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57章:南下辽州
    开元六年十二月六日,十五天的大操练终于结束,安江顺下令犒赏全军,今日全军将士敞开了吃喝,猪肉羊肉甚至少量已经到了年龄的牛也被宰杀送进了军营让全军将士吃个痛快,在北方耕牛没有南方那么紧缺,吃一些上了年龄的老牛还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经过这半个月的大操练,渤海军队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已经将在战场所见所闻所经历转化成了自己的经验,在训练中针对战场上碰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弥补不足,而像张义这样的新兵变化更是巨大,在安江顺“练为战不为看”的口号下,渤海军各级军官加强了搏杀训练的难度,尽量让搏杀训练和配合训练接近实战难度,据渤海军主簿孙磊统计,这半个月的大操练全军损坏的木刀木枪超过十五万把,就这还只是都督府准备的训练武器并未包括将士们自己准备的木刀,由此可见训练之强度和难度以及将士们的努力程度。

    见到全军上下如此用心刻苦的训练,安江顺很是欣慰,如此才没有辜负他给出的福利和待遇嘛,在训练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是十二月七日,安江顺当着全军的面表扬并且提拔了几个在大操练期间表现优异的基层军官以及一些普通士卒以此激励那些没有得到嘉奖的将士在未来能以更大热情投入训练。

    唯一让安江顺不满的地方就在于这古代没有大喇叭,光靠嗓子吼确实有点儿累人有点儿伤嗓子,“还好兄弟我练过。”安江顺一边走下点将台一边在心中对自己说到,咸吃萝卜淡操心,自己这一天天的在想什么呢,安江顺使劲摇了摇脑袋将脑海中有的没的用力甩出了脑袋,然后对身后的霍宗说到:“你准备一下,明日我们去辽州。”

    “是。”霍宗将安江顺的命令记下,作为亲兵统领他不需要知道安江顺去辽州干嘛,他要做的就是安排好沿途的护卫工作,经过这一年的经营建设,在安江顺的命令下,从渤海城通往各个县城、镇子的官道进行了扩宽和加固,渤海军境内所有官道每隔一百里设置下驿站一个,两百里设置上驿站,下驿站配有从九品驿丞一人,流外衙役十五人,良马十匹,驽马二十匹,上驿站有正九品驿丞一人,流外衙役二十人,良马二十匹,驽马三十匹,极大的便利了渤海百姓出行,也令官府的运作效率提高了数倍,当然这样的驿站也只有直达各个城池的官道上设有,通往偏远乡镇的道路尚且没有普及,一来没有必要,而来,渤海境内地广人稀若是通往每个镇的官道也要建设大量驿站人力物力财力需求太大并不是当下渤海都督府财政收入承受得了的工程。

    十二月八日,安江顺将手上工作交给了程野,自己带着霍宗以及亲兵营一百骑兵亲卫出城向西一路前往辽州,此前辽州县令送来公文称辽州的造船厂已经成功造出了楼船,此次前往辽州安江顺一是为了看看这辽州的造船厂制造的楼船是否能够达到实战效果,同时辽州自从划入渤海都督府治下后,安江顺还未曾去辽州看过,这一次去辽州也是为了真实了解一番辽州情况,现任辽州县令虽是安江顺一手提拔的马通,但是安江顺心中对马通的信任还是留有余地的,人都是私心的,这一次前往辽州,安江顺还打算待接近辽州后,自己与霍宗先行乔装打扮成普通商人进城看一看情况,算是对马通的一次考验,若是此次突击检验证实了马通以往送往都督府的公文汇报完全属实,那也就证明安江顺从今往后可以完全相信马通此人了。

    由于此次前往辽州没有什么要紧事,安江顺也没有过分要求行进速度,来往辽州能在新年前赶回渤海就行,出了渤海城后,安江顺一行以正常的马速顺着官道南下,沿途观赏北国风光,冬日的大雪已经初现峥嵘,官道来往行人马匹不少,积雪已经被压实,倒也没有对安江顺他们造成什么阻碍,自从安江顺入主渤海后,渤海境内的官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仅进行了扩宽,道路两侧也修建了排水渠,看着沿途官道确实是按照自己的要求修建,并且沿途乡镇衙役也在每日进行维护,第一天安江顺一行经过了辽源,此时的辽源县令早已经换了人,经过这半年,辽源县城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人流量明显增加,百姓脸上也露出了幸福感,见此,安江顺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一旁的霍宗看到安江顺年纪轻轻的脸上露出了超乎他这个年龄的思虑,霍宗就不免有些感到奇怪,自家都督是太过成熟还是太过成熟呢,走在前面的安江顺如果知道身后的霍宗就在刚刚那一瞬间考虑到了这些事情肯定会对霍宗讲我两世为人加起来比你可老多了。

    行走在辽源城内,安江顺不由得点了点头,新任辽源县令做的不错,不到半年时间,新任辽源县令就能将辽源发展成这样,看的出来这任县令是在用心治理地方,对这样的地方父母官,安江顺就很满意,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真心为民真心做事的官员。

    安江顺对身后的一个专门负责记录命令的亲兵讲到:“将辽源县令记在册上,待回到渤海后对其作出嘉奖。”

    “是,都督。”

    进城前,安江顺特意让大队亲兵赶往了辽源西边最近的驿站,而他只带了霍宗以及两个亲兵换上平民服装进城,所以辽源县令吴凡并未得到安江顺进城的消息,等到大半个月后,吴凡收到了来自渤海都督府的嘉奖令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家都督早就来过辽源逛了一圈,对自己治下情况那是了如指掌。

    安江顺并未在辽源县城停留太久,中午到的,申时刚到就出城汇合了先走一步的亲兵队继续南下,虽说不赶时间但是也不能在其他地方浪费太多时间不是,毕竟他还要在新年到来之前赶回渤海,召开除夕茶话会。

    从辽源县城出发,安江顺一行在十二月十日这天下午赶到了铁岭县城,到这儿就算是进入了原辽州府治下,不过现在铁岭也从辽州治下划出作为下县直接听从都督府命令,此前安江顺数次来往于营州由于赶的急还从未在铁岭停留过,此次到了铁岭已经是下午,安江顺干脆选择在铁岭住上一晚,实地考察一番铁岭治理的如何。

    很明显,铁岭县和渤海周边的几个县还是有一些差距,毕竟铁岭以往只是一个小小的下县城,哪怕是单独划分出来后也因为距离渤海辽州这些达成较远,人流量很少,加上又没有什么特产,在古代,铁岭县这样的县城有很多,如何发展这样的县城确实是一个大课题,安江顺现在也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好在这北方什么都少就是地多,而且是非常肥沃的黑土地,没有特产,那就大力发展农业种植。

    安江顺企图将北方发展成为大唐的下一个粮仓,到未来能够为南方关中等地提供来自北方的粮食,如此一来铁岭就有了自己的优势,因为铁岭县城靠着辽河,水源丰富,在铁岭县城周边走了一圈,安江顺让负责记录的亲兵在记录薄上记下铁岭县需要扩建水渠的记录,等开春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后,就开始实施此次计划,不仅是铁岭,还有其他各县凡是靠近河流的都要大力修建水渠,使得得到灌溉的两天增多,也好减轻百姓浇灌庄稼的难度,同时也是为了缓解水灾,大力开发荒地,极其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安江顺可不想几年后自己治下到处都在爆发洪水灾害,建设水渠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河水流量,洪水泛滥的时候也能分流降低水位,所以修建水渠是一件一举多得利民利国的好事,安江顺自然要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