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茁壮的草根 > 第一百五十五章 破烂家具
    鹅关村修路没钱,付为政为此颜面扫地,面对宁向东的无偿资助,更是无法接受,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为此,他想到了一个以物换物的法子。

    看到宁向东不解的样子,付为政解释道:“村里家家户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这些老破家具,”说着他拍了拍刚才坐的那把椅子:“用这些老木头换废钢渣,价值估计差不多,只是还有车钱运费啥的不好算了,等将来条件允许,村里再想办法做一些补偿吧……”

    付为政遗憾的说完,使劲看着宁向东,这样的以物换物,在他心里依然深感愧疚,觉得很对不起眼前这位一心为了鹅关村的年轻人。

    宁向东却完全没有留意付为政的目光,他已经被眼前这把椅子彻底吸引住了。

    椅子是一把上了年纪的椅子,每一处都有浑厚的包浆。

    整体型制是把圈椅,背板狭长耸立,正中雕着一只团鹤,顶部向两边分别各延伸出一根长条,很像宋朝文官的帽翅。

    宁向东心里悠悠的叹了口气,这种款制,正是明初最流行的官帽椅。

    他暗中看了付为政一眼,这位老倌祖上必定身居官位,但不知道能配得上鹤形是什么品阶。

    宁向东只是粗略的了解明制官位都以飞禽走兽来代表品级,兽类代表武将,鸟类代表文官,鹤的地位是否尊崇就不清楚了。

    所以,后世有人嘲笑明朝的朱家天下是禽兽当道。

    见宁向东搬着椅子翻过来调过去的看,付为政心中暗喜,东西虽然老旧,难得小宁喜欢,有道是货卖识家,自己这个以物换物的提议算是说对了。

    付为政想到做到,第二天就把全村人集中到城隍庙前的广场上。

    “我刚当生产队长的时候,才二十二岁,是接长河老伯他父亲的班……”

    人群中的聂长河听到点他的名,骄傲的扬扬头,停止了对大冷天村里人受冷挨冻,在露天开大会的咒骂。

    “那时候,俊花奶奶才是村花,还没轮到俊花……”

    “老不要脸……”俊花奶奶在人群中老脸一红,笑骂了一句。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我儿子都在外地成家就业,最小的女儿也快要上高中了……”付为政家一共养育了五个孩子,在村里只能算中等水平,鹅关村最厉害的一家有十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村子里交通不便,晚上也没什么娱乐,夫妻俩到了夜里除了谈人生,就是谈生人,每家啪啪出的孩子最少也有三个。

    宁向东刚来村里了解到这个现状后,不由庆幸父母的业余爱好不是造人,不然他下边也得多几个弟妹出来。

    “一代一代的孩子们都长大了,可咱们村依然一副旧模样,除了更破败以外……”

    “我记得,老队长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北京看看,可他老人家当时卧床不起,怎么去?没有路,好人出去一趟都不容易啊!”

    付为政扫视着大伙儿,男人们都跟他一个打扮,一人裹着一件老羊皮袄,女人们穿着臃肿的大棉衣,稍微讲究点的头上还包着一条围巾。

    那种围巾又厚又重,有的边上还点缀着流苏,宁向东刚来村里时,去一个村民家吃饭,误以为是桌布,热心的帮忙铺在桌子上,闹了个大笑话。

    “因为没路,所以没有拖拉机,咱们村是少有的种田靠人工的村,因为事事都靠人力,咱村穷的连牛都养不起,前些年的粮食人都不够吃,更别说喂牲口了……”

    “就是种田,种的那叫啥粮食啊,连个细粮也没有,包饺子只好拿土豆粉当面皮,里面包土豆泥,哄娃说那叫水晶饺……”

    付为政把大会开成了忆苦会,人群中的妇女开始抹眼角。

    “现在宁娃子来了,说咱村守着宝山,捧着金碗却吃不上饭,人家不愧是省城来的娃,眼光毒球的很,要想挖了穷根子,就得修路,把咱山里的宝贝卖出去才行……”

    “我年前请示了镇上,镇上也同意修路,可同意归同意,财政上没钱支援,那咋办,这路还能不修了?”

    “现在人家宁娃子想办法,从城里调来修路的材料,是真把咱村当成了自己的家,咱们是穷,可穷人也得有个穷志气,占人家小小娃子的便宜,对不起先人哩!”

    “我跟宁娃子说了,就拿家里的旧家具跟人家换修路的材料,我带头,把这张椅子捐出去!”

    说着付为政站把一直放在身边的椅子拉过来:“你们看看,把家里的啥东西也拿出来吧!”

    村民们听到这里,明白了今天召集开会的意思了,一看只需要把家里这些旧家具拿出来就行,很多人都怦然心动,说实话这些东西早就不想用了,分量重占地方,样式还落后,镇上家具厂生产的都比这些时髦一百倍。

    不过另一些人还是犹豫不决,家里的桌子凳子还一直在用,捐出去就得买新的,买新的就得花钱,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

    “就这些破木头板子,陈村镇那些收破烂儿的一件最多给五块钱,人家还不一定愿意进山里拉!”

    俊花奶奶忽然站出来说话了,曹二愣为了帮她家找羊,进山摔成了终身残疾,成了老太太心里永远的痛,她是全村最坚决拥护修路的人:“人心都是肉长的啊乡亲们!要我说不能拿这些破木头家具糊弄人家宁娃子,怎么也得拿点值钱东西!”

    俊花奶奶实在看不下去,把家里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拿了出来,这种收音机打开后需要预热,机身前面有个小窗,可以看到里面的电子管逐渐变红,然后声音才会传出来。

    宁向东坚持不要,老太太坚决不肯,最终还是把收音机捐了出去,留下了家里那两把兀凳。

    其他村民看在眼里,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想把家里值钱的电器捐出去,却被其他亲人死死拽住,最终也只好把老木头家具做了捐献登记。

    付为政看到一些村民还是不太情愿,抛出了最后的杀手锏:“你们知道人家小宁垫付了多少钱吗?八千块,整整八千块钱呀!”

    八千块钱对那个时代的村里人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所有人都震惊了。

    那些尚自犹豫不决的人,在身边已经登记捐家具的乡亲们瞪视下,再也没有坚持的理由,纷纷到付为政身边签字做了登记。

    至此,鹅关村村民家里那些从明朝时期,祖上跟随潘郎挣得的家私,为了修路全都当做破烂给了宁向东。

    所有人都暗自欣喜,完全没有伤及家庭基础,就办妥了修路的百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