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七彩江湖之邪灵的诅咒 > 第九十六章 刘能的报复
    刘能回到东海水师衙门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改司马东所要求的-对倭寇采取绥靖政策,而是向倭寇做占据的乡镇,岛屿以及所有已知的据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全面的攻击,结果自然是,打得倭寇一个措手不及,丢盔卸甲,狼狈而逃,除了被赶回公海之上,就是龟缩到了几个岛屿之上,依托海峡的天险以及海盗的有利地形-负隅顽抗。

    对于司马东来说,这场大胜显然是来得很不是时候,因为朝廷的拨款都还未收进自己的腰带里,倭寇怎么能够败呢!,司马东越想越恼火,恨不得将刘能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而刘能此时的做法,明显是把自己给抛出去了,算是向司马东宣战。

    刘能第一时间给兵部和东王府各自休书一封,将对倭寇的胜果做了详细的汇报,自然,这两派人看完信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反应,一个是欣喜如狂,这封信来得真是时候,另一个则是暴跳如雷,第一反应就是捉拿刘能问罪,可转眼一想到,中午暗杀刘能未成功,再加上在臣民的眼中,刘能刚刚把倭寇赶出,正值有功在身,在百姓中声望渐起,此时再对他动手,怕是不妥,所以在未想到稳妥的办法之前,并不准备对刘能动手。

    写给兵部尚书的信:

    近日倭寇对我沿海之地肆意侵扰,所到之地,悉数被洗劫一空,我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恨不能立即出兵与这群倭寇决一死战,奈何东王爷有令再先,在朝廷的军饷未拨放下来之前,一律不可轻举妄动,但是,近日看到倭寇的行径更加地教人咬牙切齿,我等实在是忍无可忍,决定违背东王府的命令,为了百姓的安宁,朝廷的边疆永固,我部将士决议立即对倭寇发起攻击,最终经过我方将士的浴血奋战,将倭寇赶回到了公海之上,取得了对敌寇的大捷,东海水师都统特此呈上。

    给司马东的信:

    前天上午,兵部侍郎手持着朝廷的手令,命令属下立即向倭寇发起围剿,属下只能是听命向倭寇象征性地发起围剿,只不过,未曾预料的是,倭寇竟然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几个回合下来,就落荒而逃,躲回到了公海之上,这并非是属下之意,还请王爷见谅,水师都统刘能呈上。

    兵部尚书收到刘能的密函,非常高兴,一是为自己高兴,二当然是替自己的主子高兴,不得不说刘能的一份密函来得正是时候,司马东借倭寇之乱,狮子大开口向朝廷索要巨额军饷之事,已经在朝廷之上,讨论得不可开交,分成了两个对立的派别,一派主张满足司马东的要求,理由是倭寇有备而来,实力雄厚,沿海之事全得仰仗东王府,总之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没了东王府,朝廷搞不定之类的云云,而这一派的其中的几位大臣,长期收受司马东的好处,当然并不是司马东本人直接给的,而是通过一位中间人,一位政治掮客,安全稳妥地完成这一系列的事情,而这位政治掮客,不是别人,正是陈展堂与孜博,另一派则坚决反对,认为又是司马东在狮子大开口,剿灭倭寇绝对花不了这么多钱,况且此时国库空虚,作为反对一派的户部尚书,还当庭汇报了国库的捉襟见肘的余款,把花钱如流水,对钱完全没有概念的司马中,都给惊讶了一番-这么点钱,怎么够盖个避暑山庄!就算是这个时候了,司马中心里还全是自己的享乐之事,江山社稷之事,全无兴趣,而同样激烈反对的还有兵部尚书,他坚决认为不能再对司马东如此纵容,因为根据可靠的消息:司马东一直在招兵买马,招揽贤能,怕是早晚有不臣之心,要防要防!

    有了刘能的这封密函,拨款之争算是画下了句号,倭寇都被赶跑了,军饷之事自然不了了之,省下这么一大笔钱的同时,又结束了朝臣的对立与争吵,无论是司马中还是听政的太后,都很满意,便问起了刘能此人,很快就有人将刘能的生辰八字,身份背景,官场履历一一地捋了出来,太后一听,此人还是贤臣之子----又有统帅之才能,又是能够为朝廷所用,岂不是朝廷的一大幸事,当庭叫吏部尚书将刘能写进了朝廷人才储备档案里,能够写进人才档案里的人,全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何为优先考虑呢-自然是处处先人一小步,过不了几年,那就是领先他人一大步,很快,兵部尚书忍不住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刘能,并在给刘能的来往书信中,在试探性地问及了刘能的想法并确认之后,开始了对刘能的拉拢工作---这正是刘能所热切希望的。

    刘能自然对朝廷的人才档案库,早有耳闻,并且深知这对他来说,很有可能意味着什么,要是刘能一直待在东王府,那这个人才档案,对他没有什么用,可一旦跳到了朝廷,那将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快的升迁,更高的权势.....,反正是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高义与李林的死亡,司马东做足了表面的功夫,并在葬礼上表演了一段表情充沛的戏码,惹得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染,以至于神情伤感,潸然泪下,当然,刘能并不包括在其中,刘能站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冷冷地看着,刘能只是对司马东行了个简单的礼仪,恭候的话未曾说出一句,诚然这是因为在葬礼之上-不便于此,实际山并不止于此。

    司马东信誓旦旦地表示要铲除倭寇,为两位爱将报仇雪恨,但是并未刻意回避了如何铲除倭寇的细节,而在葬礼举行的一天前,也就是尸体发现之后,高义的夫人和李林的夫人,哭哭啼啼地前往东王府,说了一些请王爷做主,将凶手千刀万剐之词......一提起凶手,便咬牙切齿,要是他们知道杀害自己丈夫的凶手,就是眼前的情夫的话,也许这两位必定会有如此大的仇恨,只是稍微有点儿为难而已,又也许为难之处不是为丈夫报仇一事,而只是想要在司马东面前维持某种体面罢了,而经过司马东简单安抚之后,这两位夫人,又跟司马东打情骂俏了起来。

    司马东听到这两位小娘子说要将自己千刀万剐,又气又感到好笑,看不出来,平时温柔可人,对自己娇声细语的小娘子,还有狠心的另一面,不过司马东倒是觉得这种狠心-别有一番的趣味,一想到他人之妻变成了小寡妇,司马东就更加地心生荡漾起来,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寡妇情节吧!,只要是任何能够激发司马东欲望的东西,司马东心生向往,什么伦理道德,在他面前啥都不是,因为从小一直被惯着,从没有被教育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后果就是欲望不断地膨胀,再膨胀,而一旦欲望无法控制,只能是朝着变态的方向发展。

    司马东虽然听到这些话心有不悦,可却从没有对着美女发火的习惯或者说是先例,一方面是认为生女人的气,绝非是大男人所为,实则是对女人相当的轻蔑,司马东想一想-他们说出这些话,也是人之常情,况且他们的丈夫,毕竟是自己下令谋害的,多多少少有愧疚之意,虽然在司马东的认知里,自己不会有错,可一想到-自己因为自己做得“没错”的事情,而愧疚之时,竟然一下子觉得自己高尚了起来,这样的想法可真是奇特无比,让人匪夷所思,同时也印证着这样一句话:人性之深邃,非人脑所能理解所能洞察。

    “王爷,你叫奴家孤儿寡母的,可如何是好?”,高娘子娇声娇气地呢喃道。

    “有本王在,尽管放心,要不两位小娘子过段时间就直接搬进王府如何?”。

    “这.....恐怕有人会说闲话的”。

    “只要对外以保护的你们孤儿寡母的人身安全为由,即可,吃瓜群众地闲言碎语最容易糊弄了”。

    “全凭王爷的安排”。

    不久之后,司马东将这两位寡妇光明正大地接进东王府,过上了一段没羞没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