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崛起崇祯 > 第六十七章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寒风硕硕,夜色如墨。

    昌平军营里,熊熊火把燃烧着,把天空映照得红彤彤一片。

    卢象升的勤王帅府中,欢声笑语四起,一片祥和景象。

    今晚,三边总督洪承畴、川陕巡抚孙传庭带着一众幕僚和下属,联袂造访天下勤王兵马大元帅卢象升,商定对敌策略。

    大明的三驾马车,在崇祯皇帝的操作下,首次齐聚京师,共同对付鞑虏。

    “亨九兄、伯雅兄,不意今日吾等又聚在一起讨逆,真是不甚快哉!”

    一番寒暄过后,卢象升抚须大为感慨。

    三人在西北剿贼的过程中,结下了一定的战斗情谊,相互之间都明白各人的本事,令他觉得信心倍增。

    “建斗老弟这段时日似乎颇为焦灼?”

    瞧见卢象升那种如释重负的感慨,洪承畴嘿然一笑,轻声问道。

    他和卢象升配合时间很长,彼此间相交甚深,有些话并不需深藏心底。

    卢象升闻言,嘴角一抽,继而正色道:“实不相瞒,弟这几年来出生入死,心力交瘁,无奈贼愈剿而愈横,虏愈防而愈强。

    过去朝廷对此,往往首尾不能兼顾,顾此失彼,长期陷入被动之中,无力脱身。

    今日大敌压境,京师危急,过去一幕,似乎又要再次重演。

    弟身为宣大总督,掌管一地之兵,兵力有限。欲战不能,不战又无以上对天子,下对士民。

    处境如此,弟岂不忧虑重重?”

    洪承畴和孙传庭点点头,感同身受。

    他们三人得陛下赏识,寄予厚望,封为督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权柄滔天。

    可也正是如此,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设身处地,若是他们处在卢象升的位置,怕也是寝食难安?

    卢象升见两人神情,慨然一笑,突然变得意气飞扬,一扫先前阴霾,仰天大笑道:

    “此番幸得陛下痛下决心,两权相害取其轻,决意暂时放任叛贼,全力对付鞑虏,重振国威。

    故而,不远千里征召两位兄长奔赴京城勤王,建斗不亦乐乎!”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孙传庭不苟言笑,可也被卢象升的乐观渲染,微笑伸出右掌,悬在空中。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卢象升和洪承畴二人伸出右掌,叠在孙传庭手掌上面,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说起来,他们三人相互配合在西北剿贼多年,可手下将领却时常有阳奉阴违之举,令他们也无可奈何。

    此番联手对付建奴,这还是头一遭。

    也因此,他们必须更加密切合作,严令下属相互合作,才能战胜强大的建奴。

    至于其他的勤王之师,老实讲,他们根本不敢完全信任。

    甚至,还要多有防范。

    “建斗,总是听闻鞑虏战斗力强悍,说说他们的具体情况?”

    签订了攻守同盟,相互间有了依靠,心急战事的孙传庭朝卢象升问道。

    三人之中,只有卢象升和建奴交过手,他和洪承畴一直在西北领军剿贼,根本没有机会交手。

    卢象升点点头,微微思索,方才总结性的说道:“鞑虏常胜之技,别人首道他们是弓箭犀利无双。

    只是在建斗看来,犀利是犀利,但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不符事实。

    鞑子弓箭射速快,但不能及远,且力度不强,杀伤力有限;东虏弓箭射速慢,但力道强射得远,杀伤力不错,只是射不了几箭便乏力了。

    故而,针对鞑子和东虏二者的区别和缺点,我军可以提前布置,分别对待。

    至于其它说什么甲坚刀利,弓马娴熟等等,其实我边军精锐也不遑多让,不值一提。

    依建斗看来,倒是鞑虏马壮法严,这才是他们的取胜之道。

    朝廷战马矮小,不习战阵,多从草原购置的战马,俱系不堪有病的才拿来卖,哪里能如他们自己般匹匹俱系高大膘壮?

    而且,他们还一人一匹战马,一匹备马,军官将领甚至有几匹。

    所以,朝廷在战马方面,既没有他们好,也不如他们多。

    另外,东虏赏罚分明,这也是朝廷不如他们的地方。

    每次战斗,东虏将领领兵必在一线,子侄旗人等在后督战。有不力战者,即行砍杀,连他妻子也行屠戮,此乃重罚。

    每攻占一个地方时,率先破城的将领,城中金帛子女独取一半,这是重赏。

    所以东虏不怕死而贪利,没有一个不用心用力的,这才是大明军队不如他们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常胜之道。”

    卢象升不偏不倚,客观详实地把鞑虏的真实情况悉数告知二人。

    “建斗观察细微入至,可谓知兵识兵,亨九叹服!”

    听完卢象升的话,洪承畴慨然而叹,由衷佩服。

    他作为三边总督,统领西北五省军务,关键时刻也曾亲自领兵上阵。

    可他毕竟长于计谋,短于阵仗,在临敌观察、捕捉战机方面,和卢象升相比,何止相差万里?

    旁边,孙传庭也是点头赞叹不已,心里更有了底气。

    像这样总结两军如此细微变化的,非亲自拼杀一线,是根本无法体会的。

    既要有亲临一线拼杀的战斗经验,又要有宏观的军事意识,方能总结得如此偏僻入里,细致入微。

    两者,缺一而不可。

    “陛下圣明,高屋建瓴,严明赏罚,鼓舞振兴,文武莫不同心御贼,则东虏绝难踏出大明寸步。”

    结合东虏的情况,再想到崇祯皇帝颁发堪称最严的赏罚令以及自己目睹的一系列措施,卢象升信心十足,豪气大发。

    “伯雅以为,建斗可率宣大、山西劲卒,加上关宁铁骑之众,攻敌之侧,亨九与我于长城内外扼敌之前后,畿辅州县坚壁清野。

    号召在野豪杰、父老兄弟,人人执干戈以卫桑梓,则东虏可一战而溃,胜负之势从此改观。”

    孙传庭是临机决断的统帅之才,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军事战略。

    哪知卢象升却摇摇头,手指指着天上,神神秘秘地说道:“咱们可以制定战术,可战略方面,建斗以为还是由陛下拿主意为好?”

    孙传庭闻言,讶然地盯着卢象升,有点不敢置信。

    什么时候卢建斗在军事上,也要听从陛下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