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30章:安杨冲突
    另一边,刚刚离开的彭宇回头看不到黄东的人影了,也是放声大笑,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一次出来还能碰到黄东这样一个有趣的家伙,这真是太有趣了。

    “这黄东可太有意思了,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再来一趟。”彭宇对身旁的兄弟说到。

    张博有些不明所以,一脸懵逼的看到彭宇,彭宇见状,想了想,嗯,还是不说这个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答应了黄东,不能将这件事情说出来,彭宇是一个有自身操守的人,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人家的事情,就绝对不能说。

    彭宇摇摇头:“这事儿啊,我已经答应了人家了,不能告诉你,不然我就会失信于人。”

    看到头儿这样子,张博知道自己今天套不出来什么话了,只能是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一心蒙头赶路。

    天宝十一年三月,彭宇抵达了剑南道。

    “蜀道难,蜀道难,这蜀中道路确实不一一般!”

    好在彭宇入蜀,是从南边进入的剑南道,而不是从北边通过汉中南下到成都,不然这难度更高,到时候,彭宇说不得还要高歌一曲李太白的《蜀道难》。

    不过就算彭宇走的南边在,这道路也是很崎岖,很多时候一些道路完全就没有办法骑马通过,在大唐四处都在大修官道的时候,这蜀中地区的道路情况对比起来那就是天壤之别,这蜀道根本就是一些人走出来的原始小路,只有那些栈道有着明显的人工痕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李太白所著的《蜀道难》确实很传神啊。”

    “咦,这位兄弟听说过李太白蜀道难?”

    “正是,李太白所著这《蜀道难》确实写的很好,不仅文采斐然,而且非常传神的将攀登蜀道的困难写了出来,就是可惜了,此次入蜀走的是南边,无法见识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蓬勃气势了。”彭宇的语气稍稍有些遗憾,这一次他们从南边进入剑南道,没有走北边,自然也就见不到剑门关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了。在李太白的诗歌中就专门提到了剑门关,彭宇就对其很感兴趣。

    “郎君若是真的有意,不如走一趟剑门。”

    “这位兄台见笑了,我此番前来剑南是受人之托,有事要办,还需尽快回去复命,所以不能耽搁太久,这一览剑门关只能是一个奢望了。”彭宇回到刚才那个中年人。

    “看样子郎君并非普通人,不过也对,普通人是绝对不会拥有如此良马。”

    “兄台说笑了。”彭宇客气的回到,长久以来的习惯让彭宇不会对陌生人放松警惕,面对这样一个突然搭话的陌生路人,彭宇也只是客套的应付着一些话,完全就是在礼貌性回答。

    “兄弟似乎是*来剑南。”

    “没错,我们这是*来剑南,这一来就被蜀道难住了。”彭宇还是笑着回应到。

    “习惯就好了,这蜀道之难那确实是难于上青天,若是你在北边南下,光是栈道就能走上好几天。”

    彭宇还在蜀中的时候,长安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安禄山和杨国忠再起冲突,安禄山掌握了大量精锐边军,这在杨国忠看来,就是威胁了他的地位,杨国忠想尽办法想要削弱安禄山的权力。

    矛盾的是,安禄山又是杨玉环的干儿子,在李隆基眼中,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个人的冲突就是将相冲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两个人的不和睦也有利于平衡,对于两个人的冲突,李隆基*没有明确表态,任由两个人在朝堂上争斗。

    不过李林甫想要加封安禄山为宰相的事情被杨国忠以安禄山目不识丁给拒绝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安禄山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安禄山认为是杨国忠断绝了自己的继续往上爬的可能,而且杨国忠还四处宣扬他安禄山目不识丁,就是个莽夫,安禄山心中对杨国忠的恨意就更深了。

    “这个杨国忠,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大哥,要我说,不行就把杨国忠给做了算了,杨国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和大哥过不去。”史思明这个安禄山的最佳配角,最终也在这个世界中现身并且和安江顺前世历史上那样,成为了安禄山的左右手,史思明建议安禄山直接做掉杨国忠,只要做掉杨国忠,挡在自己大哥前面障碍就全部没有了,在史思明看来,只要自己大哥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便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哥做了宰相,他怎么也能做一个大将军吧。

    “不行,杨国忠是干娘兄弟,这样做不行,而且我刚与杨国忠大吵一架,杨国忠这个时候死了,所有人都会怀疑我们,这样做肯定是不行。”安禄山的话确实有理,史思明也就放弃了自己之前打算,然后问到杨国忠:“那大哥,你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静观其变。”

    “静观其变?”史思明奇怪的问到,静观其变?怎么个静观其变之法呢?

    “我们手中最有优势的是什么?”

    “我们?我们的优势自然是军队啊。”史思明理所当然的说到,整个安西的军队都被他们兄弟二人掌控,一共十五万常备精锐,同时随时都可以征召更多的的军队,别说杨国忠比不过了,实际上就连李隆基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朝廷中央掌控的军队都已经比不上安西各镇军队了。不仅是质量上比不过,而且连数量也大不如。

    现如今由中央直接掌控的精锐军队已经很少了,经过支援此前的大食进犯和征讨南诏国的战争,在长安的军队只有保护皇宫的万余禁军还算精锐,而其余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滥竽充数,很多都是关中地区的地痞流氓被招募来,在李隆基和杨国忠看来将这些地痞流氓招募进军队不仅省事儿,而且也算是增强地方治安,地方的地痞流氓少了,这治安环境自然也就好了不少。

    “朝廷现在别说是精锐了,就只说兵力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整个长安的军队不足六万,这都多亏了杨国忠啊。”

    安禄山和杨国忠两人是真的互相谁也瞧不上。

    “大哥,那我们就这样等着吗?”史思明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他觉得自家大哥就应该坐上宰相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他眼中,杨国忠根本不配这个位置,只有自己大哥才配得上。

    “那你想怎么样?”

    “实在不行,我们就他娘的反了!”史思明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预谋已久的事情,史思明出身突厥,和安禄山一样,史思明也没有接受过大唐儒家思想的正统教育,心中对朝廷对李隆基的尊敬远不如安禄山,安禄山不管怎么样对能够信任他的李隆基心中还是有一些感激之情。

    当然安禄山心中也想过要造反的事情,尤其是这两年杨国忠不断逼迫,安禄山心中不止一次的闪过这个念头,不过想对比史思明,安禄山心中的顾虑显然更多,听到史思明的话,安禄山呵斥一声:“闭嘴!”

    “此事以后不可再提!”安禄山让史思明不得再提这个话题,“造反是容易的事情吗?大唐人才济济,一个杨国忠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大唐还有很多优秀大臣,造反之事不可提。”

    “能有什么人嘛。”

    “你把安江顺忘了吗?”

    安禄山一句话直接让史思明愣住了,是啊,他怎么把安江顺忘记了,其他人都可以不提,但是安江顺他怎么能够忘了,作为大唐当世战神,安江顺虽然已经隐退了十年,但是他的余威尚在,只要是你还要在大唐朝堂上混,就不能忽略安江顺以及整个安东系在大唐朝廷的影响力。

    “大哥,是我孟浪了。”

    “知道就行了,你我是兄弟,不必如此客气。”安江顺扶起史思明,拍了拍史思明的肩膀,安禄山又说到:“不过你所说也不是全无道理,但是在没有完全准备的情况下,此事还是不要再提。”

    “大哥,你放心,小弟知道怎么做了。”

    此时的安禄山心中原来已经有了举起反旗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