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崛起崇祯 > 第六章 朕不惯你们
    偏殿内,熊熊的烛火哔啵燃烧,把刚刚发生的一幕照亮得纤毫毕现。

    丹墀上方,崇祯皇帝高高在上俯瞰着,将每个人的神情举止收录眼里。

    很明显,这不是一个团结的内阁班子。

    不过,这也不奇怪。

    大明是怎么凉凉的?

    还不是因为党争亡国。

    六个人当中,方逢年、傅冠、贺逢圣是所谓的“清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他们三人抱成团,实力最强。

    而刘宇亮、薛国观、杨嗣昌则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自成一派。

    这是本尊为了平衡各个党派的利益,经过廷议推选出来的内阁成员。

    这样的内阁班子,能有什么战斗力可想而知!

    指望他们精诚团结共赴国难,那简直是痴心妄想。

    现在,崇祯皇帝登基上台的第一把火,便准备烧向内阁。

    “呵呵……呵呵……”

    蓦然,崇祯皇帝突然冷笑起来,让殿内的气氛更显压抑。对于这些习惯察言观色的朝臣来说,他们能感受到陛下的愤懑。

    半饷,崇祯皇帝停止冷笑,拉下脸,寒眸一扫殿下诸臣,手指着方逢年三人高声训斥:“腐儒!

    尔等自诩为清流,自以为有经邦纬国之才,可你们扪心自问,自进入内阁以来,你们又干了什么实事?

    天天出口就是忧国忧民,提笔就是忠君报国,可做的事情却是厚颜无耻之至。

    如今建奴入侵,闯我郊甸,横肆京畿,百姓生不如死,可尔等却视若不见,这就是忧国忧民?

    大敌当前,山河破碎,国家危难之时,可尔等一言不合就请辞,这就是你们的忠君报国?”

    崇祯皇帝的喝问一句高过一句,声声振聋发聩。

    方逢年等人

    “陛下圣明,臣等驽钝,请陛下恕罪!”

    薛国观是一个墙头草,一看崇祯皇帝震怒,急忙跪地请罪。

    “陛下圣明,臣等驽钝,请陛下恕罪!”

    傅冠和贺逢圣二人见状,亦是萧规曹随。

    只有首辅刘宇亮依旧站着,苦着脸为自己争辩:“陛下,非是臣愚昧,实乃不可为之呐。

    京师人口过百万,奸细混迹其中,如何彻查?”

    他是不得不为自己申辩几句,不然,乖乖认错的话,这首辅没法当了。

    还不如搏一搏,说不定还有转机。

    实在不行,也能落下一个直臣的口碑。

    只是……

    崇祯皇帝却没有这般耐心,也不给他机会。

    “行了,不说了。既然你不行,那就不必费心了,回去写份辞呈,退位让贤吧。”

    盛怒之下的崇祯皇帝,直接简单粗暴地免去了刘宇亮的首辅位置。

    “臣……乞退!”

    刘宇亮楞了片刻,脸色难看至极,他怎么也想不到陛下如此直接,但也只能乖乖地脱下官帽,跪地行礼离去。

    “傅爱卿,贺爱卿,你们到国子监任博士。”

    不理会离去的刘宇亮,崇祯皇帝秉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把傅冠和贺逢圣也趁机扒拉下来。

    “臣叩谢皇恩!”

    “臣叩谢皇恩!”

    傅冠和贺逢圣二人谢恩离去。

    虽然被免了内阁大学士职务,可与首辅刘宇亮革职相比,无疑还是幸运的。

    毕竟,国子监的博士,亦是清贵的职位。

    崇祯皇帝这波猛如虎的操作,委实把在场的人全部震撼住了。

    他们不明白,陛下为什么因为这等小事,就同时拿掉四位内阁大学士。

    这也太生猛了!

    为什么?

    还不是不堪用!

    历史上,京城戒严,前任命首辅刘宇亮巡视三大营及勇卫营,偌大的一片地方,他从头到尾半天功夫就草草完事。

    接着又巡视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皆敷衍了事。

    之后,刘宇亮自请督察军情,刚到保定,听闻卢象升战死,就开始四处跑路躲避了。

    堂堂一国首辅,才不配位不说,就连德也不配位呐。

    而大学士贺逢圣和傅冠虽然能力同样不足,但二人德行不错,大明凉凉之后,他们是死节殉国的。

    这就是崇祯皇帝为什么区别对待他们三人的原因。

    当然了,崇祯皇帝今天原本没有打算拿掉他们,而是想等过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他们的岗位。

    毕竟,登基第一天,他还不想这么激进。

    奈何,刘宇亮不上道呐!

    这也是大多数大明文臣的德行,不吱吱两声,好像显不出他们的能耐。

    可崇祯皇帝哪有时间听他们瞎逼逼,这都什么时候了?

    作为一国之君,朕都要御驾亲征去拼老命了,又岂容他们胡来?

    颁布史上第一戒严令,并不是崇祯皇帝心血来潮,而是为御驾亲征做前倾准备的,里面有好多套路,不容有失。

    刘宇亮若能乖乖做个傀儡也就罢了,可他居然想标新立异,有自己的想法,这就要命了。

    要成一件事,成千上万人努力也未必可以成功,可要坏一件事,只需要一个人做错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没办法,为了大局着想,崇祯皇帝只能选择激进了。

    偏殿中,经此一闹,崇祯皇帝之前经营出来的轻松氛围,算是完全被破坏了。

    不过,无所谓了,他心里早已有准备了。

    大明皇帝不好当,他是知道的。

    外部的敌对势力就不说了,就连朝廷内部大臣们,也会时不时蹦出来搞出点事来,来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而他必须要有一颗大心脏,给那些想搞事的朝臣,把意外和刺激送给他们。

    烛火哔啵有声,惊醒了魂游天外的崇祯皇帝,让他把龙眼转到了有些惴惴不安的薛国观和老神在在的杨嗣昌身上。

    内阁班子五人,被撵走了三人,只剩下俩,有些单薄不够用呐!

    不过,比扩充内阁更重要的是,现在由谁来担当首辅比较合适?

    崇祯皇帝龙眼在他们二人之间打转,犹豫不决拿捏不定。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都不是崇祯皇帝心目中首辅的理想人选。

    首先说杨嗣昌,此人学问不错,能力也有,具有战略眼光,更能听从朕的安排,勇于背黑锅。

    原本,这些都是一个优秀首辅必备的基本素质。

    可惜他出身官二代,为人过于孤傲,没有基层经验,没有领导能力,以至于同事不喜,部下不服。

    历史上,他借着前任崇祯皇帝的宠爱,陷害大明擎天柱卢象升和孙传庭,留下了人生的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