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大唐东北王 > 第286章:修运河?
    “安郎,那你以为我大唐应当以何为本?”前往中心坊市的路上,李月婵问到安江顺。

    安江顺想了想,对李月婵说到:“某认为,发展农业确实为我大唐治国之本,但手工业商贸也不能忽略,婵儿你想想,如果没有好铁匠农民何来好农具劳作,如果没有商人这物品如何流通,农民如何将粮食卖出换来生活用品……这手工业,商贸发展了,农业也就能得到更好之发展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李月婵的小脑袋点个不停,虽然她没有完全听懂安江顺的话,但是这并不妨碍她理解安江顺的大概意思,安江顺话里的意思其实也很清楚,那就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能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这些当然也得益于安江顺前世经验,要是没有前世那些经验,安江顺他和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也没有任何区别,还不是一样的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的收入。

    “好了,我们快到了,这里是第一个推到坊墙的居民坊,也是我渤海模范街,余下城区都是模仿这里进行改革。”安江顺对李月婵介绍到,“当初我就看着这些坊墙又不好看又影响居民来往,加之城内只有一个市场,百姓日常生活多有不便,我干脆就下令将坊墙全部推倒让百姓在坊内做买卖,并且规范他们,这样看起来既整洁又方便百姓生活,同时还便于衙门管理增加了税收,一举三得啊。”

    “你看这些小推车都是统一制式,所有商贩不管是菜贩还是卖炊饼都必须在衙门登记在册否则不许上街,而且他们只能在规定地区做买卖不能随意摆摊,若是开门做买卖也必须在衙门登记在册,每三月衙门上门核实账目。”安江顺对李月婵说到:“渤海城虽地处北方边疆,但这里是北方边疆最大城,又是都督府治所,百姓不少,城内只有一个市场无法容纳城内所有商贩,与其让他们在各个民居坊散乱经营还不如将之规范,限定在坊内特定区域。”

    跟在安江顺身旁,今天李月婵可是见识了不好,一路走来,李月婵也看见了渤海城已经将所有坊墙拆除,一些商家在临街做生意,什么茶叶行,衣帽行,首饰行应有尽有,昨日李月婵只顾着买买买,一路走过去都是走马观花,今日她可是一路认真看过来的,确实这渤海城和大唐所有城池都不一样。

    “安郎,你说我如果建议阿爷也将长安城内的坊墙全部推倒如何?”李月婵对安江顺说到,安江顺赶紧说到:“不可,不可!”

    “为什么?为什么你渤海就可以,长安就不行。”

    “长安城那可是有百万人!你可不能让陛下将坊墙一次性推倒,此事需一步步来,切不可着急。”安江顺开始说教李月婵,这改革是需要一步步来的,不能太过着急,并且还将这贪功冒进的危害一一列举告诉李月婵,“长安城内上百万人,若是一次性就将坊墙全部推倒定会引起大规模混乱。”

    听完安江顺的话,李月婵了然说到:“这个我倒是没有想到。”

    “凡事都不能着急,尤其是在治国上更不能急躁。”安江顺说教到李月婵。

    李月婵冷哼一声,故作不在乎的说到:“我是女人家,我又不管这些事情,这些事情有你们男人就够了。”

    “这就又不在乎了,刚才出门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哼,本公主不管!”

    “走了,我带你去九州酒楼看看,顺便请你吃个饭如何?”见到李月婵不高兴了,安江顺赶紧拉着李月超朝着九州酒楼走去,这发展坊市城池经济的事情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不用李月婵去专研这件事情,安江顺带李月婵出来见识见识也只是想让李月婵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个大概了解,对他的思想有个大概了解,等回到长安后在李隆基面前说上话,为自己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至于李月婵能推动大唐城市经济发展这件事情安江顺可不抱有什么希望。

    “婵儿,来尝尝,这些都是北方特色菜。”安江顺夹起一筷菜放到李月婵碗中,李月婵开心的拿起筷子开始吃了起来,一顿饭吃是两人欢快,吃完饭,安江顺便陪着李月婵回都督府去了,这坊市已经逛过了,再逛下去也就那样了,这几天他可是足够累了,可不想再逛下去了,而且这几个月来,渤海军政务积压了不少,他也需要抽出时间去处理这些事务。

    将李月婵送回都督府午休,安江顺则来到了都督衙门找到岳云,这休息也休息了,是该处理积压的军政要务了。

    “都督,你来了。”

    “近来有什么要紧事需要我处理吗?”安江顺问到岳云,岳云点了点头从一旁堆积的公文中抽出两份公文递交到安江顺手中:“一份是伤亡将士抚恤金,名单已经核实,不过发放则需要都督你的批阅。”

    “还有呢?”

    “还有就是关于靺鞨郡的问题。”

    “靺鞨郡怎么了?”安江顺问到,岳云皱了皱眉说到:“铁勒人似乎有南下举动。”

    “铁勒人?南下!”安江顺吃惊的问到:“如此重大之事怎么没人给我说?”

    “此事只是推测,加之当时都督又在国内城前线督战,下官便…便只是下令让人查探此事没有向都督你禀报此事。”岳云吞吞吐吐的说到,这件事情他是做的有些欠考虑了,见到岳云这样,安江顺赶紧摆摆手让岳云不用说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情,不就是一个铁勒人嘛,成不了气候,若不是现在渤海三面受敌,安江顺随便一抬手就能将极北的铁勒人消灭了。

    “铁勒人不能直接施加军事打击,我们还是应当以军事为辅才行。”安江顺对岳云说到:“开春后派人与铁勒人接触,要让铁勒人知道与我为敌之害,与我为友之利!”

    “下官明白。”岳云将此事记在自己的公文备忘录上,安江顺开口说到:“老岳,我想凑请陛下让你担任大都督府长史,你意下如何?”

    “都督,下官何德何能能担任如此大任!”

    “废什么话,就你了,我可不想陛下从朝廷派来一个不相识之人,处起来麻烦!”安江顺打断岳云的推辞,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让岳云担任大都督府长史也是安江顺深思熟虑之后的考量,与其让朝廷派来一个不熟悉的人还不如直接让岳云担此重任,二来如此也能让岳云更信任他。

    “如此,下官便不推脱了,下官多谢都督栽培!”岳云郑重的对安江顺行了一礼,安江顺心安理得的受了岳云这一礼,这也是为了让岳云不必瞻前顾后。

    聊天的间隙,安江顺也将伤亡将士抚恤金名单迅速浏览了一遍,在公文名单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然后盖上自己渤海大都督的印章:“尽快将抚恤金发放到各阵亡将士家属手中,还有把我的话传下去,告诉下面那些人,谁要是敢动这些钱我安江顺一定让他们生不如死!”

    “下官明白。”岳云表示自己明白了,“此事下官会派专人盯着,钱财不会直接过手,账目也由三个官员互相监督。”

    “反正你看着办吧,我会以都督府名义在整个渤海境内张贴布告,公布阵亡将士抚恤金标准,哪家家属钱财部队皆可来我都督府衙门告状!”

    “如此一来定当万无一失了。”

    安江顺顺手拿起一份公文对岳云说到,“不是我说你,岳兄啊,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你怎么还在亲自处理呢?这些事情让下面人处理就行了嘛。”

    “习惯了,只要是送到都督府衙门,每份公文我都会亲自批阅,渤海有如今之光景实在是不易,我可不想因小失大。”

    “岳兄,有你在让我们在前线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辛苦你了。”

    “都是效忠圣上,为朝廷效力,谈不上辛苦,再说这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渤海少了谁都行,就是不能少了都督你。”岳云对安江顺说到。

    “少拍我马屁,我可不吃这一套。”

    安江顺在公文堆里随意抽取一些公文开始查阅,突然,安江顺看到一份公文上一名官员提议修建三条运河连接辽河、忽汗河、粟末河的建议,看到这份提议,安江顺立刻就来了兴趣,兴修水利不仅有利于这三条河流流域内农业发展,同时也加强三条河流之间的联系发展水运。

    “岳兄,你看这个提议如何?”安江顺将手中的公文递给岳云,他想听一听岳云的建议,听到安江顺询问自己意见,岳云迅速浏览一遍后说到:“都督,修此运河能灌溉更多良田,同时通过运河也能发展水运,只是这修建运河所需钱财可不是小数目啊,还有劳力问题,我渤海人口本就不多,同时修建三条运河可是需要不少壮劳力啊。”

    “壮劳力不缺,我正愁国内城数万人没处安置呢。”

    听安江顺这么一说,岳云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对对对,那么多战俘可不能白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