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四回 十七
    王知节的这一举动引来了茅士铿、荣禄他们的愤慨。赵德却不以为意,说道:“爱卿首告谋逆,为国平乱,朕心甚慰。现在,祸乱已平,可祸首仍在连城逍遥法外。我与茅相他们商议着,想命江北御营使司将皇叔押送京师,听候发落。爱卿以为如何?”

    王知节当然知道赵德意思是他要跟江北御营使司做一笔买卖了,当下笑道:“皇上,臣以为此举倒是遂了江北之心,而使朝廷处于被动地位。那孙全派刘望平护送宿太尉返京,就是有意拿着老王爷跟朝廷讨价还价。与其朝廷主动跟江北谈,倒不如让江北主动找朝廷。”

    荣禄冷笑道:“可是,如今江北对于朝廷的态度还处于模棱两可之中。那一边的老王爷怕是也在极力拉拢孙全呢。朝廷若是冷落了刘望平,会不会让孙全以为朝廷对他不怀好意,反而把江北的那些个骄兵悍将推到了老王爷的一边呢?”

    王知节说道:“老王爷的江北马步军衙门是孙全的心腹大患。孙全若与老王爷联手,则是在引狼入室,自取灭亡。所以,朝廷无论对刘望平如何,孙全必然送老王爷入京请赏的。臣以为陛下若想从速擒住祸首,则可再降一道诏书,就以塞防有变,除去曹芳等人统领江北马步军衙门事务,仍命老王爷回江北马步军衙门,署理北边军务。如此,江北则成二虎竞食之势,则孙全必送老王爷入京论罪。”

    此言一出,把小皇帝他们都吓了一跳。茅士铿也气得哆哆嗦嗦地站起身来,指着王知节的鹰钩鼻子,厉声呵斥道:“王知节你……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在这里替反贼张目!”

    荣禄也起身说道:“陛下,王知节该杀!老王爷图谋不轨,居心叵测,朝廷欲将其押送京师论罪尚属不易,若再让如此一个狼子野心之人回高阳统领兵马,这……这岂不是要闹得天下大乱么?”

    王知节说道:“陛下,高阳是塞防的紧要处所,其地民风剽悍,军民参半,以饷为命,是江北大营的主要的兵源之地。老王爷的江北马步军衙门设在此地,统辖塞防事务。无疑是在和江北大营争夺兵源,江北大营的各部将官均颇为不满。而且老王爷在江北整肃吏治,惩治不法,让江北豪强对此无不咬牙切齿,都欲除之而后快。但老王爷在孤山已然坐大,众人都强他不得。如今老王爷南下连城,江北三府豪杰无不额手称庆。陛下试想,如此天怒人怨之下,孙全是绝不会纵虎归山的。所以,陛下下此诏书以后,不出三日孙全必送老王爷入京。而老王爷一入京师,孙全必然要筹谋夺取江北马步军衙门大权。此举必然引起孤山六堡将士必与江北结怨,从而归心朝廷作为支持。如此一来,则朝廷在江北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楔入了一根钉子。这对于江北集团也是一种削弱和牵制。”

    “这……”赵德心里没有了主意,转脸看向了茅士铿他们请求支援。

    茅士铿说道:“天子一言九鼎,前日任命曹芳等人领江北马步军衙门事的诏旨才发出,今日又要老王爷再回马步军衙门理事。如此朝令夕改,让天下人笑话陛下言而无信不说,庙堂决策朝令而夕改,必至于朝纲混乱,人心不定,于安稳社稷最为不利。”

    荣禄也说道:“茅相所言甚是。老王爷乃我江南猛虎,不可大意。如今其人反心已露,绝不能再假以兵权。倘若孙全一时糊涂,纵虎归山,则后患必然无穷!古人有云:‘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弄险之事,君子所不为也。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万不可行此下策。”

    “陛下!”王知节跪在地上,说道:“臣愿以全家老小性命作为担保,此诏书一下,孙全必然会送老王爷入京师!”

    赵德这会子忽然想起了婉儿来,他微微皱眉,想了一会儿,说道:“此事暂且放下,还是等刘望平他们入京以后,茅相跟他谈一谈,探一探江北的口风如何,再做计较吧。倘若江北胃口太大,再行此计谋不迟!”

    茅士铿、荣禄他们都忙不迭地跪在地上领旨谢恩。

    “陛下……”王知节还要说几句话。

    赵德却把手一挥,说道:“王爱卿平乱有功,早日回府歇息,不可太过劳累啊。”说罢,就起身离开了。

    茅士铿他们都显得洋洋自得,看王知节的眼神里面都在说:“瞧见了吗?陛下还是信得过我们的。你王知节就不要想着在陛下那里得什么宠信了。”

    王知节倒是不在乎这两个老油条的幸灾乐祸的表情。他从皇城出来以后,像户科给事中王竑、御史中丞陈若虚、巡城御史杨墨三这些赵钦的门生故旧都“呼啦啦”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打探皇城里面的情况。

    王知节说道:“看皇上的意思,对咱们这些老王爷的亲信之人还是很雍容大度的,并不曾向我提及昨晚叛乱的事情,还多我安慰有加。这样看来,陛下是不认为我们参与了昨晚石奴儿的叛乱。这一点我想请各位放心吧。”

    陈若虚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说道:“哎呦,这还不是王公子他识大局,顾大体,在招安时偶然得知老王爷兵谏的事情以后,能够大义灭亲,首告老王爷谋反。这也让皇上相信了我等并无谋逆之心啊。”

    王知节摆手笑道:“其实啊,我的功劳倒在其次。乾老哥昨夜与乱匪以死相拼,力战殉国,才让皇上对咱们的疑心彻底消除了。我听戴公公说,皇上得知乾大人殉国的消息以后,可是恸哭不已啊,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乾丰赴难,遂亡一镜矣!’”

    众人于是都跟着他叹息一回。

    杨墨三挤出几滴眼泪来,说道:“乾老哥已经战死,现在老王爷也危在旦夕了,我等身家性命今后可就得全仰仗王公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