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649章:兵指雒阳
    郦安澜以死明志,倒在了虎牢关城楼废墟上,遵从他的遗命,同时也是为了苟活,九成九的燕军士卒放下了武器坐在地上,或者蹲在地上不再抵抗,还有剩下的那极少数的人跟着郦安澜脚步,拔剑自刎。

    当袁成杰带着亲兵随从走上城墙,来到虎牢关城楼所在,看到已经倒在血泊中的郦安澜,袁成杰转头对一旁的燕军军官说到:“好好厚葬你们将军吧。”

    “我等多谢袁将军。”

    “不用谢某,这是郦安澜将军应有的待遇。”

    袁成杰对周围的燕军军官士卒说到:“安帅有令,只要你等真心投降,和反贼划清界限,等战后,尔等想回家可以回家,想要在军中继续建功立业的也可以加入我大唐军队,不过丑话要先说在前面,汝等以前做了什么,本将和安帅便不再追究了,但是从今往后,尔等需谨记遵守大唐律法和军法,若是谁知法犯法,国法饶不了,本将也不会饶了你们。”

    “袁将军放心,我等明白。”

    处理好城头的事情,袁成杰便在亲兵的护送下进入了虎牢关内部,见到了刚刚停下战斗,将投降的降兵收拢到一起,让这些降兵来打扫战场,救治两军的伤兵,现在反贼都已经投降了,也无所谓救不救的过来。

    “袁将军。”

    “蔡将军。”

    “辛苦了。”

    “蔡将军更辛苦。”袁成杰对蔡葵说到,毕竟蔡葵是亲自带着人翻越了茂密的山林绕到了虎牢关背后,还要带着兄弟们从虎牢关背后发起猛攻,辛苦程度自然比他这个在正面坐在楼车上面指挥战斗的人要辛苦不少。

    “安帅正在后方等着蔡将军,接收虎牢关的事情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吧,我们先去见安帅,安帅要求我们要尽快进入关内,追击史思明。”

    袁成杰和蔡葵讨论了几句关于史思明的事情,作为安江顺一手培养出来的将领,他们自然明白自家大帅对帝国,对皇室的复杂情感。

    虽说可能李隆基还在位的时候,在叛乱爆发之前,李隆基可能是做了一些对不起安江顺的事情,不过李隆基也是安江顺的岳父,现在这位皇帝李享也要叫安江顺一声姐夫,如此关系之下,不管李隆基做了一些错事儿,安江顺也不会看着李唐覆灭,这也是为何安史之乱开始后,安江顺便在积极准备平定叛乱的事情。

    “安帅,蔡将军和袁将军回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安江顺微微点头,让彭宇将两人叫进来。

    “末将袁成杰(蔡葵)参见安帅。”

    “不必多礼,你们都辛苦了,坐下说话吧。”安江顺这才抬起头看向两人,“怎么样,伤亡情况如何?”

    安江顺其实知道这两日的战斗,在他的默认下唐军开始不计伤亡的进攻,好在蔡葵所部成功的到了虎牢关背后,让燕军腹背受敌,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郦安澜对手下士卒的爱惜,明知道已经防线已经全部崩溃,就算全军玉碎可能最多也不过撑一两个时辰,与其这样,还不如剩下这两万余兄弟们活下去,郦安澜自认为自己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对得起严定这些年的恩情了。

    不过现在郦安澜已经死了,至于那一刻郦安澜究竟为何突然改变了注意,也只剩下后来世人们自己的推测罢了。

    “详细数字还没有统计出来,末将估计大概有五千左右的伤亡,就是不知道蔡将军这边情况如何?”袁成杰回到安江顺,安江顺转头看向另一侧的蔡葵,蔡葵起身正要说话,安江顺压压手让蔡葵坐下,“坐下说话。”

    “安帅,前后两支人马共计一万人出头,进攻中大约有千余兄弟受受伤或阵亡。”蔡葵对安江顺说到,安江顺点了点头,还行,伤亡不算太大。

    “接下来,我们就只剩下两个目标了,首先是剑指雒阳,其二便是史思明。”安江顺对自己手下两员大将说到:“虎牢关就不要留着了,等大军通过后,直接将虎牢关关墙全部推倒。”

    “是,安帅!”

    安江顺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方便百姓往来,虎牢关附近只需要修建一个大型的驿站驻扎一队百人的驿兵就行了,平日维持官道来往秩序,为来往的官商提供住宿和吃食。

    “留下六千人看管虎牢关的俘虏,先让他们拆除关墙,其余建筑只要不影响官道通行可以留下,以后也可以当做来往官军,官员的住所嘛,不必再额外修建驿站了。”

    “是,安帅,我等明白。”

    “安帅,那安排谁留在虎牢关呢?”

    “就安排邓亮吧,他办事某还是放心。”安江顺脑子中随意的闪过一个人,然后将其定了下来,反正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任务,这是看守俘虏不让俘虏生出什么事端,同时督促这些俘虏尽快将城墙拆除。

    安排好一切,安江顺对袁成杰说到:“安庆绪和严定肯定是要想要死守雒阳城,等着大食人来支援,这史思明朝西边逃肯定也会想办法将大食人骗到雒阳来挡住我军追击,所以某决定对雒阳城只围不攻,先包围雒阳城,消磨安庆绪和严定两人的耐心,集中兵力应对可能抵达的大食军队。”

    “大食军队战斗力很强,装备也不错,虽然远道而来,但是不容小觑,我们必须集中更多兵力一举将这些胆敢侵入我们大唐家伙通通消灭了。”在安江顺心中,对大食人的重视远超什么安庆绪、严定这些家伙,大食人那是外敌,而且大食人有十万大军,安庆绪和严定这些人不过是强弩之末了,成不了气候,既然是这样,那安江顺完全可以先将大食人消灭,再回头来收复雒阳。

    “我们明白了。”

    虎牢关收复的第二天午时刚过不久,唐军主力便集结朝着雒阳方向前进,兵锋直指雒阳,而也就是这天晚上,安江顺神奇的收到了来自严定的投降信。

    收到严定的投降信,安江顺笑了,这严定果然不愧于世人对他的评价,典型的墙头草,投机倒把的一个好手,不过很可惜的是,严定遇上的是他安江顺,而且现在大唐气势如虹,节节胜利,还不需要收降一个反贼高层,而且可以说是安禄山造反背后最重要的谋主,安江顺怎么可能收下这样一个人的投降,在安江顺看来,他甚至可以接受安庆绪这个二代伪燕皇帝的投降,也不会接受严定这样一个人的投降。

    “不过倒是可以利用一番。”安江顺暗自点了点头,安江顺拉了拉缰绳停下,转托对身后的彭宇说到:“严定想要投降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利用一番,尽快进入雒阳城,马上传令袁成杰、蔡葵等将过来,就说某有要事要与他们商议。”

    等袁成杰等人赶到后,安江顺立刻将严定的亲笔信递给袁成杰等人看,袁成杰迅速将信看完,抬头问到:“安帅,您是什么意思?”

    “严定此人乃一墙头草,谁强势便靠向哪一方,接纳此人只会给日后朝廷埋下一个隐患,所以某并不像接纳此人,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机会,可以让我军快速进入雒阳城,也免得大食人到了,雒阳城里的反贼军队可以威胁我军后方,始终是一个隐患。”

    “安帅的意思是先假意答应严定?等雒阳城收复后立刻将其斩杀?”

    “不一定非得斩杀嘛,将其送到交州甚至更南的地方为县令也可以嘛,到时候随便一个借口就行了,或者先假意答应严定,而后令成安哥在雒阳城内散播此消息,动摇雒阳城中那些铁了心要一条路走到黑的家伙的士气。”

    “末将以为此计可行,严定此人确实也不值得信任,现如今见我大唐节节胜利,便想着投降,还想要获得好处,这世上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袁成杰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严定过这样的投机派话语中自然也充满了不屑,更何况,这严定还是安禄山叛乱的幕后谋主,如果不是此人,安禄山就算发起叛乱进展也不会如此容易,毕竟安禄山虽说也是一个天资还不错的人,但是安禄山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大局观一般,要不是有严定在出谋划策,就凭借安禄山的脑子,怎么可能有那么具有大局观的布局呢?

    “所以这件事情,某想交给你去做,区区一个严定还不配本帅与之来往。”安江顺叫来袁成杰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想要袁成杰接手此事儿,他身为大唐军军队最高统帅,同时还是大唐东北王如此高的地位,严定一个反贼伪朝廷丞相还不配让他亲自来处理这件事情,最重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安江顺瞧不上严定此人。

    “行了,让你们来就是为了此事,既然中间出现了这样一个机会,我们也应当适当改变之前的计划。”安江顺对袁成杰说到,袁成杰点了点头,将严定的信放入怀中,然后思考接下来要如何回信严定,利用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