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03章:继续北上
    祭奠完卢芳茵父女已经临近日落,赶回郑州城已经来不及了,安江顺一行便来到了渡口处的驿站休息,渡口的驿站既是水驿也是陆驿,听到新任渤海都督安江顺来了,驿丞赶紧走出相迎,每个见到安江顺的官员都会被安江顺的年少所震惊,不过随着这一两年安江顺名声传播开来,地方这些官吏也不会觉得安江顺年少就会轻视安江顺。

    让驿丞安排房间吃食,安江顺让护卫自行解散,他自己则和程野李成两人在坐在驿站院中的石桌旁,驿丞令衙役送上酒与吃食,三人围坐在石桌前秉烛而谈,程野问到安江顺:“安郎,陛下旨意渤海五年内不用上缴赋税又令你自行募兵,可这募兵数量却未言明,陛下可曾有过说明?”

    “圣人并未言明,此事我已经考虑过了,我的目标是在两年内训练出五万以上可战之兵。”安江顺对程野说到:“未来渤海要面临来自大祚荣和高句丽两方威胁,我们必须要有更多军队才能应对。”

    程野点了点头:“这我知道,出发前你曾说过,陛下设置渤海都督府就是为了遏制大祚荣以及高句丽的扩张,不过渤海地广人稀,要招募五万以上士卒似乎是有些困难。”

    “无妨,等我们接手渤海后,核心军队训练结束后,我们在大量招募契丹人从军,以我大唐学问去教导这些契丹士卒,既能削弱大祚荣也能增强我们的实力。”

    安江顺放下筷子,喝一杯水酒这又才对程野说到:“同时,我们也可以将我渤海招兵布告张贴在整个河北道各州府嘛,我们只招募那些流民想必大部分同僚会非常欢迎我们这样做。”

    “这是个好主意,既能稳定地方又能让我们得到大量兵员。”

    这一夜,安江顺和程野李成两人聊了很久,王牛伏诛终于让安江顺压抑已久的心得到了一些释放,找到了背后主谋,安江顺日后行事也有了明确的目标,三人秉烛夜谈一夜也加深了三人之间的感情。第二天一大早,安江顺程野回到郑州城与贺睿才商议尽快剿灭河盗残余势力,由李成、程野分别率领两百骑兵五百步兵从两个方向清剿整个郑州境内的河盗土匪势力,安江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日后有人说自己这是假公济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安风带着九州商行先行出发,避免让外人觉察到两者之间的隐蔽关系。

    三天后,程野与李成回城复命两路人共三天内剿灭了盗贼三百余人,对这个结果安江顺没有感到意外,毕竟这些土匪河盗都一样平时为盗,只有买卖的时候才会化身盗贼,这给剿匪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不过王牛都死了,这三天安江顺也不过是让程野李成走过过场罢了,至于结果并不重要,当然这三天里安江顺也没有闲着,他领着亲卫在郑州四个城门设置了募兵点,如今大唐已经出现了土地兼并现象,失去土地在城中谋生活的壮丁并不少见,因为安江顺募兵非常顺利,三天时间共计募到适龄壮丁一千七百人,按照这个速度在他抵达幽州的时候,此前李隆基承诺的他可以在内地招募两万士卒目标应当可以实现。

    王牛伏诛第五天也就是五月十二日这天,安江顺正式告别贺睿才等郑州官员率领大军继续北上,队伍已经从长安出发时的四千余人扩张到了八千余人(河南府招募了一千壮丁。)

    路上,安江顺也适时的对新兵进行队列训练,从长安出发到渤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持完这个过程,安江顺相信这些新兵的体能训练都能合格,待到渤海立刻就可以开始技战术训练,再将渤海原有军队整合安江顺很快就能有一支超过三万的精锐。

    从郑州出发,一路经过相州、刑州、恒州、易州、每地停留三天时间,安江顺终于在七月初的时候赶到了幽州,到了幽州就跟到了自己家中一样,王德生此时还在幽州刺史任上,不过很快刺史部就会被裁撤,用不了多久王德生便会返回京中进入六部任职了,离开前能够见到安江顺回来,王德生还是非常高兴的,和王德生吃了顿饭,又在幽州募了两千壮丁并且在王德生这里敲诈了五千套甲胄兵刃,安江顺这才高兴的和王德生告别出发前往渤海,王德生马上就要从幽州刺史的位置上离开,离开将武库中的兵器甲胄支援给安江顺一部分也算做个顺水人情了,毕竟两人也都算是一家人。

    去渤海的路上,安江顺还特意稍稍绕道去了一趟营州见了见张守珪,听闻卢芳烟已经有了身孕,安江顺非常吃惊,在营州这几日尝尝抱着张守珪的肩膀调侃张守珪厉害,张守珪呢也顺势劝到安江顺过去的一切要看开一些,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好好的活下去,这才对得起那些死去的爱人。安江顺表面虽然答应了张守珪的劝导,但是无论是张守珪还是程野他们都能看的出来,安江顺心中还是不能介怀,程野和张守珪也暗中商量过了,等后面程野想办法给在京中的达官贵人富家小姐中找两个良家闺秀介绍给安江顺,若是不成再想其他办法吧。

    而张守珪在知道安江顺担子重的时候还特意从自己军中挑选了十几个低级军官赠送给了安江顺好让安江顺的部队能尽快走上正轨,这也是边军将领都督拥有兵权的好处了,像这样的小事张守珪可以自行决断不必上报。

    八月三日,经过漫长的四个月时间,安江顺终于赶到了渤海,渤海本地官员听闻新任都督上任赶紧出城相迎,对于这些本地的官员,安江顺也没有区别对待,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后,安江顺带着程野李成以及身后的两万新兵接受了渤海军营以及军营中的七千边军,都督府司马黄柏对安江顺讲道,渤海目前有边军一万一千人,其中七千在渤海城,剩余四千人在哥勿州,同时两地还有经过训练的府兵团结兵各四千人,兵力虽然不多但是渤海军备齐全所有士卒都是装备了齐全的甲胄兵刃,并且渤海武库中还有足够装备八千人的甲胄横刀长枪以及大量弓弩箭矢,这些东西如今都是安江顺起家的资本了,未来五年,只要朝堂不再出现大的变故,未来五年到十年安江顺都会在渤海完成李隆基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安江顺手中还有一道李隆基给的密旨也算是承诺,只要安江顺能够在任上为大唐开疆扩大,他就给安江顺升官,扩张一个郡就升格渤海都督府为中都督府,若是扩张两个郡就升为上都督府,若是安江顺能够将高句丽压回半岛,他就升安江顺为三品大都督,要知道按照大唐惯例,三品以上大都督、都护这些官职都是由朝中亲王遥领,然后由副都护或者长史主事,为了压制大唐朝野一直以来的心病高句丽,李隆基甚至都不惜承诺让安江顺实领三品大都督,可以说有此前将星预言加上安江顺这两三年的表现,李隆基对安江顺的信任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当然这也是因为此前安江顺再一次只有两人的会谈中对李隆基提议让李隆基在增强地方边镇将领权力的同时也要加强中央军队的建设,就要在中央组建强军,这样才能保证中央与地方不会失衡,安江顺作为即将上任的边镇将领竟然会主动提出限制地方将领权力,李隆基自然对安江顺非常信任了,在李隆基心中安江顺就是大唐真正的忠臣,在真心为他考虑。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安江顺在李隆基心中的印象和地位自然就上去了,不然你以为李隆基为什么没有对其他将领这么好。

    安江顺主动提出增强中央禁军实力,一定程度限制边镇将领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考虑,一方面他不想在圣人心中留下拥兵自重的印象,另一方面他这也是在未来做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避免李隆基重蹈覆辙让大唐走上他前世所在那个世界上的大唐那条路,如果中央朝廷能有一支强军在手中就算未来还是有边军将领造反,中央也有足够的兵力应对。

    新的都督府还在建造中,安江顺暂时还住在以前的渤海都尉府上,不过安江顺也不是一个挑肥拣瘦的人,他来渤海是为了完成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不是来享福的,住哪儿无所谓,如果不是因为都督府已经开建,安江顺都打算将这笔钱拿出来投入军队筹备中,司马黄柏祖上是隋炀帝征高句丽时的校尉因为负伤留在渤海,所以他也算是本土官员了,为了尽快让自己融入这些渤海将领中,抵达渤海的第二天安江顺召集了在渤海的所有的有品级的官员武将举行了一次宴会,旨在让新到的本土的将领官员互相认识熟悉,别到时候真打起仗来互相还不认识,那可就闹了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