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30:晚到的下马威?
    “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开元三年我得圣人赏识进入军中,开元五年我便成为了从四品都督,如今更是正四品中都督,而且你要知道,我今年不过十七岁,我还年轻你懂吗?”

    “对,安郎,我们还年轻!”

    安江顺和程野对视一眼楞住了三秒而后哈哈大笑起来,没错,他们还很年轻,程野不过二十三,安江顺更是只有十七岁,朝中大部分四品以上官员不管是武将还是文官都是三十岁往上的人,像安江顺这样二十未满的人就坐上了正四品都督实权都督更是少见,整个大唐也就只有开国初期有一部分武将因为战功年纪轻轻的坐上了高位。

    朝中那些大臣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家伙,安江顺才十七岁就算是熬也能把朝中那群人给熬死,自己现在已经是正四品都督,如果完成了李隆基交给自己的任务自己还能在五年内升为从三品的实权武官。

    沉默了十几秒后,程野抬头问到安江顺:“安郎,你说我们有没有可能重建安东都护府?”

    “你是说陛下最终的目的是让安东都护府重建?”

    “有这个可能,若不是如此,陛下为何会将辽州府划到渤海治下。要知道武德年间安东都护府治所正是辽州城。”程野对安江顺说到,在此前他已经详细的了解过北方各州府情况,当初高句丽王国在高宗年间被灭,高宗在高句丽故地建安东都护府,治所是平壤城,后来随着新罗扩张以及高句丽王国残余势力复燃,加上大唐在北方的实力有所退步,大唐就放弃了平壤的控制权,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移到了辽州,大唐从此是去了平壤城以南的控制权,慢慢的就连鸭绿水以南的控制权也逐渐失去,这才有了后来李隆基登基后又逐渐增强河北道边镇实力,加上靺鞨大祚荣势力膨胀,李登基之初为了稳住大祚荣,李隆基与朝中大臣商议后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而开元五年李隆基令安江顺任都督来渤海扼制大祚荣的靺鞨国,现在又将辽州城划到渤海都督府治下,渤海、哥勿州、辽州三地已经是当年安东都护府三分之二的实力。被程野这么一说,安江顺突然觉得好像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安江顺拍了拍脑袋一把抱住程野说到:“二哥,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啊,这么说我未来还真有可能就是下一任安东都护了?不过据我所知东南西北四个都护都是由皇室宗亲遥领,由我实领不太可能吧?”

    “只是有这个可能性,就算安东都护不成,三年后做一个从三品上都督总不是问题吧。”

    “那是肯定的!”安江顺自信的说到,看着安江顺身上爆发出来的气势,程野满意的点了点头,程野知道自身的不足,自己虽然头脑清晰但是行事却不过果断,总是顾前顾后,比起大哥张守珪和三弟安江顺两人,程野自身实力又不强在军中的威望也不如两人,而正因为程野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才坚定的要跟在安江顺后面做事,成为安江顺的助力,看到程野这样子,安江顺揽住程野肩膀说到:“二哥,你放心,年后我就会奏明陛下命你做副都督。”

    “那就多谢安郎了。”程野嬉笑着说到,他看的出来安江顺这不是故意调弄自己,而是真心的想让他做副都督,看到程野这样子,安江顺不由调笑道程野:“二哥,你不会因为在弟弟手下做副职觉得是被侮辱了吧?”

    “怎么会!安郎,你放心我绝对不是那种人,我们是兄弟绝对不会因为我是你副职就会因此生出怨恨,而且我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就算是让我做都督,我也做不下来的。”

    “二哥,我这不是怕委屈你嘛。”安江顺说到。

    “不委屈,不委屈,要不是你当年点醒了我,我现在恐怕已经娶妻生子彻底成为长安城中一纨绔了。”程野笑着说到,他心中对安江顺充满了感激,是安江顺让他走到了现在,成为了五品参军,而且一点儿也没有靠着家里的人脉,全是凭借他们自己的努力走到了这一步,程野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他知道带给他今天的是谁,若是靠着家里他最多也不过有是七品武散官,这点儿官职在别说是在长安就算是下到地方甚至还不如人家一个七品县令好使。

    “对了,大祚荣那边的信使怎么样了?”

    “你去辽源的第二天就走了。”程野随意的回答到,“第二天就走了?”

    “没错,第二天就走了。”

    “那这信使说了些什么?”

    “全都是些我们作为邻居要多多往来,还有就是代表渤海郡王送了一些礼物给都督你。”

    “送了些礼物,还是以渤海郡王的身份送的?这分明就是在给我下马威!只不过这个下马威来的有些晚了吧。”安江顺冷哼了一声,他若是没有猜错的话,这大祚荣分明就是派信使来示威的,只是这下马威的时间似乎有点儿晚了吧。安江顺感觉这大祚荣有些不太对劲儿,按道理来说,大祚荣就算是要宣称自己的主权在安江顺抵达渤海那些日子就应该派人来示威啊,这都过去快一年了才让人来,实在是有些不对劲儿。

    安江顺对程野说到:“二哥,你认为大祚荣此举是为何?”

    “一是为了示威,表明他才是渤海之主,要不然就是试探我们试探大唐对他的态度,毕竟此前封了一个渤海郡王,现在又来一个渤海都督,任凭谁心中也不会舒服,这第二嘛就是这半年来我们相继收服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契丹部落少说也有四五十万人了,这大祚荣要是还能做主那才有鬼了。”

    “嗯,我想也是如此,大祚荣此次派来信使就是来试探我们虚实的,你令人去驿站问问驿丞,这大祚荣信使是不是每日都会出门,出门又是几个人出去。”

    “我明白了。”

    “去吧,我会尽快让九州的人探查靺鞨国虚实,若是大祚荣真有什么动作,黑水府等地绝对会有动作。”

    “希望大祚荣不会现在就发难,靺鞨国少说也有上百万人,若是举国之兵至少能凑出十万大军南下,以我渤海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若是战事一开肯定会极大影响当前我渤海之发展。”

    “目前我渤海有军队多少人?”

    “目前有步卒三万一千四百人,共计十五个营,由十五个七品校尉指挥,其中有两个营五千弓箭手,两个陌刀营四千人,两个轻装甲士营四千人,剩下的都是普通士卒,而骑兵由于有各个部落骑兵的补充,目前直接归我渤海都督府指挥的骑兵有两万五千人,其中来自各个契丹部落的骑兵有一万五千人,剩下一万人是我们从各地招募的士卒训练而成,同时各县城还有两千到三千府兵驻守,加上各类辅助兵种,目前我渤海有大军约七万人,不过若是战事紧张,我们还可以征召各个部落的士卒,根据名册统计,至少可以再征召两万到三万人。”作为参军,程野对渤海军事实力那简直是烂熟于心,安江顺问他有多少兵程野张嘴就能答。

    安江顺对程野说到:“陛下给了我们八万五千编制,要尽快补全,还有武库储备如何?”

    “编制补全还需要时间,毕竟我们还要建设地方,发展农业和商业,不能让所有壮丁都去当兵,加上我们又只招募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壮丁这就又少了一些人。”程野有些哭笑不得又有些无奈的回到安江顺,他们这也是贯彻安江顺的政策,现在安江顺要让他尽快补足缺额着实有些困难了。

    安江顺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二哥,你也知道,这岁数小了身体还没有长开,岁数大了,身体机能退化反应变慢这些都会影响军队整体战斗力,让他们在地方参与生产才是最好的选择。”

    “你说的我都明白,所以要补全编制很难,毕竟整个渤海采取的是募兵制,百姓不愿意参军我们也无法强求。”

    “慢慢来吧。”安江顺叹了口气,自己还是太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