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3章:朝会 上
    第二日上午,姚崇孤身一人前往太极宫求见玄宗,是姚崇这个自己最为信任之大臣求见,玄宗自是欣然宣见两仪殿,姚崇急匆匆走进两仪殿,坐在椅上的玄宗让一旁宦者与姚崇端来一张胡椅赐座。

    “多谢陛下圣恩。”姚崇先是行礼道。

    玄宗抬抬手让姚崇不必多礼然后问道:“不知爱卿今日进宫所谓何事?”

    “臣今日进宫有一件大喜事禀明陛下。”姚崇微微揖手说到。

    玄宗再次示意姚崇不必多礼,此处乃是两仪殿,不是朝会,姚崇这才恢复自然说到:“陛下,臣前些日子新收一学生……”玄宗打断说到:“此事吾已听闻,是一名曰安江顺之少年,说是从突厥回归之我汉人遗子?”

    “正是。”对于玄宗了解的如此清楚,姚崇并不意外,一是自己没有可以隐瞒,这二嘛,真当皇帝处在深宫就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了,这长安城内不知有多少圣人耳目呢。

    “吾还听闻此子有神力?志在为我大唐征战四方?”玄宗又问到。

    姚崇答曰:“正是,此子有天生神力方才十四岁(虚岁)就已能举起近两百斤重物,虽不长久也足以见到此子神力。”

    “嗯,倒是一个好苗子。”玄宗淡淡说到,作为皇帝他什么能人异士没有听闻过,不过姚崇并不知道此时玄宗心中颇为激动,这不正是那日太史令袁思博所说之天降将星吗!十三四岁,来自北方,天生神力!莫不成真乃将星出世?玄宗没有作声,他其实早已经给袁思博下诏寻找机会与安江顺一观,看其是不是自己所找之人。

    玄宗问道姚崇:“阁老今日进宫难道是想为此子谋得功名?”

    “请陛下明鉴,臣定不会以权谋私,今日进宫确实与此子有关,不过并不是为此子谋得一官半职而是为了此子所发明一件事物而来。”姚崇赶紧撇清了事情,虽说为自己后代学生走个捷径很常见,但是他并不想个玄宗留下这个印象,尤其是安江顺还年少若是自己这般重视岂不是令人误解。

    “是何事物竟值得阁老如此兴师动众还来见我?”玄宗略为玩笑的说到,私底下他和姚崇关系亦师亦友,此时又只有他们两人说话随意一些倒也不是不可以。

    姚崇走近李隆基然后轻声说了一番……

    半晌之后,李隆基这才回神问道姚崇:“当真有这么神奇?”

    “微臣定不会在此事上与陛下说笑,陛下若是怀疑三日后早朝一看便知。”

    见姚崇这般自信又出于对自己亲近大臣的信任,玄宗点点头相信了,他相信自己的宰相定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与自己开玩笑,既然来禀告自己那就说明姚崇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私底下也肯定试验了此物如此才进攻禀告于他。

    玄宗说到:“若是此物真当阁老所说这般高效,这世族力量也是该有所削弱了。”

    姚崇并不知道当自己离开后,玄宗有急召了太史令袁思博,与其秘密吩咐了一番。

    ……

    三月二十五日,今日乃是大朝会,安江顺起了一大早随意吃了一点果子便跟在姚崇坐进马车进宫。

    玄宗时期一般五日一朝会,这个朝会是指长安城中五品官员皆要参加的常朝,若是每逢初一十五还有被称之为朔望朝参,按照唐时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要每日朝参,不过玄宗时期常朝已经改制为五日一朝,想来也是人家皇帝再圣明也不需要每日早朝处理朝中大事,更何况大唐各级行政较为完善,小事情下面就处理了,较大的事情尚书省等机构也处理了,只有国之重事比如什么地方地龙翻身造成大量伤亡这才会禀告圣人由圣人决断是否需要祈福以及立刻赈灾。

    前往皇宫的路上,姚崇正在给安江顺普及早朝知识。

    年事较高的姚崇得到李隆基特许可以坐车进攻早朝,当然这不是玄宗独宠姚崇一人,而是上了年纪的老臣都能有此待遇,其余上朝大臣皆是骑马,什么什么,你说让我不行,安江顺真想一巴掌呼死提出这个建议的家伙,姚府所说是靠近承天门,那也只是靠近,从姚府所在走进宫城再走到太极宫得走上半个多小时这还算你跑的快,好在今日是跟着姚崇一同进攻,安江顺倒是享受了一番乘坐马车的舒适,若是日后他还有幸能够上朝便是要骑马进宫了。

    “老爷,到朱明门了。”

    马车缓缓的来到了朱明门,从此处进入便是太极宫‘前朝’所在,纵然是姚崇此等地位也只能下车步行进殿。

    安江顺一路听一路观察只觉得封建皇帝对自身安全的重视,自进了承天门后,这沿途的羽林军千牛卫四处都是,真可谓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来来往往的巡逻羽林也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过安江顺总觉得一些羽林军身上总像是少了些什么,思考了许久之后安江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少了血腥味。”

    没错,有一部分羽林军确实少了血腥味,这部分多时良家子或者贵勋子弟他们可没有经历过什么战阵,至于另外一部分则是从各地边军抽调的精锐,身上煞气逼人自然又是不一样。

    走进朱明门姚崇身边就只剩下安江顺一人,其余随从自是返回府中待下午姚崇下班时再到宫门接回姚崇。

    走到太极殿前,姚崇唤来一小太监说到:“此乃吾之学生等候陛下召见,汝且带他偏殿等候。”

    姚崇又对安江顺说到:“尔且在偏殿等候召唤,待为师先禀明圣上后再召见你,今日乃是大朝会,京城五品以上文武皆在尔可不要在此时出了岔子。”

    “老师放心,学生昨夜已检查了两三次。”

    “如此便好。”

    ……

    姚崇进殿上朝已经过去了快半个时辰都还未曾见有太监来宣召自己,在偏殿等候的安江顺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大唐上朝倒算是人性至少没有让自己站着等,可这偏殿之中除了自己就只剩下两个小太监又没茶水又没果子(点心)小零食可吃,这年头也没个手机电脑啥的,安江顺在这偏殿中早已经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不知道又过了好久,终于偏殿外传来了传安江顺觐见的喊声,此乃小黄门在宣见而已。

    安江顺走出偏殿,只见一个羽林军校尉走到安江顺身前问到:“尔便是安江顺,姚阁老学生?”

    “正是草民。”

    “尔这箱子也要带入殿中?”羽林校尉问到。

    安江顺打开箱子,他知道这是进殿的程序,他一个平民谁会放心他带这样一个大箱子进宫。安江顺说到:“这位校尉,此乃献给陛下之物,还请小心查验。”

    校尉一听查看箱子的双手顿时温柔了许多,安江顺则是在打探校尉腰间悬挂之横刀,这是典型唐时横刀,不过刀身尚在刀鞘之中安江顺也只能够从刀鞘和刀把观察此刀,或许是觉察到安江顺的目光,校尉随手关上箱子左手扶住腰刀说道:“怎么,少年郎对刀感兴趣?”

    安江顺重重的点了点头说到:“嗯,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够佩戴上这样的宝刀驰骋沙场。”

    校尉一听哈哈大笑然后说到:“少年郎我观你不过十三四岁,这般年纪有此志向也是不错,不过你不是姚阁老学生吗?”

    “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从军志向。”安江顺微微一笑然后抱起身前大箱子,校尉此时才注意到眼前少年力气竟然这般大,他虽没有抱过这个箱子但是观其大小以及方才箱中全是硬木这口箱子少说也有五十六斤,而眼前这个少年竟然如此轻松就将之抱起。

    校尉微微摇头然后说到:“我倒是小看了你。”

    “还请校尉带路。”

    “跟我来吧。”

    当太极殿殿门打开的那一刻,殿内所有大臣的目光都看了过来,一脚踏进殿内的安江顺顿时被乌泱泱的人群所慑住,片刻间又立刻恢复了清明安江顺深吸一口气然后抱着箱子走到龙椅下方然后行到稽首大礼:“草民安江顺拜见圣人。”

    殿内不少大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子胆识倒是不凡。

    “平身。”

    “谢圣人。”

    “安江顺,朕听姚阁老所说汝前几日发明了一新式印刷术名为活字印刷术可否属实?”

    “回禀圣人,确有此事,小人今日已将此物样板带入殿内献给圣人,请圣人以及朝中诸位大臣观看。”

    “噢?既然如此不知道你可否当着诸位大臣为朕演示一番?”

    “遵陛下圣谕。”安江顺有礼有节的与李隆基对话,朝中一些大臣对安江顺的第一印象也有所改变,至少这个从突厥回归的少年并不是坊间传闻那般不知礼数。

    话罢,玄宗示意让身边几个小太监下去协同安江顺演示活字印刷术,在几个力士的协助下,安江顺当着众多大臣的面拿出一本《孝经》对玄宗说到:“还请圣人任选一页,草民便以此页演示。”

    玄宗随口说到:“那便印第三页第六页。”

    安江顺翻开《孝经》第三页放在力士搬来的矮桌之上,然后打开箱子将先前就已经分类的单字模板一层层拿出在大殿地上按照部首规律排开,还好此前那个校尉查验未曾弄乱,半分钟后,安江顺从单字模板中选出所需要单字模板按照书上顺讯排版而后上墨摊开宣纸刷子一刷一页书便印好了。

    安江顺让一力士呈给玄宗观赏而后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印下一页,玄宗观看完又让殿内大臣观看,安江顺此时说到:“启禀圣人,草民刚才演示还只是初级阶段,由于人力财力有限草民尚未将所有单字模板制出,目前只能够依照《孝经》印刷,若是能将常用单字全部制出模板又以此法排版,不必每页书皆单独雕版印书效率将会大大提升,也不会因为雕版某一字损坏模糊只能重新雕刻,活字印刷术只需换一单字即可,今日草民演示还是只是一人操作若是数人数十人操作其效率更快,印书成本更低……”

    能够进入大唐朝堂的这些官员几乎没有一个是庸人,待安江顺演示讲解完活字印刷术后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殿中少年所发明活字印刷术对天下读书人的益处,一些门阀代表也立刻认识到此技艺好处大概了解技术的他们正准备下朝后立刻回禀主家让主家普及此术赚取利润,至于降低书本售价?想都别想,门阀们只会想把知识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天下寒门士子受益那是必不可能的。

    然则安江顺、玄宗等人会让他们如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