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81章:国内城大捷
    开元七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阳光渐渐昏暗,太阳的余晖照耀着整个长安城让长安城显得无比辉煌,东西二市的商人还有小贩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马上就要闭市了,归家的人形色匆匆,想要敢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回到自己家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又美好。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个宁静,一员骑兵骑着战马从东向西经过东市坊门,熟悉的唐人都知道,这身背这红色令旗的驿使身上斜挂着文书袋,这是八百里加急,驿使一边催马疾驰,一边还在大吼:“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国内城大捷!”

    “大捷!大捷!”

    “国内城大捷!”

    “国内城?”街道两侧围观的百姓奇怪的问到旁人,这国内城是何地?张三嘲笑着一旁的同伴说到:“国内城你都不知道,我给你说吧,这国内城是渤海大都督安江顺治下边城,在一名为鸭绿水之江边,据说这国内城还曾是高句丽国王都呢。”

    “原来是安江顺大都督又打胜仗了啊。”同伴恍然大悟模样的说到,原来是安江顺打胜仗了,一瞬间周围的百姓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要是安江顺大都督打了败仗那才奇怪呢,在长安人眼中,安江顺那就是战无不胜的军神。

    “我可听说了,此次新罗、高句丽还有一个叫做什么倭国,对就是倭国,这三国联合进犯国内城,而后北方又传来了突厥人再度进犯之消息,安都督只能依靠渤海之军以对三国之兵锋,原本朝廷那些官老爷都觉得国内城之战将会异常之艰难,谁知道安都督反而最先结束战事还取得了大胜。”

    “你怎么知道就是大胜了。”

    “不是大胜会以八百里加急文书吗?”

    “言之有理。”

    “张三哥,这些事情你从何得知啊,这可是朝廷大事。”陈牛问张三,张三一脸骄傲的说到:“我从弟在当朝宋阁老府上当差呢,这些事都是从他哪儿听来。”

    “张三哥,何时为小弟引荐一番你家从弟如何?”

    “包我身上了!”张三拍着胸脯说到。

    “圣上,圣上,国内城大捷啊!”

    太和殿内,李隆基正在批阅奏折,大内王总管疾步走到李隆基身边,将一封用火漆封好的战报呈递给李隆基并且说到:“陛下,这是安都督从国内城发回之八百里加急,安都督在国内城取得大捷。”

    “大捷?”

    “正是,驿使一路疾驰嘴中不断大吼国内城大捷。”

    闻言,李隆基迅速拆开手中的公文战报,能让安江顺以八百里加急送回之公文战报,也应是大捷,若不是如此安江顺也不会用八百里加急送回一封普通公文。

    “好!好!好!”李隆基迅速看完手中战报,连叫三声好,他对王总管说到:“安江顺在国内城取得了大胜,击败三国联军主力,活捉倭国井下大晴,新罗副帅朴新哲,高陵与新罗统帅伍鸿畴两人落荒而逃!”

    “如今,朝廷也可以放开手应对突厥人了。”李隆基对王总管说到:“朕在朝会上曾言渤海有安江顺坐镇定然安然无忧,可这朝中诸大臣非是不听,此前还数次研讨要给渤海增兵,然则这天寒地冻时节,这大军岂是说开拔就能开拔,如今安卿仅靠渤海之兵便将三国之联军击败,此次朕倒要看看这朝中诸大臣将之如何。”

    “安都督可谓当朝名将,老奴也曾与安都督有过交谈,以老奴看这只要是行军打仗就没有安都督不能解决之事……”

    “就是伤亡太大。”李隆基哀叹一声:“这都是我大唐好男儿啊,两万余将士战死,还有两万将士身负重伤,此战安江顺之渤海军队算是元气大伤了。”

    “是啊,渤海本就地广人稀,安都督训练十万精锐着实不易,此战渤海军队损失如此之大,短时间内恐怕无力继续南下了。”

    “朕以为开春后,安江顺定会领兵南下。”李隆基笃定的对王总管说到。

    王总管并不懂得行军打仗,见皇上如此笃定,王总管有些不解的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李隆基自信的说到:“安江顺的渤海军伤亡惨重,但三国联军伤亡更大,精锐损失殆尽此时正是趁胜追击彻底覆灭高句丽之机会,同时此次三国联军如此大规模进犯国内城,以安卿之性格定会复仇,也因此朕以为安卿开春后定会即刻南下消灭高陵之高句丽残余势力。”

    “陛下英明。”

    ……

    当李隆基收到来自国内城的捷报的时候,安江顺此时也正在返回渤海城的路上,已经进入隆冬的北方天空飘扬着鹅毛大雪,地面的积雪已达一尺厚,跟随安江顺返回渤海的人马并不多,只有几千人,其余军队都留在国内城驻守以及看管俘虏等等,此战渤海军阵亡了两万三千余名将士,受伤将士人数高达三万五千人,可以说整个国内城军中只要是近战兵种几乎人人带伤,也就还有卢文涛的半个五师以及郭子仪的陷阵营情况较好。

    好在渤海士卒的盔甲防护好,重伤的只有五六千人,加上此时又是冬天,伤口感染发炎的几率较低,这才没有伤病大量死亡的情况,另外就是安江顺“先进”的医疗理念,在他的强令下,包扎伤口的绷带也必须丢进大锅中用开水煮以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包扎伤口前伤口必须要用烈酒清洗伤口给伤口消毒,三万余伤兵所需要的烈酒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一时间国内城中的烈酒被军队买完,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城百姓都只能喝浊酒来解馋。

    安江顺也密令九州商行大量往国内城运送将军醉,此酒乃是整个渤海最好的烈酒,比一般酒家根据安江顺的蒸馏秘方酿造的烈酒品质要更好,度数也更高,消毒效果更好,数万伤兵的后续治疗需要的大量药材也在紧急的调运中,好在如今的渤海雪橇已经普及了,茫茫大雪并不能成为运输的阻碍,反而比没有下雪的时候跑的更快一些,毕竟雪橇在雪地上的阻力远比木轮在平地的阻力要来的小,而且渤海也不缺马。

    坐在一匹驽马拖拽的雪橇车上,彭宇高兴的对一旁的安江顺说到:“都督,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开开心心过上一个好年了。”

    “是啊,来渤海也有两三年了,今年总算可以安生的过上一个好年了,告诉兄弟们,加快速度,争取在明天日落前赶到渤海城!”

    “好嘞!”彭宇兴高采烈的说到:“兄弟们,都督有令,加快速度,明天日落前赶到渤海城!”

    “是!”

    在安江顺的命令下,队伍行进速度再次加快,雪地上只留下无数的车辙印向后来者说明这里刚刚有一支庞大的队伍经过。

    夜晚,安江顺等人宿营在一个避风的山谷中,为了保暖,安江顺让人在周围的树林中砍伐大量木头利用木头和积雪搭建屋子,这可比单纯的行军帐篷要来得更暖和一些,再在营地内燃起大量的篝火让给周围的将士带来了温暖,虽然现在地处渤海腹地,但整个营地还是按照标准的战时准则扎营安排警戒,随时随地让自己处在敌情之下,这是一支精兵应有的素质。

    第二天一大早,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原本寂静的营地立刻变得沸腾,安江顺和程野围着篝火看着行军锅中的肉羹,安江顺让彭宇从包裹中拿出几个被冻得硬邦邦的炊饼用树枝串起放在火堆上加热让炊饼变软。

    一碗肉汤下肚,整个人就感觉活了过来,活动活动有些僵硬的身子,安江顺对彭宇说到:“一炷香后准时出发,日落前必须赶到渤海城,某可不想今晚还在野地宿营!”

    “是,都督!”

    十二月四日日落前,安江顺一行终于赶在了日落城门关闭前进入了渤海城,听到自己爱郎平安归来,来不及梳妆打扮的李月婵飞快的跑出了都督府,“砰”的一声,刚刚跑出都督府大门的李月婵一头撞在了一个人怀中,李月婵正要怒斥来人的时候,抬头一看来人却正是安江顺。

    “傻瓜,怎么不披衣服就出来了。”安江顺摸了摸李月婵的小脑袋,赶紧将自己身上的披风脱下披在了李月婵身上,感受到爱郎的温度,李月婵眼泪立刻唰唰的流了出来,不过嘴上还是不饶的说到:“要你管,本公主就喜欢这样!”

    “嘴硬!”安江顺用手指轻轻一弹李月婵脑门:“走,快进去,外面冷!”

    “嗯嗯。”沉浸在爱郎平安归来的李月婵满心全是喜悦,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眼神,此时在她的眼中就只有安江顺一人,怀抱着李月婵走进都督府,安江顺转头对身后众人说到:“各回各家,给你们一个月假!尽情放松去吧。”

    “是,都督!我们绝不会打扰你与长公主!”

    “滚滚滚,全都给我滚!”听到程野等人的调笑,安江顺脸色一红立刻笑骂到众人让他们滚,好家伙,胆肥了,敢调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