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崇祯有把枪 > 第三十七章 入主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三,朱聿键率援军抵达宁武。

    此时秦王麾下流民八千,再加两千明军,秦王人马已过万人。

    如何将这些流民训练成军,如何喂饱他们,都是当务之急。

    明军一路劫富济贫烧杀抢掠,靠着打土豪分晋商,支撑到宁武关。

    富户抢完了,还能抢谁?

    宁武关前,秦王朱聿键,千户熊通,监军王鑫沛三人神情凝重。

    有了大同闭门羹经验,秦王不再派使者进城,直接将全部人马开到护城河下。

    勒马望向高大巍峨的牌楼,转身对熊通道。

    “熊千户,此时宁武关守将是哪个??”

    熊通对山·西官场颇为熟悉,他沉吟片刻,便回道:

    “想必周遇吉此时还在代州逃命,驻守宁武的,当是旧部周银。”

    周银这名字听起来颇为喜庆,皇上听见此人应该很是喜欢。

    “周银为人旷达,知礼节,杀鞑子是个把好手,就是嗜酒如命,崇祯九年曾醉酒鞭打监军太监,由副总兵降为游击,”

    城头出现个披着红色斗篷身材魁梧的武将,手上拎着酒葫芦。

    “鞑子攻城了!”

    稀稀落落射下几支轻箭,明军稍稍退却,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熊通连忙让秦王后退,朱聿键微微摆手,若无其事。

    “把咱当成鞑子了?”

    朱聿键熊通相视一笑。

    “本王乃秦王朱聿键,奉命援助宁武!开门!”

    朱聿键表明己方是京师派来的援军协助守卫宁武关,并宣读圣旨。

    城头沉静下来,红色斗篷在一队家丁簇拥下,朝城下眺望。

    “熊千户,张游击会不会放咱们进去?”

    想起上次在大同城下被羞辱的画面,朱聿键忐忑不安。

    “宁武关有求于人,姓张的没必要和咱们过不去。”

    焦急等待时,城头传来叫喊声,张游击要派人出城验视真假,让明军往后退却半里。

    秦王回头看身后这群衣衫褴褛的流民,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朝廷派来的王师。

    熊通指挥大军稍稍退去,小半个时辰后,宁武关闪开条门缝,一个身材肥硕,面白无须的男子在甲兵护卫下,费力从门缝中挤出,穿过城门甬道朝这边走来。

    “来人是宁武监军魏公公,崇祯六年来山西,在宁武关做监军快十年了。”

    没有熊千户不知道的事情,朱聿键这才意识到,皇兄派熊通来山西,果然有他的道理。

    “魏公公在宁武关多年,怕已不受朝廷节制吧,”

    秦王抬头望着朝自己走来的身材肥硕的大胖子,忧心匆匆。

    崇祯初年,九千岁魏忠贤失势,京师派往各地的太监公公们,为保住身家性命,纷纷审时度势另投新主。

    原本在南方各地看管厂矿,负责协助朝廷收税的公公们,见情势不对,纷纷投靠东林、浙党、楚党、复社。

    做假账,虚报税收,偷税漏税,国库收入急剧减少。

    负责监军的太监,见朝廷诛杀阉党,皇权一落千丈,索性勾结地方,对朝廷法令阳奉阴违。

    秦王对魏公公忧虑不无道理。

    说话之间公公已走过护城河,朝这边走来。朱聿键连忙翻身下马,上前两步,来到阉人身前。

    “奴婢宁武关监军魏笑梅,参见秦王殿下!”

    秦王扶起公公,打量他一番,胖子气色甚好,与站在自己身后骨瘦如柴的流民形成鲜明对比。秦王紧紧拉住公公胖手,神情暧昧:

    “公公免礼,小王在京师,便常听圣上提起,公公在山西,鞠躬尽瘁,甚为劳苦,要重重赏赐!”

    边说边从袖中掏出对玉扳指,不等旁人看见,便塞到魏公公袖中:

    “万历年间的东珠,朝鲜国王送的,公公赏鉴,是不是上品?“

    魏公公也没去摸,肥厚脸蛋露出贪婪微笑,咯咯笑道:

    “极品鸡血玉东珠,啊呀,秦王何必如此客气,折煞杂家了,都是为皇上办事,这不生分了吗?“

    ”是小王孝敬公公的见面礼,公公不要客气!以为在山西做事,那要多铎仰仗公公!“

    魏公公微微点头,心满意足:“秦王如此厚爱,某就恭敬不如从命?”

    说罢转身望向宁武关城头:“确是皇上派来的援军,开城门!“

    城门吱吱呀呀打开,众人簇拥下,朱聿键策马越过护城河,浩浩荡荡进入宁武关。

    趁着进城间隙,无所不知的熊通开始向秦王详细介绍这宁武关的前世今生。

    宁武关地处晋北古楼烦地,战国时,赵武灵王曾在此置楼烦关,以防匈奴。秦汉时期在本地置郡,北魏时广宁、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时先后属崞县、静乐县。

    唐置宁武郡,始用宁武之称,取广宁、神武二郡尾字而得。

    到本朝时,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大规模修缮。

    宁武关临恢河,俯瞰东、西、南三面,周长数里,开东、西、南三门。万历年间,明军用青砖包砌城墙,同时修建东西两座城门楼,在城北华盖山顶修筑巍峨耸峙的护城墩,墩上筑有一座三层重楼,名为华盖楼。

    万历末年,又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当时为抵御蒙古的进攻,明军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修筑防线,形成了外边与内边。内边者,是指起山西偏关县,经神池、宁武、代县、朔县等地,抵河北延庆县的内线长城,蜿蜒千里。明国在这条防线上,创关设堡,驻守军队。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偏头、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

    外三关之中,偏头为极边,雁门为冲要,宁武介二关之中,控扼内边之首,形势尤为重要。

    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历朝历代,只要游牧民族南下,必经三关。偏关由于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匈奴的骑兵才可踏冰而过,而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

    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数千年来,宁武关战争几乎不断。

    “若李闯来攻,怕是宁武关最惨烈一次大战吧?”

    朱聿键来到城门甬道下,手抚城墙箭孔刀疤,想象千年战事,触景生情,喟然长叹。

    “殿下所言甚是,若闯贼肯绕道而走,倒也无事。”

    嘴上这么说着,熊通知道这次增援山·西,为的就是在此拖住顺军,为京师争取时间,大战在所难免。

    即便李闯试图绕过宁武,秦王也将主动出击。

    一群叫花子打扮,自称援军的流民来到关前嚷嚷着进城。一万人马列队而行,军容勉强还算整齐,就这样进入山西第一雄关。

    百里之外的代州,周遇吉望着铺天盖地涌来的顺军,和朱由检预料一样,他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便放弃城池,向东逃去。

    明崇祯十七年,顺永昌元年,二月十九,午时初刻,山·西宁武关。

    朔风凛冽,天寒地坼,立春之后,小冰河气候下的汾河平原迟迟不见一抹春色。一场持续数日的桃花雪,将晋西北大地装扮成银白色。

    宁武关周围,雪花更是浓密,这座位于汾河平原西端的关隘,此时俨然银装素裹。

    战事持续多年,商业凋敝,人口锐减。镇守宁武关的一千多明军,武备松懈,粮饷匮乏,便是李自成没有杀来,大概率上也会发生哗变。

    秦王立即传旨,以山·西总督名义,对原关内明军进行整编,在保证基层军官不变的情况下,将守军混入流民队伍。

    几个周遇吉心腹被斩杀,宁武势力被朱聿键吞并。

    三天后,姗姗来迟的周遇吉,目睹被秦王鸠占鹊巢,面对崇祯圣旨,面对数倍于己的明军,虽然恼怒,却不得不承认现实。

    就这样的,朱聿键算是控制了宁武关全局。

    宁武关西郊。

    八千名流民组成的方队,笔直站立在寒风刺骨的冰原上,接受残酷训练。

    在过去的五天时间里,游击将军周银教会他们基本行伍站姿及握枪姿势。

    他们将最简单的突刺动作,重复成千上万遍,直到成为一种本能。

    “宁武关没有多余火铳,没有多余弹药,没有多余炮弹,只有顺刀长矛!皇上把压箱底的钱都给咱们买粮草了!诸位努力!”

    朱聿键冲明军大声吼叫:

    “流贼很快就来宁武关了!必须要守住宁武,此战之后,你们都是吃皇粮的人了,再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若是守不住,“

    秦王继续道:”若是战败,你们留在关内的父母妻儿,还有你们自己,都会被抓去填壕!死了不算,还要被野狗刨食!“

    朱聿键声音洪亮,振聋发聩。

    “死战不退!保家卫国!”

    “死战不退!保家卫国!”

    “死战不退,保家卫国!”

    方阵齐声呐喊,声音震动天地。

    “继续练!”

    宁武关城头,魏笑梅望向暗暗惊叹:

    “秦王颇得戚少保练兵之法,怕是要走永乐皇帝的老路啊,不如趁早投靠,如此才能长保杂家荣华富贵,”

    秦王是不是枭雄尚未定论,不过眼下守城要紧。

    宁武关武备匮乏,火器不过两千,火药虽然充裕,兵刃铠甲堆积如山,不过其中朽坏不堪者,也不在少数。

    进入宁武关之后,朱聿键便下令将从京师带来的各式火器,连同宁武关武备,集中起来。

    统计一番,大致如下。

    红衣大炮三门,三眼铳五百把,虎蹲炮二十门,鸟铳一千杆,五石弓三百张,桦杆箭三万支,顺刀长枪无数。

    火器被分发给藩王军使用,他们在金水桥前受到过皇帝训练,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周银麾下宁武关军使用弓弩,跟随秦王来的流民,使用顺刀长枪。

    那些未能上战场作战的壮丁家眷,则承担了宁武关工事修筑。

    留给明军的时间不多了,三月十二,顺军哨骑进入宁武关,与明军夜不收遭遇。

    午夜,荒村中响起火铳声,呼哨声,马匹嘶鸣声以及金属入肉声。

    在激烈的对射中,不时有人从马背上跌落下来,然后被人乱刀砍死。

    明军夜不收与顺军零星哨骑展开激烈战斗。

    周遇吉想不明白,李闯既要直击京师,为什么绕远路攻打代州,非要和他过不去呢?要知道,避开代州直接从居庸关东进攻打京师,至少缩短五百里。

    只能说是机关算尽反误了自己性命。

    李自成这次东征的目的,并不像他在正月初八檄文中说得那样,灭掉大明处死朱由检。只是想清除宣大威胁,顺军打的不是歼灭战,而是治安战。

    不过现在,说这些晚了。

    朱聿键这个刚从凤阳监狱放出来的藩王,为报皇上知遇之恩,铁了心要在宁武关和顺军血战。

    刘宗敏三月初抵达宁武,在西北三十里处扎营。

    这一路颇为顺利,沿途没遭遇明军抵抗,此时颇为大意,以为宁武已在手中。

    在明军夜不收趁着月黑风高,火烧顺军军营,因为营养不良,顺军军中夜盲症颇为盛行,夜战自然是强求。刘宗敏暴怒,派出少量老营精锐截击。

    这次纵火袭击的夜不收皆是凶悍老兵,共计七十二人,其中一部参与过崇祯十三年唐王北上勤王。

    各人对朱聿键忠心耿耿,这些老部下听闻小唐王西征,纷纷从河北,河南,山西,湖广等地聚集而来,抛家舍业,千里追随,再次成为朱聿键死士。

    这些老兵装备精良,三眼铳,斧头,匕首,短枪,骨朵,鞑子常用的近战利器,被夜不收用上。

    顺军大营起火后陷入混乱,趁流贼忙于救火,众人一边掩护撤退,一边砍杀那些试图冲上来的顺军。

    偶有强悍顺军上前,五六人便将斧头骨朵短枪甩出去,将那人剁死,几个回合下来,无人再敢上前。

    弩箭从黑暗中射出来,不断收割顺军生命。

    营地火势正旺,浓烟滚滚,顺军看不清攻击来自哪个方向。

    试图救火的顺军遭到夜不收重点攻击,剩余人纷纷丢下水桶,四下逃命。

    更多人则从睡梦醒来,被浓烟呛得睁不开眼,望着漫天大火,不知所错。

    待老营精锐出现,大火已蔓延开来,明军射出最后一波冷箭,纵马消失在苍茫夜色中。

    宁武关明军与顺军的初次交锋,明军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