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51章: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归隐这么多年,突然又回到前线,现在再回到家中,安江顺的心绪完全不一样,就真的有一种不愿意离开家的感觉,回到家里,安江顺每天都宅在家中,陪着自己的妻子,然后教导自己的小儿子。

    “站好,站好,腰挺直!”安江顺手中的小木棍敲打在四郎的腰上,安江顺用的是巧劲儿,皮痛但是不会伤到骨头。

    “练武是一个长期坚持的事情,要想有一身好武艺就必须要有过人的意志力!”

    本来安江顺是不会这么严苛的要求自己的儿子的,但是谁让这安四郎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对安江顺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学习武技,日后也要和爹爹一样做一个武将的事情,儿子有这样的想法,安江顺自然要支持了,不单单是要支持,而且要严格的要求孩子,就像是训练新兵一样的训练安四郎,十几岁的安四郎身体素质很好,只要训练开始中途就不能放弃,一旦进入状态,安江顺可不会因为这是自己儿子就会放松要求,反而会因为你是我儿子,对你的要求更高,因为安江顺不想自己以后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一天。

    就连李月婵这个慈母,这个时候也不会去干扰自己丈夫对儿子的训练。

    李月婵在这个时候就会化身成为虎妈,对小儿子的叫苦不予理会,等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李月婵才会去帮小儿子上药。

    然后一边上药一边埋怨自己的夫君下手这么重,上完药到了第二天早上训练恢复后,李月婵立刻又装作不认识自己儿子,就在一旁看着自己儿子被夫君操练,一连三个月后,训练终于结束了,接受了和常规军队一样的新兵训练的安四郎,除了年龄不够格以外,其他任何条件都得上一个合格的军人了。

    “训练就到这里,现在的你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军人了,不过作为一个合格军人,更需要你的自律,也就是说未来每一天都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松懈。”

    安江顺语重心长的对自己孩子说到:“战争是残酷的,只要你有任何的松懈都有可能让自己送命,还会连累你的战友,四郎,如果真愿意去军中发展,一定要记住,不能犯浑。”

    “为父在军中任职二十余载,说实话,为父心很累,你要记住,为将者要勇但是要要慎勇,不是鲁莽。”

    “爹爹,孩儿明白了。”

    “你不仅要明白,而且要谨记在心!”安江顺此时的语气非常严肃,这古代的孩子普遍早熟,他也不怕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为时过早,别等以后真的出事儿了,在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教导好孩子,那个时候后悔已经晚了就。

    “是,孩儿一定谨记父亲教诲。”

    看着小小年纪的安四郎一脸正经的样子,安江顺欣慰的笑了,他老三老四都选择了从军这条路,安江顺不会阻拦他们,但是在他们走上这条路的之前,安江顺都会耐心的教导他们到了军中需要注意什么,要学会和兄弟们培养感情,军队、战争崇尚个人武力,推崇英雄,但是战争不只是需要英雄,打仗更需要团队,一个人的武勇赢不了战争。

    “也不知道你三哥现在在什么地方。”安江顺突然叹了一口气,“三哥现在肯定已经是个大将军了!”

    “你以为将军是大白菜吗?相当就当,他现在要是能当一个校尉就算没有丢我这当爹的脸了。”安江顺没好气的对自己幼子说到,这大唐的将军什么时候那么不值钱了,安守义出去当兵这才多少年,大唐这些年又没有什么大规模战斗,哪有那么容易就成为将军,凭借一身本事这几年成为一个从从七品校尉统帅一个团,安江顺倒是相信,若是运气再好点儿,顶头上司喜欢,当一个正七品校尉统帅一个营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将军?那差的就太远了。

    而且安守义当初走的时候带走的一份名为安义的身份文牒,安守义给安江顺和李月婵说了,他要靠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安江顺当时心想着现在朝廷里面基本上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到处排除异己,安义保护自己的身份也是一件好事情,就顺着安守义给他弄了一份安义的身份文牒。

    安江顺也没有问自己老三去哪里从军,后来安守义来了几封信,安江顺才大概知道,安守义在云州一代,更具体的,安江顺就没有安排人去查了,这小子也知道自己不能去安西地界,关中呢也不太适合,只有北方草原附近最适合,因为那里有安守义最喜欢的大马,同时也是安东系影响力比较弱的地方。

    这体力、队列等等训练结束了,安江顺又开始教导小儿子学习兵法战略战术,安江顺教习从来不会拘泥于文字,他会结合自己以前遇到的各种战列给小儿子讲述兵书上写的理论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什么差别,应该如何去处理理论和实际集合。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算无遗策的人,在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就例如当年我与张守珪大哥跟随魏长林老将军与草原蛮夷交战,游牧骑兵骁勇善战又从小生活在马背上,我大唐军队吃了不少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与你大伯当时就带着两千人作为先锋被围在了荒漠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办?”

    “主力就跟在后方,孩儿会选择固守待援。”安四郎回到自己父亲。

    “无遮无拦的荒漠中,你怎么固守?”安江顺反问到。

    “用战马作为掩体!”

    “很好,能想出这个办法至少证明你还知道变通,但是为父想告诉你的是,为父现在说的一切有可能在未来你碰到同样的情况毫无用处,知道我当年是怎么选择的吗?我选择了和突厥人正面冲突,因为我要掩护更多的兄弟上马,我们是骑兵,骑兵就是要冲锋,不能在原地不动,只有动起来的骑兵才叫做骑兵。”

    “当然,在原地固守待援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安江顺也没有完全否决掉孩子的想法。

    “孩儿知道了。”

    “侯爷,侯爷,大事!大事不好了!”就在安江顺教导自家四郎的时候,彭宇拿着一封信急匆匆的冲进了院子,一边跑一边大声吼到,安江顺猛的站了起来,彭宇这么慌乱的跑进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情竟然让彭宇这么慌张,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平稳。

    “彭伯父这是怎么了?”

    安江顺问到彭宇:“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这么慌张?”

    “侯爷,长安急报,安禄山造反了!”彭宇将手中的一封急报交给安江顺,“侯爷,安禄山真的造反了?”

    安江顺奇怪的问到彭宇:“毫无声息的,怎么就突然造反了?”安禄山造反,安江顺或许有过预感,但是现在怎么什么前兆都没有,突然之间就传出了造反的消息,这让安江顺感到十分奇怪。

    “我也不知道,这消息是成安哥让人从长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信使说安禄山勾结大食人造反的消息已经在长安城内传遍了,安禄山勾结大食人突然出兵攻占了焉耆和北庭都护府。”

    “信使说,他出长安时,有消息称叛军已经进军玉门关,此时恐怕已经杀进了关内。”

    安江顺赶紧拆开手里的信封,迅速浏览起来,“安禄山于年前与大食人达成密谋,黑衣大食出兵十万与安禄山麾下军队十五万共计二十五万大军已经攻占整个西域,其中十八万大军直奔玉门关,朝廷正在紧急抽调军队支援玉门关,不过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王成安在信中提到,安禄山造反实际上是被杨国忠逼出来的,自从暗杀事件过后,虽然杨国忠明白了其中有人在挑拨,但是安禄山并不知道,安禄山屡次令人抢掠了杨家的商队,杨国忠也在朝中数次想要罢免安禄山,因为安禄山手握大军而一直没有成功。

    由于安西的特殊位置,杨国忠以朝廷的名义派出了大量的官吏想要渗透进安西各镇,想要在安西的商业大蛋糕中分上一块,同时杨国忠也想借此来架空安禄山,只不过杨国忠在安西没有任何根基,他派来的人才是真的被架空的那些人。

    杨国忠的行为虽然没有发挥作用,但是却激怒了安禄山,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更大了,杨国忠每天都在李隆基身边,这一点安禄山始终比不过,这也导致安禄山心中不平衡了。

    大食人呢在南方的大败也刺激了他们,最后终于在早有谋反之心的史思明牵桥搭线下,安禄山和大食人走到了一块,双方达成了协约,大食人帮助安禄山造反,事成后,安禄山让出碎叶以西的地盘以及允许大食人在大唐境内可以随意通商等条件,轰轰烈烈的清君侧就这样开始了,安禄山以清君侧,就是清杨国忠这个奸贼为借口出兵,而大食人只是安禄山借来的军队,企图占据大义,拉拢更多人加入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