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589章:城下再见,今非昔比
    “停!停!停!”安江顺紧急叫停,呵到众人:“你们这些人,好的不学,这溜须拍马的本事倒是学了不少,都给本帅记清楚了,战争不是儿戏,拍我马屁没有任何作用,各自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本帅就很知足了。”

    “你们这些人啊,多把心思用到怎么提高军队战斗力上面去比什么都好。”

    “是,大帅,我等谨记大帅教诲。”

    “行了,趁着到冀州还有一段时间,都说说看,你们还有什么好建议,都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考参考。”安江顺让众人都说说接下来应当怎么打这场仗,虽然己方兵力占优势,但是作为攻城方,他们这个兵力优势也算不上太优势,唐军的真正优势在于战争潜力,李隆基这个皇帝当的很失败,但是有一点他做的很好,在撤出长安,撤出雒阳之前,李隆基带走了大部分朝廷管制下的工匠,包括铁匠、缝纫师等等,凡是和军械有关的工匠基本上都被李隆基带走了,作坊以及武库也全部被李隆基下旨摧毁,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全部烧掉。

    这也就导致了安禄山占关中后,战争潜力并没有增加太多,在这个时代,一个可以熟练打造兵器和甲胄的的熟练工匠可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李隆基带走了绝大部分的工匠后,安禄山虽然进占了关中这片繁华地方,但是除了人口和粮食外,他什么都没有得到,军队规模是扩大了,但是这军械生产能力却是没有跟上来。

    安禄山目前还是靠着在安西的那些工匠以及大食人的支持来生产兵器,甲胄,这兵器好解决,难解决的是甲胄,一副好的甲胄,就算采取了安江顺提出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一副普通的士卒铠甲从一坨铁锭到甲片再到成型可以使用的铠甲也需要两天时间,当然这是单副铠甲,如果是大规模生产,采取了流水线生产,如果甲片充足,一个两百人的作坊每天可以生产出五百副甲胄。不过这只是最简单的普通士卒铠甲,在府兵制逐步瓦解之后,士卒不再自行负责装备后,要朝廷供应,这种打造甲片然后用动物筋或者麻绳缝在布甲上的铠甲就成为了综合下来最合适的士卒装备,而就算是这种廉价的甲胄也不是所有士卒都能装备上的,包括安江顺麾下的军队可以说是大唐最精锐的军队装备最好的装备了,但是像这种最简单的扎甲也无法做到百分百的装备,在安江顺麾下的军队有一成士卒没有披甲,有三成士卒是轻甲,就是简单的布甲上面有护心镜这样的轻装甲,剩下的军队才是大规模普及扎甲的士卒以及像陷阵营这样的重装队伍。

    由于上一次大战时唐军胜利了,战场主动权在唐军手中,唐军还能从战场上回收甲胄,损坏不大的盔甲简单修复就可以重新投入使用,而损坏太大的则是直接回炉。

    “怎么都愣着不说话啊,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哪怕是很幼稚的想法也可以,随意的发挥,在战斗开始之前,任何想法都可提出来,就算是错了那也可以让我们在战斗开始后避开这些错误对吧。”

    “我们最大的优势便是披甲率超过叛军,而且我军装备重甲的队伍更是远超叛军,更不要提陷阵营这样装备了全身重甲的队伍,而冀州城内的伪燕军队披甲率很低。”

    安江顺打断了郭涛,问到:“你想说什么?”

    “末将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利用给我军优势,先用投石机震慑叛军,然后再利用我军优势和敌人争抢城墙控制权,不断对城墙发起进攻,不要停息,中间不能断掉,要让城内的敌人喘不过来气吗,哪怕是晚上我军也不停止进攻!”郭涛的方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利用己方的装备优势发起潮水进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敌人得不到休息和调整,这种方法在己方兵力和装备都占优势的情况确实很有效,但是这样的方案,安江顺并不想采用,因为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就算唐军装备精良,冀州城的燕军披甲率目前只有五成不到,唐军伤亡也会很大,因为这是攻城战,爱兵如子的安江顺不会这样做,他对郭涛说到: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是我军的情况成杰你也清楚,我军一半士卒也是没什么战场经验的新丁,战斗力也就比反贼军中的壮丁好一些。所以本帅不想用弟兄们的性命换取冀州城,我们应当有更好的办法拿下城墙。”

    就在郭涛有些尴尬的时候,袁成杰站出来解围说到:“大帅,末将有一问?”

    “讲。”

    “末将想问城内的大食人和伪燕军队之间关系是否交恶?”袁成杰问到。

    “没错,自从上一次史思明下令让自己人跑了,丢下了大食人之后,这大食人和伪燕军关系就彻底闹僵了。”安江顺对袁成杰说到:“汝是在想,离间计?对吗?”

    “大食人和史思明之间有了矛盾,这就给我们使用离间计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最好是能让史思明彻底怀疑大食人,让他们自相残杀!”

    “此计可以,不过要实施离间计,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以及中间人。”安江顺说到。

    “中间人?”

    “没错,最好是得有个中间人。而这个人还必须是大食人,谁也不会相信我一个唐军统帅和大食人通信吧?谁不知道我安江顺对大食人没有任何好感呢?”安江顺有些自嘲的说到,这要离间大食人和史思明,大食人肯定更好作为突破口,毕竟随着史思明抓了这么多壮丁后,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需要依靠大食人了,大食人在冀州城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

    没有足够的补给,他们作为客军,在客场作战,损失的兵力和军械根本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得到补充,在冀州城的大食人只剩下了三万人,有两个军团长共同指挥,大食人也普遍对当下的战争失去了信心,不愿意继续战斗,但是没有上头的命令,剩下的两个军团长根本不敢带着军队撤退,而且客场作战的他们现在放弃冀州城朝后方撤退就意味着他们背弃了盟约,他们将得不到任何补给,到时候的后果可能更惨。

    “听战俘营的兄弟说,锡德里克对我大唐不还是有好感吗?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一做锡德里克的工作,让他去劝说自己的同僚,让他们投降?而且我们还可以将信故意写的阴晦一些,又故意让信使将此信被史思明的人发现?”

    安江顺点了点头,将此事交给了彭宇去做,这些小事不用他这个主帅来操心。

    一路上,安江顺和麾下众将提出了不下百种的攻城设想,直到十三万大军汇合后兵临冀州城下,唐军将领这才停止了讨论,给出了一个最终的作战计划,地道攻势和地面的攻势同步进行,同时由袁成杰提出的离间计也在逐步进行中。

    同时,安江顺在程野的建议下,提前派出了几百个精锐是士卒乔装打扮后潜伏进了冀州城。

    四月三日,唐军兵临城下,安江顺特意让人送信邀约史思明出城一见。

    史思明没有拒绝安江顺的邀约,在第二天临近正午的时候出城与安江顺会面。

    “史帅,噢,不对,应当称一声东王。”安江顺笑着对史思明说到:“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吧?”

    “安江顺,你不过就是运气好罢了,如果不是因为手下的骑兵两次错失机会,你也不可能如此顺利击败我。”史思明强撑着说到:“但是这一次你就不会有这样的运气了。”

    “呵呵。”安江顺呵呵一笑,然后对史思明说到:“史思明,本帅可以给你一个机会,只要你退出冀州城,本帅可以让你带着自己的人撤回雒阳,本帅保证不会追击如何?”

    安江顺突然这么一说,不仅让史思明愣住了,也让他周围的彭宇、程野等人也都愣住了,自家三弟(大帅)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不像是他的风格啊。

    众人都没有看见此时的安江顺嘴角微微翘起,他真的是想放过史思明一马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安江顺内心真正的想法是把伪燕军从城中骗出来,趁势掩杀,如果史思明真的上当了,那唐军就可以避免攻城血战了,伤亡要小不少。

    不过这史思明显然也不是蠢人,他可不会轻易相信安江顺的计谋。

    “安王爷可真能说笑,作为大燕的元帅,我史思明怎么会不战而逃,既然王爷你有信心拿下冀州城,那尽管来好了,有什么招,某全部接下。”史思明此时完全就是在强撑,安江顺统帅的唐军精锐战斗力上一次的魏州大战,他可是亲眼见证了一切,安东军不愧为常胜军,战力非凡。

    上一次他手下十几万精锐都没有打赢,这一次他手下的精锐军队只有五万人,其中三万还是大食人,剩下四五万人那都是刚刚抓来的招募来的壮丁,训练时间还不到一个月,而且大部分没有铁甲,只有薄薄的布甲和一把长矛或者粗制滥造的横刀,统帅这样的军队和安江顺打,史思明确实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