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641章:史思明称帝
    雒阳城中的伪燕朝廷在史思明一方离开后,朝政已经完全被严定把控,安庆绪已经彻底成为了严定手中的一个吉祥物,甚至连朝也不上了,每日就在后宫之中享乐。

    虽然比不上昔年纣王酒池肉林那般奢侈,但也相差不远了。

    严定不仅没有劝阻自己名义上的陛下,反而还暗中推波助澜让安庆绪变本加厉的去享乐,不过严定自己其实也并不轻松,虽然他撺掇了伪燕朝廷的大权,但是现在大燕面对的困局并不是安庆绪这个懦弱的皇帝能够应对的。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安庆绪骑马射箭的本事还算不错,但是安庆绪这个人啊,可能是从小被安禄山寄予了太多的期望了,就有点儿用力过猛了。在安禄山的厚望下,安庆绪就越不敢迈开步子做事,越是这样,安庆绪就越是不敢主动说话。

    这可能也是为何在安禄山脾气越来越差之后,安庆绪这个亲儿子会在严定和李猪儿等人的教唆下就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下手的缘由之一。

    不过这其中的曲折真相如何,就只有安庆绪自己知道了,或许理由很简单,简单到可能只是某一天某一个时候,安禄山不知道为何原因又发火了,然后安庆绪遭到了无妄之灾,最后忍无可忍之下就爆发了,这样子的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反正这些事情外人也没有人会去关注,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李世民那样杀了那么多兄弟软禁父亲上位后还能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这里面发生的故事又有多么复杂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真正知道其中的蜿蜒曲折。

    故事扯的有些远了,现在要提的应该是安庆绪这个弑父篡位的伪燕第二代皇帝,安庆绪在皇宫中享乐,严定便把御前会议搬到了自己的家中召开,看起来似乎严定才是这个大燕朝廷的主宰一般。

    对于这种局面,伪燕朝廷的官员也早就习惯了。

    “都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应对东边的唐军。”严定出声问到下面的官员。

    “相爷,下官以为朝廷应当加紧征召更多士卒防御东边的唐军!”

    “东边有虎牢关等险关,唐军一时半会儿打不进来,下官以为朝廷应当更应注意北边的唐军,北边的唐军随时都可能南下,而北方草原辽阔,只要唐军渡过黄河,我军将无险可守,唐军骑兵就可以长驱直入南下雒阳,威胁朝廷安危。”

    “北边有杜永寿将军驻守黄河,唐军就算要南下也只能先去进攻长安,不能威胁到雒阳,长安有史思明这个逆贼在,唐军要进攻雒阳就必须先击败史思明。”严定对众官员说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能两败俱伤那就再好不过了。”

    严定虽然不善行军打仗,但他却是一个审时度势的高手,安禄山之死和安庆绪顺利上位都有严定的背影(本书中的严定便是历史上的严庄,安禄山起兵造反等一系列事情背后,安禄山手下首席谋主,虽然从安禄山造反,从大义上讲算不得正面,但不得不说这个人有他的独到之处,严庄这个人也是乱世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把聪明才智、机敏果决、大势判断等方面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乘势而起,又能全身而退,作为安史之乱的主凶之一,最终竟然得到了善终,安史之乱结束后还成为了司农卿,而且在唐肃宗时期被政治斗争牵连还被唐肃宗赦免,只是被贬官为县尉。)

    虽说这一次史思明率先发难让严定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严定很快就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直言自己之前有些自大了。

    作为为朝廷权倾一时的权臣,严定能做出这样一番自我批评,确实很难得。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联络上大食人,只要有大食人的支持,我大燕就还能绝地反击!”严定对众多的文官武将说到:“所以,虎牢关的战事至关重要,在大食友人抵达之前,虎牢关不得有失!”

    就在严定对下面官员训话的时候,一个亲兵打扮模样的士卒敲门走了进来,快步走到严定身前,将一封信呈递给严定:“西方急报。”

    “西边?”

    严定有些疑惑的打开,司隶西边就是长安等地,目前正被史思明控制,那边能发生什么事情?

    “该死!”严定大怒的将手中的信件丢在地上,右手猛的在身前的桌子上一拍,大声怒骂到:“史思明该死!”

    伪燕御史中丞吕德元小心的走到严定身前将严定摔在地上信件捡了起来,还没等吕德元看完信,脸色就已经大变。

    “怎么回事?”其他人看到眼前的场景有些云里雾里的,所有人心中都有些焦急的想要的知道这信件上面到底写了什么,不过严定没有开口说话,他们又不如吕德元离的近,只能安耐住心中的焦急,然后等着严定开口,或者吕德元对他们讲。

    “这,相爷。”吕德元看向严定,严定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点了点头,示意吕德元,让吕德元说。

    “史思明在长安称帝了。”吕德元语出惊人,史思明在长安称帝这消息实在是太惊人了。

    “史思明怎敢?”

    “根绝探子的汇报,史思明已经在长安称帝,建国号为周。”

    “史思明不为人子!”

    “相爷,末将建议我们应当派兵讨伐史思明!”虎威将军顾建华走到房间中央对严定说到。

    严定没有作声,他正在心中思考史思明称帝的这件事情会对现在的局势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史思明在长安称帝就直接标志着他们大燕国内部已经彻底决裂了,之前或许还可以说他们是内部的矛盾,但是现在史思明直接就在长安称帝了,这就说明史思明已经自立门户了,从现在开始史思明和安氏大燕国就是两回事了。

    “讨伐史思明?用什么去讨伐,我大燕国的军队不是在南方就是在安西各地,现在史思明在长安称帝了直接切断了我们与安西各镇的联络,唐军听闻史思明自行称帝肯定暗自高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分兵去讨伐史思明的伪周国,那我大燕本就不多的兵力就会被分散,这岂不是随了唐军的愿。”

    “下官也是如此认为的,虽说史思明是背叛者,但面对当前的情况,我们只能暂时忽略这件事情。”

    吕德元起身说到:“虽然史思明在长安称帝确实该死,但是在这个时候我大燕也只能暂时隐忍,渡过眼前的难关。”

    “那吕中丞的意思是我们不仅不能讨伐史思明,而且还要和史思明进行合作?”

    “本官正是这个意思。”吕德元将衣袖一甩,然后对众多的大燕朝廷官员武将说到:“难道你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这……”

    刚才说话的武将和一些积极主战的官员都沉默了,吕德元的话很直白,但是吕德元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在局势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他们现在若还分兵去讨伐史思明,这不是自掘坟墓的行为吗?

    作为一个非常善于审时度势,精于心计的人,严定这个时候心里面也已经有了决断。

    “行了,就这样决定了,暂时不理会史思明那边的动作,全力应对唐军的进攻!”严定最后拍板对众人说到。

    就在严定拍板的时候,刚刚在长安称帝的史思明也迎来了自己建国称帝后第一个挑战,在汉中的郭子仪率领八万精锐从汉中出发,直奔着兴州而去,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一举收复兴州,以兴州为跳板,进攻陇右等地,又或者威胁长安。

    唐军兵临兴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城,伪周官员急匆匆跑进了皇宫请求史思明他们应当如何应对。

    “陛下!唐军兵临兴州城外,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刚刚在长安登基的史思明直接占据了昔日的大唐皇宫,坐在了李隆基曾经坐过的这张龙椅上发号施令。

    皇袍加身,后宫嫔妃,东宫太子,那是应有尽有。

    只不过这文武百官确实有点儿少,稀稀疏疏连虚词的百都还没有达到,而且大部分都是武将,文官很少,不过史思明倒是不太介意这件事情,对于史思明来说,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以后的一切都会有的。

    “传旨,让兴州守军死守城池,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其实史思明这个时候心中已经非常清楚了,那就是他不可能守住长安的,当郭子仪率领汉中唐军开始反击的时候,史思明也做好了撤往西边的准备。

    史思明这是打算要撤回安西,守住西域这一亩三分地当一个逍遥皇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所以这也是为和史思明没有立刻派出援军支援兴州的原因,就是因为史思明这个时候已经有了退意,史思明这个人别的不擅长,这逃跑的功夫倒是挺一流的。

    当然史思明刚刚称帝,他也还没有脸皮厚到刚刚称帝就宣布自己要逃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