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八回 四
    接下来的场景,是可以作为官场的喜剧素材的。

    赵钦得势的时候,有无数人前来投奔,上至六部尚书、大学士,下到地方的知府、知县,能跟这头老虎拉上关系,就是千恩万谢。

    现在而今眼目下,却是树倒猢狲散,大家都尽量跟老王爷撇清关系。在石奴儿之乱后的几个月里,朝廷的公文数量增加了数倍,各地奏疏纷至沓来,堪称数十年未有之盛况。这些奏疏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要跟赵钦划清界线,并顺带搞一下检举揭发,以表示自己对于皇上的忠心。

    孙全在看到这一堆儿厚厚的奏折以后,对崔靖说道:“老王爷在日,咱们这些人哪一个没有与他有过交往?真要细细追究起来,难不成把我们都抓了,朝廷上还有人干活吗?得饶人处且饶人,惩办了首恶也就是了,胁从之人我看就不要追究了吧。”

    崔靖是睚眦必报的,但孙全的态度,他也不能不考虑。于是,他点一点头,往后退了一步,说道:“这些人都是老王爷的余党,本该一并处斩。但是,孙大人为他们求情,我等怎好拒绝呢?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至少应该革去官职,永不叙用!”

    孙全对于追查赵钦余党的事情不是很上心,他看了看崔靖,笑道:“我只是提一个建议,你们看着办就是了,我对于茅相的人还是百般放心的。”

    追查乱党的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因为真没事的人是不会写这些东西的,原本找不着乱党,照着奏疏抓人。六部尚书是乱党,就撤尚书,侍郎是乱党,就撤侍郎,一半人是乱党,就撤一半,全是,就全撤。当然,对于当初跟赵钦不对过,但是看茅士铿也不顺眼的家伙们,崔靖们也没有放过,借着这个机会全给法办了。崔靖不怕闹大的道理很简单:这些人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既没有造反的胆子也没有造反的实力,他自然不畏惧。而且,这年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想当官的人有的是!

    这些因为写奏折骂赵钦的家伙们被罢黜而空缺出来的官位,很快就被孙全和茅士铿的门生故旧们填补了起来。甚至于茅士铿的长子茅良卿,一个在科举考试之中连名字都能抄错的蠢人,也都做到了江州转运使的位子上面。但现如今朝堂之上除了跟茅士铿一个鼻孔出气的家伙就是像孙全、荣禄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崔靖他们再无人掣肘,办起这种私下的交易也就是分外的爽利了。

    在反攻倒算一个月以后,崔靖把自己与手下费尽心思编写的《天鉴录》、《同志录》、《点将录》献给孙全,把朝中不肯依附于茅士铿的人不分青红皂白的一股脑儿地网罗进去,将他们指为乱党。

    孙全还没见过这种花样儿,翻着崔靖呈上来的书本,一眼就看到了王知节、胡隐之的名字赫然在列。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便叫崔靖拿过已经法办人员的名单来念。他自己拿着毛笔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崔靖念一个名字,他就在比着书本上勾掉一个名字。

    可孙全勾来勾去就是勾不到王知节和胡隐之的名字,心中顿生不快,只把毛笔往地上一摔,厉声问道:“王知节是老王爷的‘五虎’之首和胡隐之是老王爷的‘五彪’之首。此二人一贯为非作歹,民愤极大,为何没有惩办?”

    崔靖道:“王知节乃是婉儿公主的内子,胡隐之则手握重兵。此二人皆干系皇室社稷。故而,我等外臣未敢擅自做主捉拿惩治。”

    孙全把书本往桌子上面一丢,问道:“你们将此二人劣迹罪状上奏陛下了吗?”

    崔靖道:“我等已经上奏了好几次,请求皇上降旨惩处此二人。可是,不知为何,宫中对于此事一直没有回音。”

    孙全说道:“那王知节现已关押狱中,陛下所以迟疑,定是因为婉儿公主的缘故。至于胡隐之的事情,我亲自进宫陛见,想必会有结果的。”

    当天下午,孙全就上奏折请求入宫觐见。赵德对于这位已经集帝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风云人物自然不敢怠慢,当即下旨在文德殿召见他。

    赵德赐座以后,问他道:“爱卿今日进宫见朕,有何要事?”

    孙全赶紧从座位上面站起身来,说道:“启奏陛下,臣是专为清查乱党一事进宫面奏圣上的。”

    赵德不禁皱眉道:“此事不是专门交由崔大夫处置了吗?怎么?爱卿认为崔靖办差有什么不妥吗?是不是……是不是觉得崔大夫对乱党处置过于严苛了?”

    孙全说道:“崔大人办差兢兢业业,雷厉风行,并无任何严苛之过。我今日入宫觐见,只是有两个乱党首恶不知如何处置,还请皇上示下。”

    赵德笑道:“爱卿所言莫非是王知节、胡隐之二人?”

    孙全答道:“正是此二人。此二人皆是老王爷的心腹手足,于谋逆之事皆为骨干。但此二人一为当朝驸马,一为北衙大将,皆干系社稷。崔大人所以未敢轻动。故而,臣入宫请示皇上对此二人如何处置。”

    赵德连连摇头苦笑道:“御史台关于此二人的奏折,朕已经看过了。王知节参与老王爷谋逆之事,罪证俱在,实属十恶不赦。而且此人不知廉耻,毫无人伦,乃是鹰狼之属,久后必成祸患,是应该早早除之。只是……婉儿公主那里不好交代啊。这些日子,公主在宫中是天天以泪洗面,动不动就跑到朕这里啼哭不止,为王知节求情,还说什么若是知节有什么不测,她必殉夫而亡。朕……朕这也是左右为难呐!”

    孙全对于王知节倒还不甚关注,毕竟他跟江北的交际不大。只是五姑娘因为在抓紧夺取天下堂堂主的位置,才催着他对此事上心。他对赵德笑道:“皇上,臣以为王知节可以不顾人伦亲情,做出大义灭亲之事。但陛下万不可以法不容情而断手足亲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