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崇祯有把枪 > 第十九章 美人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穿越到这个世界十五天,朱由检辛苦劳作,每天工作十六小时。

    亲人惨死,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肚子胀不消化,朱由检常常满眼血丝,对着墙壁傻笑,他自我诊断是重度抑郁。

    明末是一出悲壮的玄幻剧,南明是一出玄幻剧。

    陕西、河南,灾荒连年,流民遍地,每天都在吃人。

    江浙、苏杭,缙绅抗税,轻歌曼舞,尤言朝廷与民争利。

    能在这乱世中存活的,不是恶魔就是疯子。

    所以一路屠杀到广州的孔有德活了。

    所以一路屠杀到缅甸的吴三桂活了。

    所以多铎、多尔衮、鳌拜都活了。

    朱由检想活着,又不想当屠夫,所以他只有变疯。

    为了不发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心肌梗塞心理疾病甚至猝死。

    昨天,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四,朱由检做出一个艰难而无奈的决定:

    放假一天

    也就是放飞自我,或者说是调整心态,否者可能会精神分裂。

    朱由检决定邀请张皇后和自己一起过节。

    太祖赏赐的救命基金已经被朱由检这个不肖子挥霍殆尽。

    然而今天还要花钱,他拿出五两金子,让人安排司膳监公公们出宫采办。

    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八大菜系,一样也不能少。

    得益于对十二司大刀阔斧改革,宫中各类杜绝偷窃贪污浪费,中饱私囊,虚报物价等积弊,已然绝迹。

    类似晚清道光皇帝一只烧鸡卖五两银子的事情,不可能在朱由检身上发生了。

    对揭发贪污的人将予以重赏,举报贪污可获得五两银子。

    十三个公公被揭发逮捕,罪名都是贪污受贿,利用出宫采购之机,中饱私囊,或者吃受商贩回扣。

    皇上没有心慈手软,亲自动手,将他们斩首示众。

    不杀人,何立威?

    五两金子足够置办宴席,剩下的是给公公们的小费。

    “去仁寿殿,请懿安皇后到慈宁宫,共度佳节。”

    北直隶一带,上元节习俗,出嫁的女儿正月十五必要回娘家吃饭,名曰省亲。

    便是皇后嫔妃,也是不能免得。《红楼梦》贵妃从皇宫回贾家省亲,《红楼梦》成书于清代初期,年代与崇祯十七年相去不远,可以参考。

    周皇后去了,朱由检与周奎成为死敌,岳父和女婿即将刀兵相见,拼个你死我活,朱由检要将周奎碎尸万段。

    懿安皇后的亲戚们,对这位失势皇后不怎么待见,皇后回去蹭饭当然是不可能了。

    自天启皇帝驾崩后,张皇后日子越发艰难。

    虽然崇祯皇帝对这位皇嫂多加照顾,她在仁寿殿的生活,想来也是好不了哪里去的。

    “皇嫂在仁寿殿,孤苦无依,张家人丁凋落,人情冷漠,大过节的,怪可怜。”

    朱由检自言自语。

    懿安皇后风华正茂,不过三十岁光景,乃绝色佳人,据说连太监都对其美色垂涎三尺。

    曾有司衣监小太监偷窥皇后洗漱,最后被崇祯发配去中都凤阳,养猪去了。

    崇祯皇帝对男女之大妨,颇为看重,他继位以后,自觉与懿安皇后保持距离,避免风言风语。

    朱由检在养心殿前久久伫立,回想懿安皇后凄苦身世,不由长吁短叹。

    懿安皇后姓张名嫣,乃天启皇帝原配皇后,天启死后,朱由检继位,乃尊皇嫂为懿安皇后,使其居于慈庆宫。

    崇祯十五年,太子朱慈烺迁往慈庆宫,懿安皇后遂迁往仁寿殿。

    张嫣可谓国色天香,天启元年,朱由校昭告天下,进行选美,遴选皇后。

    时年十五岁的张嫣,连过“八关”,经历比后代超模还要严苛的选拔,从全国五千多名美女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明皇后,可谓天下第一美人。

    张嫣“欣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皓牙细洁“,与四大美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半个月时间,每日都是日理万机,根本没有闲暇,更不要去仁寿殿拜访皇嫂。今日想起宴请张嫣,倒不是垂涎美色。

    朱由检对女色并不上紧,和《水浒传》中宋押司一样,此时将女色看的很淡,当然,这也为他后来的个人悲剧埋下了伏笔。

    崇祯十七年,懿安皇后刚满二十五岁,后世自称宝宝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年轻,好在张嫣贵保养得当,别是一番味道。

    眼下大明千疮百孔,如大厦将倾,华夏沉沦,扬州十日面前,自己身上那点荷尔蒙分泌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他很不理解,为什么大部分穿越者刚刚穿越,吃饭都没解决,就想着美女全收种马无敌,莫非这些都是最低需求?

    和皇嫂发生不伦之恋,无论何时,都是不被允许的。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宋高祖赵广义,都是在这里栽了跟头。

    非常之时,决不能节外生枝,大丈夫何患无妻,明末可谓美女如云无懈可击。美女多到令人发指,红颜祸水陈圆圆,钱谦益老相好柳如是也不错,还有什么顾横波,董小宛,李香君,总之秦淮八艳,只要年龄合适,都是可以收下的。

    当然,崇祯皇帝眼下最感兴趣的,还是皇太极的老婆,多尔衮的情妇——侧福晋,庄妃——后来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

    此时庄妃应该在三十岁上下,风华正茂······

    朝鲜国的美女,朝鲜王朝的四大妖女,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朱由检表示很感兴趣·····

    现在说这些太过遥远,如同在做白日梦,等消灭建奴,征服日本,平定中南半岛,统一整个东亚,到再开始考虑他的大东亚圈选美计划也不迟。

    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漕运。

    今日早朝,朱由检提出漕运改革:废除漕运,遣散漕卒,裁撤漕官,实行海运。

    群臣之中,除张国维明确支持,其余皆沉默不言。

    便是内阁通过,也万难实施,不能有效控制山东,震慑漕帮,所有改革都是空话。以皇帝现在的实力,别说是控制北直隶,就连北京城都不能搞定。

    漕运属于官僚集团的核心利益,贸然触碰,势必引起强烈反弹。

    支持维护漕运现状的官员以运河各府县官员为主,运河每年为他们带来巨额收入,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

    而这些府县官吏,与内阁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影响内阁影响朝政。

    尽管漕运效率低下,弊病丛生,但却养活了运河沿岸大批官吏,滋生了大量灰色地带,比如漕帮。

    明代言情小说中的主角西门庆,就是靠在大运河港口——临清——做药材生意,最后发家致富,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与中饱私囊大发横财的漕运官吏们相比,往返于运河之上的底层漕卒生活,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大明立国之初,南方陈友谅,张士诚尚存,此时大明漕运,海运并存,主要用作军事,漕运士卒粮饷颇丰,足够养家糊口。

    等大明统一天下后,海运逐渐被废除,南北运输全部仰仗漕运。尤其是朱棣定都燕京,北京这座城市,完全依仗南方补给,漕运重要性更加彰显。当时在运河河面上,南北货物往来不绝,漕运繁盛,在经济刺激下,如临清,聊城,德州,涿郡,扬州等城市发展迅猛。

    当然,发展更快的是运河沿线多如牛毛的贪官污吏。还有赫赫有名的漕帮。成化年间,漕运弊病终于一起爆发,漕兵收入菲薄,货物损失严重,漕船朽败不堪,漕兵运送粮食北上,不仅没有多少银子拿,还要要承担承担货物损失,几趟往返下来,一户漕兵殷实之家,便可能举家沦为乞丐。

    漕兵大量逃亡,为维持漕运,官府不得不捕获流民充数。于是漕兵越来越穷,漕运越来越难以为继,将近十万瘦骨嶙峋饥寒交迫的漕军当时被戏称为“花子军。”

    朱由检的帮手大致如下:

    兵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礼部右侍郎郭新甲,山东胶州(当年海运港口)知府。

    一言以蔽之,大明上下,反对海运的是主流。

    “任重而道远啊,”

    朱由检叹息一声,拽步往慈宁宫走去,倾国倾城的懿安皇后正在等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