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33章:朝堂争论
    六月十五日,李隆基收到来自渤海安江顺的八百里加急禀告关于丹东边军发现一起关于新罗人假扮大唐军队袭击高句丽城池,企图挑起大唐和高句丽之间的战事,收到折子李隆基立刻召开了御前会议,召集首辅宋璟以及兵部尚书骆耿羿、侍郎张说等人进宫议事。

    骆耿羿等人得到李隆基急召连忙进宫,待到三人进入殿内,李隆基将一个折子交给一旁的力士递给骆耿羿等人传阅,李隆基问到殿内几人:“不知几位爱卿怎么看?”

    看完折子,兵部侍郎张说率先上前一步揖手说到:“陛下,这会不会是一场误会?或者说安江顺手下探子认错了?”

    “认错了?我大唐将士难道还会将自己甲胄认错?还是说你张侍郎能比前方将领更了解情况?”尚书右丞朱鹏当即反驳到张说,张说冷哼一声:“事关两国邦交,难道他安江顺说什么我们就得信什么吗?”

    宋璟是文官出身,对军事并不太擅长,一般他也不会参与战事讨论,更何况还是渤海这么遥远的地方,但是宋璟却看不惯一些人不懂得上下尊卑还有礼数,张说已经是两次直呼安江顺名字,这在宋璟看来就是一点礼数都不懂的人,他可不管张说被姚崇打压得有多惨,也不管张说和姚崇之间的恩怨,但是现在姚崇已经去世了,张说目前的身份也只是四品兵部侍郎在品级上和安江顺一样,见到张说当着众位大臣还有圣人的面这样直呼一个正四品都督名字,宋璟出声呵斥到:“张侍郎,请你注意你的言辞!安江顺都督也是朝中大臣,作为一个侍郎,吾希望你能明白什么叫做礼数!”

    “哼!”张说冷哼一声退到一旁,他也知道刚才是自己理亏了,他和姚崇斗了这么多年,如今姚崇死了,他内心的仇恨不仅没有消散反而越来越恨,是要姚崇让他被贬官直到最近几个月才被李隆基从剑南道召回担任兵部侍郎,不过张说这家伙并没有吸取教训,他刚回到朝中并不是非常了解现在朝中的局势只是知道安江顺曾是姚崇临死前最看重的一个学生这才直呼其名,看不惯姚崇连带着和姚崇关系亲密的人他通通看不惯,不过张说错误的估计了安江顺在朝中或者说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看到两人已经停止了争论,李隆基这才轻声说到:“诸位爱卿,朕今日让你们来是为了讨论如何应对此时而不是让你们考据此事真伪可明白?渤海都督安江顺战功卓越为我大唐立下无数功劳,朕相信他不会谎报军情。”

    听到李隆基的话,张说这才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多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把握正确安江顺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见状张说也不敢再出声说什么,而是退到李隆基看不到的地方,尽量不让自己暴露在李隆基的视线中。

    李隆基问到骆耿羿:“骆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对新罗人伪装成我大唐军队进攻高句丽意图挑起本朝与高句丽之间战事你觉得朝廷应当如何应对。”

    “回陛下,臣认为以安都督之能力在给朝廷上折子时肯定已经有了应对措施,至少那支伪装成我大唐的军队已经被消灭或者阻拦,朝廷要考虑的事情只有一件,此事到底是新罗王所做还是新罗国内某些人所做,若只是几个人或者一个势力所为,只需就此事和新罗王沟通让新罗王自行处理即可,但臣担心的是此次假扮我大唐军队意图挑起我大唐和高句丽之间争端乃是新罗王一手策划,若是如此,我们就必须要考虑来自北方的威胁。”

    “此前陛下你曾下旨让渤海安江顺都督可以统兵八万五千人,臣以为足以应对北方的威胁。”

    “臣附议,新罗人既然策划阴谋想要挑起我朝与高句丽发生战事,那就说明新罗人并无胆量直接应对我天朝,而如今的高句丽不过两三郡之地,不足为惧。”

    骆耿羿话音一落,殿内所有大臣纷纷上前附议到:“臣等附议。”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补充吗?”

    “陛下,老臣还有话说。”宋璟对李隆基说到。见宋璟终于出声了,李隆基偏头看向宋璟问道;“首辅有何高见?”

    “老臣认为,渤海都督安江顺能文能武,既然此事又出在渤海,臣以为干脆就将此事交给渤海都督安江顺,假扮我天朝军队之人必须得到严惩,至于幕后之人,老臣以为是何人并不重要,只要安江顺都督能将那支军队消灭,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至于后面要如何应对高句丽与新罗,老臣认为,我们这些远在数千里之前的人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所以老臣以为,此事还是应当由安江顺都督负责即可,至于朝廷嘛可以派出几个鸿胪寺官员前往渤海帮助安江顺都督处理两国邦交问题。”

    “臣等附议。”

    宋璟都说话了,此事的基调基本也就定了下来,殿内群臣包括张说在内都赶紧附和宋璟表示宋璟的建议就是做好的方法,至于新罗人和高句丽在这些等朝廷高官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天朝上国怎么会怕了区区新罗弹丸小国,只不过是北方太远,由中央调兵实在是劳民伤财,不值得他们这么去做,让安江顺处理此事是最好的选择。

    而这也正好符合安江顺的心思,安江顺本来也不想让朝廷里面的人插手指挥,隔着数千里距离呢,等京城的命令抵达就什么都晚了,不知道要延误多少战机,不过他又不能直接擅自做主,写折子请示李隆基是必须的一道程序,不然别说朝中那些敌视他的人,光是有些御史的嘴巴都能给安江顺招来一身虱子,李隆基是信任他没错,但是这种信任并不是无限度的,在六月十五日这天的会议上,不管是李隆基还是现在的宰相宋璟对安江顺这种先行上折子请示的举动都很满意,这也是为何宋璟为呵斥张说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安江顺守原则,明白该如何行事,而张说却没有。李隆基高兴那自然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安江顺眼中是有自己这个圣人的。

    李隆基听完朝中大臣的议论满意的点了点头,作为一个皇帝,朝中大臣有分歧这是好事,要是所有大臣都意见一致那李隆基这皇位坐着怕是要坐立不安了。李隆基自然也知道以目前安江顺手中实力稍显的有些不足,不过听完了殿内大臣的讨论分析,李隆基也明白目前高句丽和新罗对渤海还够不成实际威胁,而且就算时安江顺撑不住了,也还有整个河北道各个都督府可以支援渤海,想到这里李隆基便有了决定他对殿内大臣说到:“既然如此,那便让渤海都督安江顺全权负责此事。”

    “拟旨,封渤海都督安江顺为忠武将军!责令忠武将军安江顺务必以最快速度查清新罗国军队假扮我大唐军队始末,找出幕后主谋!”

    “是,陛下。”只是封了安江顺一个武散官,在场的官员也没有人反对,不过就是个散官算不得什么,不过殿内绝大部分大臣并不知道私下李隆基又给安江顺去了一封密旨,密旨内容很简单,李隆基希望安江顺暂时不要和新罗方面起冲突。

    收到李隆基的圣旨时,安江顺已经将那些假扮大唐军队的新罗军队消灭,同时丹东到国内城一线防御也得到了加强,后续抵达的两万步卒全部用于增强丹东、国内城等地的防御力量,虽然丹东以南的新罗军队被发现了,但是安江顺也不敢保证这新罗人会不会做了两手甚至是三手准备,安江顺必须要做好应变准备。

    “新罗人实在是可恶,不过陛下的圣旨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一明一暗两道圣旨为何会不一样呢?”

    “那是因为圣人和我们一样,也要表明态度嘛,不然怎么安抚那群大臣。”

    “也是。”程野点了点头,然后问到安江顺:“那安郎,我们要怎么做现在?”

    “加强各地守备,靺鞨大祚荣和新罗人几乎在同一时间跳了出来,其中肯定有联系!等到新消息传回来后再做决定。”安江顺回到程野,在没有情报支持的情况下,安江顺也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做,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只有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