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87章:烽烟再起
    “不管怎么说,现在三弟你都是东北王了,原本的安东各地全部成为了你的封地,虽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比较荒芜,但是你的封地现如今少说也有五百万余百姓。”程野常年在渤海,对北方的情况更为熟悉,安江顺的封地包括了曾经整个安东都护府还要更广一些,毕竟现如今,北方草原也是大唐领土,以滦河为线,以北全部是安江顺封地,以此为基础线,北方草原东部很大一片草原连带这些地方的牧民都要成为安江顺的封地以及治下百姓。

    而目前能被李亨这个皇帝统治的领土范围内控制的百姓也不过就两千万出头罢了,而且这两千万还有一部分是在剑南道由不久之前被李亨加封剑南道节度使的郭子仪控制下的两百万百姓,安江顺被封为东北王,而且整个滦河以北成为安江顺封地后,朝廷就不能直接征召士卒,只能通过向王府下达旨意后,由王府进行征召,以往封王都是皇室子弟,这些子弟基本上在封地那就是一个吉祥物,加上封地基本上就只有一个郡,不用考虑这些问题,皇帝几个嫡子呢,虽然是亲王,但是呢,这些皇子基本上都不会理会封地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实封地肯定没有安江顺这么大,别看名字很响亮,但是实封地肯定没有名义上这么大。

    “而且你成为了亲王,完全可以组建一支私军。”(文中不是真实历史中的唐朝,请勿太过较真文中王爵制度。)程野对安江顺说到,亲王可以根据自己封地的大小组建一支私军则是大唐律法中明文规定过的事情,同时朝廷也会在封王的领地内驻军为监督作用,当然像安江顺这样没有前例的巨大的封地,李亨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处理了,你说全部驻军吧,一方面要考虑安江顺的感受,另外一方面这么大的面积,驻军少了,一旦真的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当时是果断了,这到了后面李亨才明白过来,自己那个亲老子是给他挖了多大的一个坑,计中计连环计啊。

    亲王的私军一般以一州之地可以组建两千私军,而安江顺封地内若是以州计算,大致有十几个行政州,这也就是说安江顺除了自己的亲卫营外还可以组建一支三万人左右的亲王私军。

    “组建私军?”安江顺看向程野,他确实不太了解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他以前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被封王爵。

    “没错,按照帝国律法,亲王可以在封地内组建一支私军,一州之地两千人左右,你想想看你的封地内有多少个州?”

    “为何这个规定我从未听人提起过?”

    “因为你我从未想过还有封王的一天。”程野笑着说到,没错,不仅是安江顺被封东北王了,李亨在封了安江顺为亲王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再连封了四个异姓郡王,分别是莱州郡王程野、代州郡王李光弼、胜州郡王封常清!还有夏州郡王高仙芝,安江顺的蝴蝶翅膀再一次带来了巨大的蝴蝶效应,李亨竟然直接一连封了四个异姓郡王,当然在封异姓郡王的同时,李亨还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李豫被封为了幽州王,而李侗被封为了冀州王,从两个皇子的封号也能看出,在李亨心中,还是长子李豫更为重要,不然李侗也不会封为冀州王,虽然都是亲王,都比不上安江顺,但是封地都很大,而区别就在于,李侗的封地冀州目前还没有被官军收复。

    只有等冀州被安江顺收复后,李侗才能顺利的到封地就任。

    从表面上来看,安江顺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大唐政治格局,异姓王的出现开始打破了帝国的政治格局,正是因为安江顺功劳太大加上两代皇帝的对安江顺的拉拢这才让安江顺被直接封为了亲王,封地还这么大。不过这只是大众的看法,广大百姓还看不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实际上册封异姓王其实更重要的原因并不是功劳问题,而是因为皇权的衰落,由于安史之乱的影响,整个政治格局被打乱,皇帝对地方对统兵将领的控制力开始下降,在一切都为了战争而努力的情况下,李亨要想办法拉拢更多武将,就只能采取封爵的办法,而最最有效的就是直接封为国公甚至是封王。

    这其实也是一种利益绑定的关系,这皇帝封你了爵位,如果你不帮助皇帝守住江山,日后你这爵位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当然了皇帝的敌人要是许诺更高的爵位拉拢,就要另论了。

    本来李亨只是打算封安江顺为郡王,其他人最高只封国公,结果被他亲老子李隆基给打乱了计划,为了继续拉拢安江顺这个姐夫,又有张良娣这个他最宠幸的皇后吹了一些枕边风,李亨那是下了很大决心大开封王之门,要封就干脆多封几个。虽然比不上安江顺这个亲王,但是比起更多的文臣武将,程野他们四个人被封为郡王那确实沾了安江顺的光。

    没有站在李亨的角度,旁人很难理解他这个皇帝当的是有多么的憋屈,作为一个绕过了皇位继承,直接自行称帝的皇帝,李亨的皇位实际上是缺少法理上的支撑,同时李亨又要面对来自麾下大臣以及偏安杭州的老皇帝和安禄山等三方面的威胁,当皇帝到了这个地步,李亨这也算是少见。

    “那郡王也可以组建私军吗?”

    “只能组建八百人的卫队,成军是不可能的。”

    “八百人也挺好。”

    ……

    安江顺最终接受了封王,不过在接受封王后,安江顺又立刻宣布了,在他的封地中,中央朝廷可以自由征兵和收税,同时官员也全部由朝廷任免,他只享东北王封号。

    至于组建私军,安江顺虽然没有明说不要这个权力,但是他一直都没有组建大规模的私军,一直到他死的时候,安江顺也只组建了五千私兵,就这五千人中还包括了两千亲卫营。

    在安江顺封王一事不断发展的同时,从各地分批赶到的新军也陆续就位了,二月三日,安江顺对外宣布开始整军备战,而实际上,安江顺下达完命令的第二天,九万大军就分作了三路南下,以冀州为中心,三路进兵,先行扫除冀州附近州县的伪燕军队,在四月初的时候大军逐步朝着冀州城汇集,届时,安江顺将率领剩下的军队南下冀州城外与大军汇合。

    按照整体作战计划,唐军将在七月前将战线推过河水,进兵滑州,打通与南方官军的联系。如果要完成这个既定目标,唐军就必须在六月之前拿下冀州,安江顺派出的了三路大军可不完全是在为练兵,他这是一举两得,一方面磨炼新兵,一方面是借着磨炼新兵完全初期的作战计划,削弱伪燕军队在冀州周边的兵力,这叫做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

    如果能引出冀州城内的伪燕军队,当然就再好不过了,不过安江顺相信,史思明是不会这样做的。

    二月中旬,唐军正式开始了反击,根据安江顺的命令,文间、魏勋、高一建三人分别率领五千骑兵跟在了两万余步兵后方百里处,作为后手,也是作为督促者。

    烽烟再起,不过这一次攻守双方互相换了身份,燕军史思明从进攻方变成了防守方,而唐军成为了进攻的一方。而且和之前不一样是,这一次作为防守方的史思明和此前安江顺防守魏州还有一些不一样,那就是安江顺虽然是在防守,但是并没有完全丧失战场主动权,而这一次史思明防守冀州城则完全是在被动防守。

    在雒阳享福的安禄山觉得自己已经稳坐江山了,没有了危机感,这也就导致了燕军一方没有足够的后备军队,在史思明败退冀州后,燕军只能通过临时拉壮丁从军,如此一来,燕军控制范围内的百姓安氏怨声载道,原本就对伪燕没有什么感觉的百姓心中更是高下立判,对安禄山以及他的大燕国没有任何好感,甚至对安禄山产生了仇恨心理。

    不过这些并不为安禄山等人所动,安禄山根本不关心安江顺民间民心,安禄山粗暴的认为只要击败了大唐,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什么民心,什么百姓生活,在安禄山等大燕高层看来,现在只有击败大唐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而且安禄山什么都要和大唐朝廷一方比上一比,这不听说了北方李亨的开始封王的时候,安禄山也下诏封了史思明为东王,同时又封了几个手下的亲信武将为郡王,还有安庆绪也被封为了长安王,好家伙,用长安王,这不是在打李氏皇族的脸吗?

    当听说安禄山如此行为之后,李隆基、李亨父子两人出奇的颁布了一封意思相同的圣旨,那就是谁能取下反贼安庆绪的人头,便封此人为郡王!

    以郡王头衔悬赏安庆绪的人头,两代帝皇在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犹豫,足以见到父子两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