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26章:限佛令
    《本章观点仅限风雨个人想法,若是看官觉得不对尽可跳过本章》

    龙椅上,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真是没想到小小的一个佛教竟然有如此危害。”周围的大臣也不断附和李隆基的话,作为帝国最具有眼光的一群人,以前是他们没有看到佛教的弊端,现在经过安江顺的提醒他们也认识到了佛教在未来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要加以限制才行。

    大殿下站着的安江顺心中不屑的想到,要是让你们知道地球历史上的中国佛教在南北朝时期以及到了现代的发展变化,不管是敛财以及土地集中和壮丁劳动力的流矢等等问题你们就不会是现在这副模样了,恐怕立刻就要和地球中国古代的梁武帝一样直接开始灭佛,而不是在这里讨论限制佛教和利用佛教。

    “臣以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天下宣布,佛寺土地僧侣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缴纳赋税!”

    “没错,长期以来,这些佛寺土地不缴纳赋税,僧侣不服徭役,一些百姓将自己的土地归在寺庙之下,长此以往朝廷得少收多少赋税,还有出家之人多为成年壮丁,这些壮丁的流矢不仅让朝廷损失了一部分兵源同时也令一些土地因没有劳力耕作而荒废。”

    “安侍郎所说没错,以前我等还未注意到这些问题,今日听安侍郎提起才恍然大悟,朝廷必须限制佛教发展!至少不能让佛寺继续享有特殊地位,佛寺土地必须课税,僧侣也要服劳役!”

    在安江顺的建议下,宋璟等帝国重臣接受了佛教的发展将会极大的影响帝国的发展的说法,不过作为帝国最高层他们也必须要思考平衡问题,无缘无故的对限制佛教打压佛教毕竟会落人口实,在宋璟、骆耿羿,薛良吉等人的商议下,李隆基最终决定先由他下旨取消了全国佛寺土地不课税的特权,如此一来,同时李隆基还颁布赦令赦免天下所有浮浪人,只要在开元八年一月一日之前,全国所有地区浮浪人都可以在所在地官府登记以此减少出家为僧的人,以往许多浮浪人为了躲避官府追查充军的后果纷纷选择了剃度出家为僧。

    随着李隆基一连两道圣旨的颁布,全天下所有有识之士都能从中读出来自当今圣上对佛教的限制,对此大部分的大唐百姓并没有发表任何看法,毕竟这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有一部分已经成为虔诚的佛教徒的百姓对李隆基的圣旨表示了一些不满,在他们心中佛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出仕的,佛寺里面那些大师更是帮助他们超脱的存在,怎么能让这些大师也缴纳赋税呢?

    对此,大唐上层已经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表示对李隆基从开元八年起征收天下佛寺名下土地课税的圣旨的支持,尤其是长安城中的那些大佛寺名下土地更是不少,这些土地一部分是佛寺自行购买的,一部分是富裕的信徒捐赠的,还有一部分是一些百姓将土地挂在了佛寺名下,缴纳比朝廷低的赋税的租子。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长安城中的大慈恩寺在长安周边有上万亩土地,大慈恩寺不过数百僧众,平均下来每名僧侣有超过三百亩的耕地,这么多的土地大慈恩寺的僧侣肯定种不过来,那么他们就将耕地租给了一些无地的农民一次牟利,还有大慈恩寺每年收到的香火钱,看看那些佛祖金身就知道这些僧侣有多么的富有了。

    对此安江顺只有不屑两个字,出家人,这就是出家人,说到底还是绝大部分出家人还是摆脱不了俗世红尘,而且安江顺对中国佛教最不满的一点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故,据说这个典故好像就是发生在唐朝,不过安江顺对此并不关心,他只关心这放下屠刀的荒谬言论,是的,没错,也许佛教推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只是为了劝人向善,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理念却适得其反,想想也是,一个恶贯满盈的大恶徒杀了十几个人最后躲进了佛寺说是感受到了佛祖的教诲已经悔悟了知道自己错了,然后就可以不惩罚他了吗?这不是扯淡吗?

    还有前世安江顺看笑傲江湖的时候,那啥,田伯光这个淫贼不知道糟踏了多少黄花大闺女结果呢?醒悟了悔改了?还成恒山派的人了,哪那些曾经被糟踏的姑娘又该怎么办呢?

    这也是为何安江顺对本土佛教有不满的原因,正是因为佛教这些思想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普及,但这佛教偏偏就要普及,你说这佛教出家为僧六根清净的思想普及了,这社会还怎么前进?都出家了,不结婚了?不生孩子了吗?这不都是扯淡吗?没有下一代哪里来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李隆基等人经过安江顺提醒也发现了这个以往他们没有重视的问题,好在现在的大唐佛教发展的还不算特别迅速,只有在长安以及关中地区比较流行,至于其他地方,佛寺还不算太多,毕竟此时的大唐还是盛世,大唐百姓还没有经历地球历史上那个大唐所经历的安史之乱的毒害,生活还算不错,也不会想不通切皈依佛教。

    限佛令对大唐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是有利的,不过这也给安江顺个人来说则造成了一些麻烦,他尊敬的岳母大人卢氏就是一个信徒,听说安江顺在朝廷提出了限佛令的时候,卢氏可是好几天没有理安江顺,安江顺不得已通过卢芳烟给卢氏做了好几天的工作,这才说通了卢氏佛寺的一些危害,同时也说明了他不是敌视佛家,而是对一些佛家的理论有些不满,如果只是单纯的信仰佛祖他并不反对,不仅不反对而且还非常支持。

    另外的麻烦就是李隆基颁布限佛是因为安江顺提出的建议这个消息流传出去后,这天下的佛家信徒以及僧侣对安江顺那可是极其的不满,李隆基是皇帝没有人敢招惹,但是安江顺却经常遭到一些虔诚信徒的围堵。

    随着限佛令的扩大以及深入,连香客捐赠香火钱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围堵安江顺的激进信徒与僧侣越来越多,这天安江顺进宫的路上又被一大群僧侣和信徒拦住了,当着众多百姓的面,安江顺又不能下令卫队使用武力,安江顺大喝一声,然后在朱雀大街上当着上百个佛教信徒的面说了一句:“释迦摩尼昔日割肉喂鹰,你们这些信徒呢?如今我大唐虽为强大,但是四周敌人也是不少,如果你们的佛祖真的有用,那你们怎么不让佛祖去劝导那些与我大唐为敌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让他们不与我大唐为敌呢?若是佛祖做不到,你们又做不到,那这佛我又为何要信!”

    “还有你们这些僧侣,你们一个个的说的好听是出家人!那你们要这么多钱干嘛!真的是为了给佛祖立金身吗?那剩下的钱呢?怎么不见你们拿出来救济天下百姓,哼!昔日十三棍僧救唐王!那么今日呢,你们怎么不去帮我大唐将士戍边卫国!还有你们又为我大唐做出了什么贡献呢!不服徭役,不交赋税,说得好听叫做一心避世?说的不好听这就是逃避!对国对圣人而言你们此举乃不忠,而据我所知你们当中部分人父母健在,你们就这样出家了,父母由谁来赡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们就这样剃光了?我大唐以孝治国,你们不思孝敬父母,又为给家族留下血脉,此乃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徒我安江顺又为何要尊重你们!又为何不能限你们!”

    ……

    安江顺在朱雀大街上的一番讲演震撼人心,周围围观百姓不管是不是信徒还是普通百姓都被安江顺的发言震撼到了,就连皇宫中中的李隆基听说安江顺被一群激进信徒僧侣围在了前往皇宫的道路上本打算让金吾卫前去解救,结果派去的人回来后汇报安江顺都督在朱雀大街上的一番讲演直接令所有僧侣羞愧,就连大慈恩寺的高僧都掩面而走,皇宫中的李隆基那是放声大笑啊,没想到自己的这个爱将连口才也是非凡啊,赶紧让人宣安江顺觐见。

    今天进宫的安江顺是来跟李隆基告别的,他准备这两日就出发返回渤海了,随着时间已经步入了夏日,对靺鞨人,契丹人以及更北边的铁勒人的计划要尽早提上日程了。

    龙椅上的李隆基不由得点点头,安江顺当下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处理好北方事务,安江顺可以对自己承诺了要用两州之地作为聘礼迎娶自己的大女儿李月婵,李隆基对安江顺说到:“安卿,既然你去意已决,那朕也就不留你了,返回渤海前,你可还有什么需要尽可以对朕道出,朕会尽量满足于你。”

    渤海的发展非常顺利,安江顺目前也不缺什么,正当他要开口回绝的时候,安江顺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人的身影,他当即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臣想要给你要一个人。”

    听到安江顺给自己要人,李隆基好奇的问到:“是谁,竟被安卿如此重视?”

    “千牛卫校尉郭子仪。”没错,正是郭子仪,安江顺准备把这里在地球历史上的自己前身的宿敌一代名将先行拽拉到自己的麾下,也算是增强渤海的人才储备,毕竟现在的渤海军队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些可以单独领兵的大将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