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女相师造反计划 > 第98章 知府和通判(2000字)
    绥宁城府衙。

    如今正是农忙时节,掌管粮运农田的通判大人少不得要去下面各村监察农事,等太阳落山,官袍衣摆和鞋面上都溅满了泥点子的严大老爷终于松了口气。

    严大老爷回了府衙,把在乡间所见所感的一些细节记录下来,收拾完以后,正要下衙,却听有衙役站在门边,朝里边禀报,“严大人,知府大人有请。”

    严大老爷看了眼逐渐暗下来的天色,微微蹙眉,他这累了一天早就想回家沐浴休息了,不知这位向来不怎么管事的知府大人为何在这个时候找自己。

    心中再不愿,他还是麻利地站了起来,跟着那个衙役去了知府办公的屋子。

    屋里等着两个人,除了绥宁知府窦奇文之外,另一个通判钱翰也在。

    “知府大人,钱大人。”

    严大老爷跟二人打了个招呼,落了座。

    窦奇文是个山羊胡子的中年男人,皮肤黢黑,人十分精瘦,脱了官袍的时候,看起来不像堂堂知府大人,倒像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

    “辅仁啊,你来啦。”

    窦奇文笑得极为热络,“这么晚了还把你们叫来,耽误了你们下衙,你们心里不会埋怨我吧?”

    “怎么会,知府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钱翰一脸“知府大人怎如此见外”的表情,赔笑着说。

    严大老爷木着脸心想:知道耽误了我们下衙还这个时候叫我们过来干什么?有什么事不会明天再说吗?

    窦奇文似乎没有察觉到严大老爷暗藏的不满,依旧笑呵呵的,“今天叫你们过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听说了一些城里的传言,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传言?

    严大老爷暗自撇嘴。

    区区传言就把我们叫过来?你没看到我衣服跟鞋子上都是泥吗?

    然而毕竟是上官,窦奇文又总是一副和气的样子,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也不好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窦奇文呛声。

    虽说通判说起来只是辅佐知府的副职,却身兼监察的权利,一般情况下,知府不会轻易与通判交恶。

    窦奇文不知属下的想法,而是用一贯和气的口吻与商讨的姿态说道:“我今日听说将军府里头住了个高人。”

    严大老爷一听“高人”这两个字额头就跳了跳,脱口道,“这些年将军府找来的高人还少吗?”

    “区区蛊惑人心只图钱财的江湖骗子而已,知府大人这是过分紧张了。”

    窦奇文跟钱翰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随即打了个哈哈,“辅仁说得对,倒是我小题大做了。”

    窦奇文这么快就反口倒让严大老爷愣了愣,不过他归心似箭,也没心思多琢磨,当即就站起身来朝窦奇文施了一礼,“若没别的事,下官就先回去了。”

    窦奇文和善地摆了摆手,一脸体贴,“今日去乡间辛苦了吧,辅仁快些回家歇着吧。”

    严大老爷也不客气,直接转身就走,等他走远了,钱翰撇了撇嘴,“他可真厉害,一点都不给大人您面子。”

    窦奇文摇了摇头,“话不能这么说,毕竟辅仁是咱们三人中唯一一个本地官员,许多政令的施行还得仰仗他啊。”

    通判一般都由朝廷委派,为的就是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蒙蔽圣听。谁能想到严大老爷本事那么大,愣是让监司大人们把他放回原籍,坐上了通判这个位置。

    钱翰心里酸溜溜的,“他倒是成地头蛇了,咱们这些朝廷派来的外地官员却艰难了。”

    虽然官至通判,但他除了官袍,平日里只穿普通的金沙棉衣,佩戴普通的发冠和玉佩,哪里能像严大老爷那般锦衣玉食的,还不用背井离乡,天天在家随心所欲地哄媳妇打孩子。

    人比人气死人!

    “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量,咱们既然受朝廷信重,自然得尽心为圣上办好差事。”窦奇文一脸好脾气的模样,把严大老爷的事揭了过去。

    “那将军府那位高人?”钱翰问。

    “那位高人,有点古怪。”窦奇文肃了神色,“听说那是位姑娘。”

    钱翰心下一哂,姑娘又怎么了,虽说算命先生大多是男子,但姑娘也不是完全没有,稀奇是有些稀奇,但的确如严大人所说,犯不着这般紧张。

    “据我派出去的人所禀,这姑娘跟杜家来往甚秘,甚至和杜家四公子和七公子传出了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窦奇文眼藏暗芒,意味深长道,“况且,你要知道,将军府虽然找的先生多,但让住在将军府里的,这可是头一份。这位高人,不得不留意啊。”

    “是我想少了,还是知府大人英明,下官自愧不如……”

    送走了钱翰,窦奇文收敛了笑容,快步走回书案前,把得来的消息如实记录了下来。

    这几日姜屏足不出户,上门拜访的人不算多,更多时候,都是待在院子里修炼。

    既然要造反,她的修为得赶紧提上去。

    她每日一卦的规矩没变,而所谓的有缘人,则是让将军府守门的兵卫把拜访的名帖留下,截止每日申时交到陈文胜那里,然后由陈文胜筛选可靠的委托人。

    倒是省了姜屏不少事。

    如今她有了足够的声望,也犯不着成日在杨街巷为人算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姜姑娘。”

    萧六在院外叫了门。

    自从那日定计以来,萧业把萧珏身边的这个萧六,分派给了姜屏使唤,因为萧六是男子,所以不常在内院,而是时刻注意外面的消息,给姜屏传话。

    姜屏收了功法,穿上鞋子,走出了院子。

    “今日来拜访的,是柳家的人。”

    萧六落后姜屏半步,低声跟她交代,“这个柳家算不得大户,但是在绥宁城是少有的耕读传家的人家,颇有风骨,绥宁城许多子弟都会去柳家的暨善书院求学。”

    姜屏了然点头。

    既然是名声好的书香门第,自然有拉拢的价值。

    以前萧业是武将,跟柳家这样的读书人家没什么来往,如今柳家有事求到将军府,倒是给将军府搭了一个结交的梯子。

    不过名义上,结交的是姜屏个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