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86章:吐蕃进犯
    开元四年十月中旬鄯州刺史王清八百里加急求援,吐蕃大军从鄯城进犯陇右,鄯城陷落,陇右两万边军不敌吐蕃进犯大军已经退到鄯州城内等候朝廷大军支援。

    二十日,大朝会上,李隆基双目扫过群臣问到:“有何人愿意领兵支援陇右?”

    张守珪大步走出武将队列:“臣愿往。”

    安江顺紧跟在后对李隆基揖手说到:“臣也愿往。”

    “臣认为张守珪安江顺两人仅是正五品都尉不足以担任出征大军主将,臣举荐千牛卫中郎将翟嘉佑为大军主将。”尚书右丞柴温瑜当即反对到。

    安江顺差点儿没给柴温瑜一脚踢过去,劳资不出声的时候你不站出来,我和大哥自荐你就钻出来了,这是摆明了跟我们过不去是吧?柴温瑜眼神轻蔑的看到安江顺两人,那意思分明就是在说就凭你们两人根本不配担任主帅。

    安江顺轻蔑的一笑踏步上前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臣以为区区吐蕃人有臣与张将军已经足够,不需劳烦翟嘉佑将军堂堂千牛卫将军了。”安江顺话中带刺,明着说小小吐蕃人不需要千牛卫将军出马,实际上则是在嘲讽翟嘉佑不过是凭借祖上荫庇才有此高位的,一个从来没有过战场经验的将军还想去和身经百战的吐蕃军队作战这不是在搞笑吗?当然安江顺也有自知之明,他和张守珪不过最高只做过正五品折冲府都尉,大军主帅他们是别想了,但是副将的位置还是可以争取的,此刻怼柴温瑜只不过是安江顺不想自己头上是个草包将领罢了。

    “陛下,臣认为朝中有些青年将领仗着自己有些战功就藐视上官,诋毁同僚实属大部敬。”

    “柴右丞有话不妨直说,阴阳怪气哪儿像我大唐官员?”安江顺讥笑道。

    柴温瑜冷哼一声:“安江顺,你不过是一骑都尉,我等要员议事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

    安江顺嗤笑道:“柴右丞官威真大啊,我确实是一小小骑都尉,作为大唐一员国家有难我自奋勇向前,此乃太极殿,圣人都未斥责我,轮不轮得到某说话,你柴右丞难道还能替圣人做决定?”安江顺嗓门突然提高大声说到:“圣人还未出言,柴右丞这是想代圣人做决定吗?”

    听到安江顺的话,柴温瑜后背直冒冷汗,此前儿子回家探望时一直在自己面前说这安江顺之前怎么欺辱他的,今日朝会柴温瑜见到安江顺两人出风头又响起了儿子的话,一心为了给儿子出口气,柴温瑜竟忘了自己身处何地,他当即低下头悄悄看向李隆基,只看到李隆基面无表情根本看不出此时在想什么,柴温瑜越想越怕赶紧跪倒在地:“请圣人责罚,臣,臣,臣只是一时激动,不是有意冲撞圣人。”

    见到柴温瑜都被吓到跪在了地上,安江顺不由得冷笑,尚书右丞看样子又是一个裙带关系上位的,大唐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官员才回导致后来的衰落,不过安江顺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李隆基这一次会玩儿的这么大,只听得龙椅上李隆基轻咳一声说到:“柴爱卿起来吧,朕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你们也不必再争了,以免伤了同僚间和气。”

    “是,陛下。”柴温瑜惶恐的起身退到后面,再也不敢出声,不过临走时还是阴晦的恨了一眼安江顺,似乎在说小子你给我等着。

    柴温瑜退回文官队列中后,李隆基这才开口说到:“关于领兵主将朕已有决断,张守珪听旨。”

    “臣在。”

    “加封张守珪为左威卫左朗将领兵三万出征支援鄯州刺史王清抵御吐蕃进犯。”

    “臣张守珪领旨。”

    “骑都尉安江顺接旨。”

    “臣在。”

    “今封骑都尉安江顺为右龙武军都尉,领右龙武军五千精骑支援鄯州刺史王清。”

    安江顺揖手接过李隆基圣旨:“臣安江顺领旨,安江顺定不会辜负圣人期望,将进犯吐蕃大军尽数歼灭之!”

    “你二人定要精诚团结将吐蕃人赶回高原!”

    “臣等二人定会精诚团结将所有来犯吐蕃人消灭!”

    李隆基的旨意立刻表明了他的立场,同时也注定了柴温瑜的仕途已经到头了,没有人会喜欢柴温瑜这样的臣子,竟敢当着众大臣的面忽略自己的存在,在李隆基心中柴温瑜已经被拉入了黑名单。

    下朝后,安江顺与张守珪两人联袂来到姚崇府上,今日朝会上姚崇虽然没有声援两人,但是从此前姚崇的只言片语两人知道今日朝会上李隆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决定,想必姚崇在其中出力肯定不小,两人来府上一是为了感谢姚崇,这二便是想请教姚崇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还有就是柴温瑜为何要如此为难他们。

    “柴温瑜这人是柴家这一代族长,其人略有才识,柴温瑜最初是太平公主一系圣人登基时此人立刻倒向圣人这边这才一路升到尚书右丞。至于安郎你所说此人为何在朝中与你为难想必是与其子柴子墨有关。”

    姚崇嘴中出现了一个名字,安江顺记得自己似乎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此人。

    “柴子墨?此人学生似乎听过。”安江顺努力在脑海中回忆自己是在什么地方认识了这个叫做柴子墨的人。

    “春狩你可还曾记得?”姚崇这提醒,安江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微胖的小白脸,安江顺沉声说到:“是他,驸马都尉柴子墨。”

    “没错,柴子墨正是柴温瑜三子,乃是玉真公主驸马。”姚崇语气也有些沉重,倒不是他怕了柴温瑜、柴子墨,而是对柴子墨背后站着的玉真公主有些忌惮。

    “玉真公主乃是圣人同胞妹妹,以小肚鸡肠四个字来形容也不为过,仗着圣人胞妹身份在长安城中肆无忌惮,连一些朝中重臣也不放在严重,不过今日事情应该与她无关,此事应是柴子墨在背后怂恿其父。”

    “柴子墨也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春狩时我猎中一只雄鹿,此人见只有我一人便想强占猎物,好在当时程野出现帮助我,若是结怨也只有此次了。”

    “柴家我会让人多加注意,你与元宝两人要紧之事便是做好出征准备,你二人可明白?”

    “是,老师(阁老)。”

    从姚府出来,安江顺对张守珪说到:“大哥,此次出征,圣人虽为指定主帅,小弟以为出征后这主将一位还是大哥你来坐比较好。”

    张守珪也不虚伪直接答应到:“你我二人从未与吐蕃人打过交道,出征前我们还是应当寻知情人了解一番,也好做好知己知彼。”安江顺点头表示同意,这不过这人应当找谁呢?两人相视无言,这个时候总不能再回去找姚崇吧,安江顺想了想对张守珪说到:“这样吧,大哥,我去找我师傅宋超问问,他已在右龙武军做事数年,想必对军中将领也有不少了解。”

    “如此甚好,大军集结粮草运输都需要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要尽快与士卒熟悉以免上了战场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小弟明白。”

    安江顺在含光门同张守珪分手,张守珪往西返回布政坊卢府,安江顺则前往了右龙武军驻地。

    自从来到长安后,安江顺就得右龙武军众将士照顾指点,现在安江顺直接晋升为右龙武军都尉那就是根正苗红的自家人了,回到这里安江顺倍感亲切。

    “什么人?军营重地不可靠近。”

    门口的队正拦下了安江顺,安江顺也不恼怒,他知道这是队正职责,安江顺从怀中掏出自己刚从兵部领来的告身交给队正说到:“我乃新任都尉,前来赴任。”

    “又是个二世祖来混日子。”

    伙长一边接过文牒打量到身前少年,见到安江顺这么年轻,伙长不由得讥笑一声,这这怕又是一个二世祖来混日子的,听到队正嘟囔安江顺也不生气,正所谓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自己这么年轻被人看轻倒也不奇怪。

    伙长打开文牒见到文牒上写着三个大字,安江顺,这个名字队正可不陌生,在军中谁没有听说过安江顺大名,尤其是在龙武军中,安江顺之名更是令诸多将士神往,虽然有部分将士并未见过安江顺真人,但他们对安江顺的了解可并不少。见到是安江顺,队正哪儿还有刚才的态度,当即揖手道:

    “卑职参见都尉,卑职此前并未见过都尉真容,一时没有认出都尉,还望都尉见谅。”

    “无妨,我也只是一个普通军人,不认识我也正常。”安江顺微笑着说到:“怎么样,我可以进去了吗?”

    “都尉请进。”从文牒上看到安江顺是右龙武军都尉那可是自家人啊,队正语气比起开始可要亲热多了,只听得队正问到安江顺:“都尉,要卑职去通知宋中郎将吗?”

    非战时,龙武军将军一般都不会在军营中,军营中真正主事的是中郎与中郎将。

    “不必了,我自行去找他。”安江顺拒绝了队正的好意,他也不是第一次来右龙武军军营,对这里可熟悉的很。

    走进宋超房间,安江顺行礼到:“师傅,弟子来看你了。”

    “在为师身前不必多礼。”宋超让安江顺起身,然后调笑道:“怎么了,刚刚做我右龙武军都尉这就迫不及待来赴任了?”

    “师傅,你也知道弟子不在乎这些,此番我前来主要是想请教师傅一些事情。”

    “何事?”宋超有些奇怪的看着自己唯一的弟子,安江顺的武技已经出师现在还有什么可问的。

    安江顺看出来宋超的疑惑了,他赶紧解释道“师傅,我今日想问之事与武技无关。”

    “那是何事?”

    “是这样,我与元宝大哥这不是马上就要出征吐蕃了吗?可我们两人对吐蕃都不了解,所以想来问问师傅,这朝中众将有何人出身鄯州等地曾与吐蕃交手,我与元宝大哥也好上门拜访请教一番,做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为师还以为是何大事,原来是这样。”宋超错笑到:“你呀找我可找错了人,你应该去找魏长林老将军,在做大将军前魏老将军一直就在河西任职,对吐蕃,突厥之事他最为了解。”

    虽然没有在宋超哪里得到答案,但安江顺也知道了应该找谁请教,从军营中出来安江顺一路回到卢府和张守珪商议一番后决定明日下午上门拜访魏长林,请教吐蕃战事,安江顺从来没有过这么迫切的想要立刻马上完善自己的情报系统,如果那样他就能很快汇集到大量关于的敌人的消息,而不是像现在只能依靠朝中来往公文了解前线战事,可这地方官员欺上瞒下之事太过正常,为了保住乌纱帽,前线官员所以这公文也不能尽信,在如此情况下,安江顺只能找与吐蕃有过交手的老将了解消息,既然魏长林曾在河西长期任职,那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可以帮助安江顺他们熟悉吐蕃,了解吐蕃人军队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