事,下官便想着是否能为侯爷帮一些小忙。”

    “原来是这样,这点儿小事还让韩太守专门跑一趟,本侯心里真是有些过意不去,不如中午就留在商行,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如何?”听到安江顺的邀约,韩文心中雀跃,这不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吗,整个大唐的官员都知道安江顺的性格,若是安江顺主动邀请你留下吃个便饭,那就说明你在安江顺心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虽然安江顺现在算是归隐了,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安江顺在朝中仍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若是真的能得到侯爷的认可,未来这个官员在朝中的发展肯定很顺利,安江顺随便写推荐信就能让你在朝中得到极强的助力。

    这便饭确实是便饭,简简单单的两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个汤,外加一壶好酒,酒菜虽然简陋,但是意味却很深远,一边吃安江顺一边对韩文说到:“本侯在扬州建立了这安氏商行,主要是和外邦人贸易,日后还需要韩太守多多照拂。”

    “侯爷放心,下官都明白。”韩文对安江顺保证到,这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安江顺的商行能不能赚钱,那肯定能赚钱啊,安江顺可是大唐朝野上下官员百姓心中的财神,韩文相信安江顺肯定不会做亏本买卖,既然这样,作为扬州太守韩文不仅是看在安江顺的面子上,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未来能获得更多利益,就必须要为安氏商行打开方便之门呢。

    “尔且放心,本侯不会让你为难,也不会违背律法,该交的赋税一分也不会少。”安江顺给了韩文一颗定心丸,让韩文更放心。

    “侯爷说笑了。”

    用过午宴,韩文识趣的告辞离开,安江顺则带着彭宇等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业仪式,正式宣布月婵商行和新成立的商行合并为安氏商行,同时保留了月婵酒楼的名字,月婵酒楼就四个字是有特殊意味的,安江顺可不会将这个名号撇去。

    商行牌匾正式挂牌揭幕的第二天,安江顺在扬州港口送走了商行远洋阿拉伯半岛的第一只商船船队,船队一共有十一艘武装商船,每一艘武装商船都有二十个精锐护卫以及三十名普通船员,所有成员人手一把强弓配备五十支羽箭,普通船员接受专业训练你也有一定的战斗能力,每艘船还暗中配备了两具床弩,遇到危险,这两具床弩就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这个时代的海盗并不多,船队的武装已经足够应对任何局面。

    “到了外邦领地后,床弩一定要藏好,这可是大杀器,一来不能引起误会,二来如此重要的武器一定不能被外邦人得去了,明白吗?”安江顺再三嘱咐到此次带队的左宗凯。

    “侯爷放心,我知道了。”

    “万事小心,平安归来!”

    “起航!”左宗凯走上旗舰,让水手收起木板和船锚。

    左宗凯这一去就是一年,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却能收获巨大的利润,十一艘商船每一艘都是瓷器压舱,然后装满了丝绸和茶叶,这些都是阿拉伯人和罗马人最喜欢也是最稀缺的商品,每一件都能获得百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