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1章:拜师
    开元三年三月十六日,安江顺来到长安城已快十日,这十日里,他的经历了很多事情,见识了大唐开元年间长安城的繁华,一百多个坊,东西二市,方圆十数公里的古代大都市让安江顺至今不过刚刚熟悉来往东市与姚府之间。

    忽然门外响起了姚江的声音:

    “安小郎君,好了吗?”

    安江顺匆忙换上姚江特意为自己准备的布衫、精致鞋子,对外面回到:“马上,马上!”

    今日是拜师宴,姚崇发帖请了一些亲近朝中好友与身在长安的一些较为亲近的学生前来赴宴一同见证拜师礼。

    姚江简单的给安江顺介绍拜师宴的一些情况:“今日来的都是老爷朝中好友以及一些老爷弟子……等会儿要先成礼,你也不用过于担心,此事很简单只需要敬茶即可,没有你所想那般复杂。”

    安江顺忐忑的说道:“小子还是有些担忧。”

    姚江没再要求安江顺,毕竟还只是一个少年,姚江拍了拍安江顺后背:“放宽心,赴宴之人皆是老爷好友与学生。”

    “多谢管事指点。”安江顺微微施礼说到。

    ……

    “老师,请喝茶。”安江顺从仆役手中接过茶杯恭敬的敬上,姚崇接过茶杯说到:“今日收安江顺为老夫学生,尔既拜我为老师需记住礼义廉耻恪守礼仁二字,尽心为圣上为朝廷办事。”

    “学生安江顺谨记。”

    姚崇不是一个迂腐之人,所以这拜师礼也很简单没要求那么多繁复的礼节,他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学识品德,这其中又以后者最为重。

    “诸位好友,今日吾收得一学生安江顺,此子乃从突厥安氏部落逃回汉人遗子,其子品行见识俱佳,吾见其一人孤苦伶仃便收其为学生,望其学成之后报效朝廷,为圣上尽忠……”

    姚崇场面话说的噼啪的,安江顺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自己这个老师可是一个老狐狸,今后在他麾下学习可得长个心。

    姚崇与安江顺正在师生对话,会客厅中悄然响起了窃窃私语声:

    “从突厥部落逃回?”

    “你难道没听说吗,前两日姚崇献给圣上一张上等白色大虫皮,圣人甚是欣喜,据说那张皮子就是姚家商队一少年在北方之时寻到,如今看来就是此子。”

    会客厅中姚崇一众朝中好友以及在朝中任职的学生议论纷纷,昨日接到姚府请帖说是今日姚崇要为一新收学生做拜师宴,众人来之前还在思考此子会是何人竟值得姚崇如此兴师动众,未曾想到竟只是一从突厥回归的少年。

    此时,一个姚崇安排的托开始在人群中说到:“你们还不知道吧,这小子身份可不简单,他养父乃是安延偃,生母乃是部落千人女巫。”

    “安延偃?”一些对突厥事务不太了解的人问到。

    “就是安氏酋长。”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这小子也算是名门出身?”

    “算半个。”那个做托的大臣又说到:“此子不满养父安延偃,加上身上又留着汉人血脉,一次与部落贵族二代冲突后便果断南下大唐。”

    “这么说来也是一苦命少年。”几个年老官员叹到,到了他们这等地位虽不会为小事感慨,但安江顺这样一个少年之经着实坎坷,生父早逝生母另嫁,养父呢对他又一般,部落中还不时有其他贵族子弟欺负他乃至于威胁到他的生命,此子如此年少却遭了这么多罪,纵然是他们见多了人间凄惨也被安江顺身上的事情生出了同情之心。

    “这小子也是苦命,出了部落渡河落入了河中,若不是姚家商队南下路上在河滩发现了此子,恐早已不在人世。”

    ……

    “你们说老师收此子为学生是为何?”姚崇一学生问到身旁师兄。

    “吾也不知,可能真是因为此子聪慧又因其特殊身份罢。”

    “你是说老师看重了小师弟曾为安氏少族长身份?”

    “有这可能。”

    “我倒是觉得这其中恐怕没有如此简单。”先开口的姚崇学生说到,他已经做到户部侍郎,也算半只脚踏入了高层官员,自是知道自己老师应当不会如此肤浅,安氏部落少族长身份虽也算高贵,此子在日后大唐再与突厥战事再起时或许能起到奇效,但是虞安邦总觉得自己老师行事不会如此肤浅。

    半月后,当活字印刷术从宫中传出,其发明者正是老师新收学生安江顺,虞安邦终于明白为何老师会对安江顺另眼相待。据说虞安邦在家中连呼了三声老师高智,老师高智。

    “学生定将谨记忠君报国!”安江顺对姚崇大声说出自己的日后志向,此话不仅是对姚崇所说,也是对房内诸多见证大臣所说,安江顺自知自己的身份并不能立刻取得大唐官员信任,他需要契机和时间让这些重臣相信自己,当然更重要的还需要取得玄宗的信任,关于这一点安江顺已经着手在准备了,作为穿越者他自然明白历代皇帝需要怎样的官员。

    “为师所学颇多,不知尔想从何学起?”姚崇问道安江顺。

    安江顺沉思一番,自穿越后自己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恢复力惊人而且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力量也在不断增加,安江顺曾经暗中实验过如今的他已经能举起近两百斤重物,虽不能长久但自己现如今不过十三岁的身体勉强能举起两百斤重物,这不是天生神力什么才叫做天神力。

    安江顺当即说到:“老师,学生自幼神力,如今已能举起百余斤重物,所以学生想学兵法武技为圣上为大唐征战四方!”

    “如此也可,吾虽不善武技,但对兵法还算精通,不过武技为师可就无法了,你便跟着府中护卫家将学习。”姚崇说到。

    “是,老师。”

    “好了,为师与你介绍为师朝中好友,还有尔之同门师兄。”

    ……

    拜师宴上,安江顺第一次见识了大唐的贵族宴会豪华之处,每人分坐一席,身前几上摆放着各式美食,还有用餐需要使用的餐具,什么筷、匕、洗、耳杯、盏托、酒樽、酒壶、酒盏等等,安江顺一时间还人不全乎,只得悄悄学着一旁人怎么使用。

    烤全羊是今日主菜,姚府烤全羊全部选择三十五斤到四十斤绵羊,这些绵羊皆来自姚府佃户散养一年到两年绵羊,烤制前一天会给绵羊灌进使之腹泻的草药,再将绵羊绑在靠近火堆的地方使之冒汗口渴而后将拌有香料的盐水放在羊身前,如此一天后再杀羊烤制,这成品此时就放在与宴众人桌前,有厨师将羊分片装盘摆在几上。

    “这样比我在草原吃过的烤全羊胜过十倍。”安江顺夹起一块带皮羊肉放在蘸碟中沾上一些细盐放入嘴中,唇齿回味着羊肉的香味,再喝上一口来自皇宫的御赐美酒,简直美滋滋的,当然这姚府的宴席上自然不会只有这点儿美食,紧接着鸡鸭等美味接踵而至,不过安江顺有些不满的是这个时候做菜除了烤就是蒸要不就是炖煮煲汤,实在是有些单挑,拜师宴上不仅有寻常百姓家难以吃到的美食也有来自市井的美味。

    至于说安江顺心中想着吃上一盘酱牛肉那便是异想天开了,在大唐吃牛那可是被人不耻甚至有可能被罚款的,唐人对耕牛可是相当看重的姚崇作为当朝首辅自是相当自律以身作表率,吃牛肉是妄想了。哎,安江顺看着身前几上这一碗羹汤加上后面陆陆续续端上来的胡饼还有好不容易见到的稻米饭,安江顺终于心满意足了。

    当然今夜这宴会自然不会是以吃饱为主要目的,今日宴会一是为安江顺拜师,姚崇收得学生,这二嘛就是姚崇借此机会与诸位朝中好友以及诸多学生之间交流沟通感情一番。

    别以为此时有了科举制度,全国上下选任官员就只依靠科举考试,此时高级官员推荐一些人才给皇帝,或者人才自荐进入一些高层府内担任幕僚以求后面进入体制乃至更有甚者在长安城内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宣传自己文采以求某一天圣人聆听下诏召自己入宫者皆有。

    安江顺有了姚崇学生身份日后自然可以靠着姚崇走上一条捷径,当然安江顺若是能自己参加科举一举拔得头筹自然会成为千古佳话,可惜可惜安江顺已在心中打定主意要走从军这一条路了。

    拜师礼上姚崇自然也隐约看出来安江顺志在军旅,别以为姚崇作为文官就会歧视武官,到了姚崇这等地位,文武官对他都一样,甚至于安江顺想要从军他还会大力支持并且向安江顺倾斜一定资源。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姚崇如今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但这并不代表就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也不代表他就是绝对安全的,若是有武将与长安外隐约支持他,姚崇的地位才会更为稳固。

    安江顺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眼坐在主位的姚崇,心中暗自想到今日过后一定要勤加练习武技磨炼自身体力,虽对历史不甚了解,但安江顺也隐约记得玄宗朝声音最大的宰相乃是李林浦那厮,姚崇这条大腿自己怕是抱了不几年,在这之前他必要尽快强大自身。

    一个多时辰后,宴会在众人的告辞声中结束,宴会结束后,姚崇将安江顺唤入书房。

    “从此刻起,你便是吾之学生,日后出门外在要恪守本心切不可忘记为师教诲。”姚崇对安江顺噼噼啪啪说了老半天,最终安江顺只听出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从今天开始你身上就打着我姚崇的记号了,出了门切不可丢了我姚崇面子,当然也不可败坏我姚崇门风,自当忠君报国但也不能够忘记是谁提携了你。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日后自当回报老师恩德。”

    姚崇摆摆手说到:“为师此等身份自然不是冲着尔之回报才收你为学生,此事不提也罢,尔既然志在军旅那今后自当勤加练习武艺待到年满十六后吾自当向圣人请命授尔武骑尉。”

    既然已经收了安江顺为学生,姚崇自然不会就此不管不顾,若是安江顺表现出应有的才识,姚崇也自当尽心尽力,若是安江顺朽木不可雕也,恐怕日后也就只是空有师生名分了,不过就目前安江顺的表现来看,姚崇还是很愿意教导这个学生的。

    “多谢老师栽培。”

    “嗯,今日便与尔说这些,明日起每日申时与我学兵法韬略,辰时至午时间与府中家将学习武技。”

    “是,老师。”

    “下去吧,为师还有他事。”

    “是,老师,学生告退。”安江顺恭敬的行了一个礼,然后后退至书房门口双手关上书房这才转身朝着自己新居所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