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回 十三
    “这……”众人愤愤不平道,“可是,云姐虽然能接近这老屠夫,却不忍害人性命,终究下不去手,这该如何是好?难道就如此看着这个老屠夫寿终正寝吗?血海深仇不得报偿,我等死不瞑目!”说罢,几个小伙子纷纷趴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龙在天亦是长吁短叹了好一阵,忽然双目戟张,对几个人说道:“汝等莫要悲伤哭泣。为师倒有一条苦肉计可使云儿行刺老贼。只是此计凶险,恐尔等不愿……”

    几个毛头小子立刻打起精神,纷纷从地上跳起来,说道:“师父果有妙计刺杀老贼,报我满门血海深仇。徒儿们赴汤蹈火,亦诚甘乐之,何惧之有?”

    “好!”龙在天抚掌大笑道,“我越州有这样的忠贞烈士,又何愁国家不复,功业不成呢?”当下就把自己的计策说与几人知晓。

    这几个小屁孩皆听得豪情万丈,一脸肃穆。龙在天说完,几个人也不说话,只跪在当场,对着他毕恭毕敬地磕了一个头,站起身来义无反顾地走下岗子来。

    龙在天看着几个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才缓缓抱拳向着沉沉夜色行礼。

    “呵,又有傻瓜要为师父的皇图霸业做嫁衣裳了?”背后徐来的夜风中夹杂着一阵低沉浑厚的笑声,显得分外清凉。

    “陆崇……”龙在天袖起手来,淡淡地说道。

    身后的山道上面缓缓走下来一个白衣青年,柳叶似的眉毛整整齐齐仿佛是被笔墨点染过,但眉梢处却叛逆地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有着一双像朝露一样清澈的眼睛,英挺的鼻梁,像玫瑰花瓣一样粉嫩的嘴唇,还有白皙的皮肤……若论起飘逸灵秀之感比起小白脸陆长歌来也并无逊色。

    他离着龙在天有一丈的地方,停下脚步,看着龙在天小山一样的背影,笑道:“师父今日若杀赵钦易如反掌,却执意不肯动手,非要让这几个傻小子去城中送了性命。徒儿不知道这其中究竟是何用意呢?”

    “呵,你不知道?关于我的事情还有你不知道的吗?”龙在天冷笑不止,“你没有听见我跟李子民是怎么说的吗?云儿虽然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我也希望她能够幸福美满。但是,眼下的时局需要她为家乡父老作出牺牲。所以,她就必须死!此乃时也,势也!”

    那少年把细柳似的眉毛轻轻一挑,月光照下现出其中几缕银毫,用不无戏谑讥讽的口吻说道:“哦?是需要她做皇帝的新装吗?”

    龙在天微微皱眉,问他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陆崇笑道:“师父你号称南岭神鹰,鹰的性格如何,想必师父是知晓的吧?”

    龙在天转过脸来,仔细打量了他一阵,笑道:“那么,你说来听一听?”

    陆崇眉宇间的银毫闪闪放光,宛如出鞘的利剑。他对龙在天说道:“鹰隼者,饥则为用,饱则飏去。玩鹰的人都知道,狐兔未息,不敢先饱其肉食。师父当初在五岭之上草创义军时,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数人而已,此正是嗷嗷待哺,饥肠辘辘之时。而越州楚氏一族统治越水已历十世,根基深厚,民望甚高。你为了发展实力,就不得不顺应民心思楚的形势来拉拢人才,广揽民心。可如今你已经被越水三十六营的渠帅推举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靠着巧取豪夺掌握了越水的三十万义军,又结连大同江的张氏兄弟为外援,完全可以抛开恢复楚国的噱头而自立为主了。现在的楚公主于你来说,已经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累赘了,再要尊楚为正统,师父的位子又要往哪里放呢?难道要你这么一个英雄人物在乳臭未干的小孩子面前屈膝称臣吗?所以,你就想起当年洪武帝沉杀小明王的故事,想学他可又顾虑自己在江湖上的名声,害怕被同道中人骂你忘恩负义,不忠不孝。故而,你才不辞劳苦,呕心沥血想到这么一出借刀杀人的伎俩,要借朝廷之手除掉楚家姐妹这个累赘!不知我这番理论对否,还请师父赐教!”说罢,他双手一合,大大方方地向龙在天作揖行礼。

    “唉,时也,势也啊!”龙在天不置可否,唯独扬天长叹。俄而,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盒子递到陆崇面前,说道:“这些年来,叫你在赵钦身边卧底,做他的侍卫随从,真是委屈你了。每日里有猛虎在侧,想必你连睡觉都是睁着一只眼睛的吧?”

    “赵钦待人推心置腹,又有豪杰气。与他交往,若饮醇醪,令人不觉自醉。我这几年过得倒是惬意至极的。师父若再晚来几年,我简直就要跟云师妹一样乐不思蜀了。”陆崇说着接过那个木盒,在上面不经意地扫了一眼,说道:“这就是从东瀛倭人那里传入的杀人利器‘千金掷’吗?”

    “嗯!”龙在天重重地点头道,“你把它交给云儿,要她用此利器取赵钦的性命!做完这一单,你就不用在这里潜伏了,跟我回岭南吧。这江南已经没有什么人值得咱们关注了。”

    “这倒也未必……”陆崇呵呵一笑,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拿着那个木盒就要离开。

    龙在天待他走过身旁时,忽然开口说道:“你姓陆,陆长歌也姓陆,你们是一家人吗?”

    陆崇停下来,把一张白玉似的脸蛋凑到龙在天眼前,好半晌才退后几步,说道:“师父看我们两个是不是一家人呢?”

    “铛!铛!铛!”

    浑厚悠远的钟声,破开了孤山堡最初的静寂,夜色在钟声中漂了多时,渐渐泛蓝。一弯琼钩高悬在西山城子钟鼓楼的檐角之下,于不知不觉间,悄然隐去。

    曙光之下的街道上,平平整整的水磨青石被晨露洗的莹然如玉,映出残月余光。“嗒嗒嗒!”数十双麂皮快靴踩破了长街的安宁,一队佩刀兵勇护着一顶四人抬的蓝呢官轿,飞奔而来。官轿之中端坐的正是赵钦。

    原来,赵钦久出不归,又未带多少侍卫。孙全放心不下,连人带轿派往城外接应。正巧遇见了赵钦与陆长歌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