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181章:圣旨到
    回到都督府,安江顺让所有人都散了,霍宗、彭氏两兄弟三人正在府库那边监督宝藏入库,岳云也在,宝藏入库的过程中没有让任何渤海军士卒参与,全部是轮换的契丹部落骑兵在霍宗率领的亲兵队监视下送入府库,每送入一箱,彭宇都会仔细的检查登记,要送往长安的单独放在了一个库房,其余的金银送入了府库最深处的一间地下暗室,暗室周围包括低下已经紧急使用铁板完全封了起来,这也是安江顺前世看小说看出来的后遗症,总是觉得有人能从其他地方打地道进入金库将财宝盗走。

    在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入地下金库的霍宗走到一盏油灯前轻轻一扭,金库右侧的墙壁传来一阵钢轮嘎吱嘎吱的响声,墙壁出现一道一人高的通道,这就是霍宗回到渤海这些天做的事情,经过仔细考察过后,霍宗将安江顺的个人秘密私库建在了都督府后院的底下,通过一条地道和府库底下金库相连,待财宝全部转移后再将地道机关破坏,如此就算以后有人进入了府库金库也不会察觉到地下的秘密。

    对霍宗的安排,安江顺还算满意,毕竟放在其他地方安江顺也不太放心,这可是超过百万两的金子,还有两百多箱的白银,在这样的情况下,安江顺内心深处守财奴的性格爆发的淋漓尽致,霍宗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钱财的安全也满足了安江顺内心深处的欲望。

    回到自己的家中,安江顺卸下已经穿了大半个月的甲胄,这时候下人已经将洗澡水准备好了,安江顺穿着家居服走进洗澡间,一脚跨入澡盆中,躺在澡盆中,安江顺长舒一口气,舟车劳动近两个月时间,这是最舒服的一天了。

    有下人不断添热水,安江顺在澡盆中待了半个时辰,身上的皮都搓掉了一层这才慢慢起身搽干净身上的水滴,穿上家居服,披上毛皮大衣,安江顺回到卧房躺回自己的床上,安江顺这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安江顺两世为人都有认床的习惯,这一世到处奔波征战,安江顺这个习惯才有所改善,没办法,人总是会去不断适应环境的,四处征战的安江顺也只能慢慢的改变自己的习惯。

    第二天早上安江顺睡到了日上三竿才慢慢起床,他第一次打破了自己的习惯,起床后,彭宇霍宗两人一起来到安江顺身边汇报昨夜的情况,霍宗对安江顺说到:“都督,所有财宝已经入库,秘密库房也放入了都督府地下的密库,一共九百一零箱黄金,三百箱白银,以及十箱珍宝也全部存入了密库。”

    “甲胄已经直接送往工坊交给铁匠坊的工匠修复,铁匠坊总管给出了一个大概时间,这一批七千具甲胄五十天内可以修复完毕。”彭宇也对安江顺汇报到,安江顺点了点头,他对霍宗说到:“送往长安的珍宝白银必须要给我看好了!出现任何意外拿你是问!”

    “所有士卒必须每个时辰换岗以保障执勤士卒有好的精神。”

    用过早餐,安江顺又找来了程野岳云等人,安江顺对岳云说到:“骆尚书给我的信中提到一件事情,此次护送财宝南下可能会由我亲自领兵护送南下,只不过圣旨还需要些时日才会抵达渤海,宝藏暂时还要存放在府库,既然骆尚书提到了此事,这件事多半都是真的,所以接下来半年我可能都不会在渤海,二哥,这一次就只有我一个人南下了,我们两人必须要有一个人在渤海镇守。”安江顺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程野,程野也离家不少日子了,安江顺也知道程野很想回家,不过这一次他是必须要南下去长安的,他和程野两人一正一副必须有人留在渤海此次就能是程野留在渤海,其他人安江顺也不能完全放心,霍宗李成两人安江顺倒是放心,但是两人分量却不太够,若是有突发情况发现霍宗和李成都无法挑起大梁,只有程野才能代替安江顺留守渤海。

    程野摇摇头宽慰到安江顺说到:“安郎,我没有什么,将宝藏平安送到更为重要。”说完程野还对安江顺说到:“而且,我与我家那老爷子关系你又不是不知道,回家也只会被他骂。”

    安江顺又给岳云程野等人说了一下接下来发展的重心,靺鞨人已经大败了,高句丽高陵大军也被重创,两个方向的敌人目前都没有了威胁,接下来一两年渤海将迎来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安江顺对几个人说道:“此次我们得到了大量钱财,这些钱财不能随意动用,我们要将其用在关键地方,目前我渤海军队建设已经足够,接下来两年我们的重心也有从军事转向农业和商业还有手工业,有粮草才不会饿肚子,商业发达我们才有钱财养军队,手工业关系着各种器械制造,兵刃甲胄打造,所以这个三个方向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

    “都督,你有什么想法?”

    “培养工匠,要发展农业就要有大量农具,工匠多,技术上去了我们才能造出更多更好的农具,也才有更多商品可以投入市场活跃市场……”安江顺一番现代商品经济理论讲几个人说的晕乎乎的,到最后不管他们有没有听懂,大家都对安江顺的话表示了认同,虽然大唐朝廷的人一向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耐不住安江顺这一番分析之后让众人明白只有将商业贸易扶持起来之后,市场活跃了,买卖总量上去了,他们收上来的税收才更多。

    安江顺已经话说的这么明白,岳云几人要是再听不出来安江顺是什么意思就真的有愧于自己的智商了,事实也证明古人不是智商不够,也不是不懂得这些,而是他们的视野被局限,安江顺的话就像是给众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一样,原来发展商业如此有用,安江顺最后用了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总结自己的话那就是有市场才能让物资流动起来,农民才能买到农具才能卖出地里的产出,让那些商人去挖矿这样才能节省朝廷的人力物力……近一个时辰的商讨后,安江顺确定下最后基调,待春播开始后,由都督府出资资助家中困难的老百姓,不管是农具还是种子,又或者是耕牛,安江顺现在有钱了啊,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三天后,从长安来的天使终于到了,又是安江顺的老熟人高力士,见到是老熟人,安江顺心中非常高兴啊热情的招待了一番高力士后,既然是熟人,高力士也不讲那么多礼节了,直接将圣旨交给安江顺,不过此次高力士来渤海的任务不单单是宣旨,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陪同安江顺一同护送珍宝白银南下,不然你见过有那个天使会有两百名精锐千牛卫护送的。

    见高力士身边跟着两百千牛卫的时,安江顺就已经明白高力士这次不仅仅是宣旨而且还兼任钦差,他对高力士就更热情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高力士那对安江顺是相当的满意的,他也算是李隆基身前红人,到了很多地方代天宣旨,但是能像安江顺这样对他的地方封疆大吏那只有安江顺一人。

    “安郎,哥哥我就这么给你说了,你这一次可是令陛下龙颜大悦啊,这么多白银还有稀世珍宝,临行前,陛下还让我给你带个口谕,说是这次你护送财宝回长安,陛下一定重重的赏赐你,说不定安郎你又要创造历史了,成为我大唐开国以来最年轻的三品大员了!”高力士喝多了嘴巴又没有个把门了的,直接在酒桌上就开始对安江顺好一番恭维,安江顺心中也是非常震惊,如果高力士没有骗他的话,此次南下长安他说不得真会成为三品大员,不过此前自己和李隆基有过约定要好好经营北方,这皇帝也不可能将自己调回南方,那呼之欲出的他未来的职位就只可能是一个了,那就是安东都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安江顺不仅要打破年龄最小的三品武将,而且还要成为大唐历史上第一个不是宗室的四方都护,这个殊荣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这只能说明皇帝对他是真的信任,得君如此信任,纵然是安江顺也被感动,也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内心以最大的热情以报李隆基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