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03章:渤海精锐带来的震撼
    安江顺缓缓的打开了略微有些生锈的铁箱子,当箱盖被打开的那一瞬间,连同李隆基在内的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呼吸变得沉重起来,所有人都被箱子里面静静躺着的一块宝玉震惊了,哪怕是当皇帝的李隆基见惯了稀奇珍宝也被安江顺手中的宝玉震惊了双眼。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李隆基不由得说出了一句屈原对和田玉的赞美,“纵然是这样也无法道尽此宝玉之美。”

    “陛下,这块宝玉就是微臣真正要要献给陛下的宝物。”

    “秦时有和氏璧传天下为传国玉玺,然则史书中却未对和氏璧有过描写,今日安都督献上此等宝玉,陛下,昔日有卞和献和氏璧,今日我大唐有安都督献此宝玉,此乃吉兆!”一旁的宋璟立刻说到,周围的大臣见宋璟拍马屁顿时惊得下巴掉了一地,谁说这讲原则的老家伙就不会拍马屁了,你看看人家宋璟这马屁拍的多么有水准,让任何人都说不出来不对,不仅让李隆基龙颜大悦而且也拉拢了安江顺,顺带着还增强了安江顺心中的好感。

    一旁的安江顺也愣住了,不是说这宋璟不苟言笑,没想到拍起马匹来也是一个高手啊,安江顺也赶紧说到:“微臣此番无意发现高句丽王室遗宝,乃是圣上洪福齐天照拂微臣,这才让微臣撞破了高句丽人阴谋,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高句丽王室遗宝,这一切都是在圣人洪福照拂之下,若不是如此以微臣这十来年之运势怎么会有如此好运。”

    安江顺的话顿时引起了周围国公的笑意,李隆基也忍不住笑了,在场所有人除了李隆基所有人都四十五岁了,安江顺今年不过十八,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个小辈儿,没有长大的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屡次建功对大唐有着巨大的贡献,很多时候他们都忽略了安江顺的年龄,此时安江顺这番话,所有人才反应过来,安江顺不过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

    李隆基甚至有些亲昵的上前两步拍了拍安江顺的肩膀:“这两年倒是朕忘记爱卿弱冠之年就肩抗重任,真是辛苦爱卿了。”

    “微臣深受陛下信任,深受大唐恩德,为大唐为朝廷为陛下用命乃是应该。”安江顺九分真心一分心虚的说到,人嘛都是有虚荣心的,安江顺这么努力也是为了给自己嘛。

    李隆基拿起箱子中的宝玉仔细把玩好一阵这又才递给宋璟几人让他们几位国公大臣欣赏,好一会儿魏长林这老小孩这依依不舍的将宝玉还给李隆基,此等宝玉也只有李隆基这位圣人才能拥有,李隆基接过宝玉然后递给高力士,让高力士好好收好送入皇库之中,从李隆基的举动也能看出他对高力士的信任的,安江顺暗自点头,自己和高力士交好这步棋确实没有走错,日后宫中有重大消息也好有个人及时给自己通风报信。

    将宝玉收好,安江顺要给李隆基介绍了一番车队中的白银和珍宝,随着渤海士卒将白银和珍宝全部搬到朱雀门前的广场一箱箱的全部打开后,广场上所有人的眼光都被安江顺的大手笔震惊了,崔青这些敌视安江顺的人也不由得对安江顺此举所震撼和服气,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大气愿意将这么多的珍宝白银献出。

    看到广场上来来往往的渤海士卒,李隆基也算有过亲身带兵的经历,见渤海士卒来往马车和广场之间进退有序,士卒行进自然成伍,李隆基心中有些震撼,这才是真正的精兵。

    李隆基出声问到一旁的安江顺:“安卿不为朕介绍一下你麾下精锐吗?朕可是听闻蒲州一战你麾下两千五百精锐对战贼寇与突厥骑兵共计四千余人呢,不到一个时辰就击溃所有敌人,实乃精锐啊。”

    能被挑选出来袭击安江顺的不明军队以及突厥精骑那肯定是各方势力的精锐,而渤海士卒在两倍于己的精锐突袭下还能击溃敌人,自身损失不过半数,这样的战绩足以令渤海军在整个大唐扬名。

    “回陛下话,此次护送珍宝之军队乃是臣从渤海八万大军中精挑细选的两千精锐,其中五百精锐骑兵、两百重装陌刀兵、五百轻装甲士、两百神射手……”安江顺对李隆基介绍了一番渤海士卒的构成,经过蒲州一战后,此时两千五百精锐只剩下一千多人,介绍完后,李隆基不由得点点头,安江顺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命令,仅仅两千人囊括了整个渤海军兵种。

    “安卿,让你麾下将士集合,朕要亲自检阅。”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

    “是,陛下。”安江顺领命转向渤海士卒方向下令道:“全军集合!”

    不到二十息时间,车队附近的上千余渤海士卒包括驾驶马车的马夫集合完成在原地按照兵种编制站定,在场的武将对渤海士卒的反应相当吃惊,这集合速度绝对超过大唐所有军队。

    虽然只有一千七百多人,但是整个军阵杀意凌然让周围的金吾卫以及不少千牛卫皇宫禁卫倍感压力和威胁,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千牛卫差点儿要忍不住拔出自己腰刀。

    “演练准备!”安江顺大声下令到,一千七百人立刻从集合方阵转化为战斗方阵,盾墙长枪,引弓搭箭,整齐划一的动作给周围的人展现出了战斗的艺术。

    “前进!”安江顺又一声令下,刀盾兵起身,手持盾牌,长枪兵在后长枪45°角斜指天空,后方的轻装甲士立刻分作两部作为侧翼掩护,陌刀手穿插在长枪兵和弓箭手之中,手中的泛着寒光的陌刀令人胆寒。

    “突击!”

    “交替掩护,后撤!”

    “行军队列!”

    “前进!”

    简简单单的演练让李隆基等人看到了渤海士卒之间的默契配合,整齐划一的行军步伐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他们看到了什么,眼前一千七百余人的渤海士卒竟然步伐一致,没有一个人出现错误,铿锵的步伐一步步的直踏在众人心上,化作四个字震撼人心,魏长林这样领兵作战十数年的老将都不知应当如何形容自己心中想法,这样的精锐若是不大胜仗,什么样军队才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