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九回 三
    这一幅《沅上垂纶图》被茅士铿当作礼物送给京城老友,以向朝廷和世人表明他已成为“野老”,再不会对朝廷构成潜在威胁了。这一幅画作在京城立刻引起了轰动,并不是因为画师的功力如何了得,而是茅士铿给世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身着官服正襟危坐,八面威风的样子。而这一幅画作上的茅士铿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一副娱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样子,完全颠覆了“两朝元老,国家股肱”的形象。

    这种此一时彼一时的生活处境令无数人都不禁为这个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鼻子一酸,感慨万分。连小皇帝看了,也于心不忍,以至于当着孙全他们的面子又为茅士铿说了不少的好话。

    眼看着社会舆论渐渐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变,茅士铿正是自以为得计,朱四维他们关于崔靖要在京城除掉孙全的书信就送到了沅上村。

    茅士铿看了书信也吓了一跳,手足无措之下,他并没有给朱四维他们回信。而是让自己的三哥茅士廉寻了一辆马车,自己带上了几个心腹就连夜进京,要学王知节的样子,亲自向赵德密告此事,以此向朝廷表忠心,洗脱自己的嫌疑。

    他的马车出了沅上村还不到二里地,就被负责监视他起居的江北马队拦阻住了。

    那些士兵都是孙全带入京城的心腹爪牙,他们骑在马上,都是一副懒散的模样,阴阳怪气地问道:“你们这是将欲何往啊?”

    茅士廉从旁边怒斥他们道:“大胆!你们是何许人也,竟然敢阻拦茅老相国的车驾!”

    “茅老相国?”几个军汉仰着脖子哈哈大笑,说道:“我们不知道什么茅老相国,只唯孙大人之令是从!孙大人命我等在此‘保护’茅老的安全,切不可使他离开沅上村半步,以防为宵小之徒所害。请你们都回去吧!”

    “你们……你们真是太放肆了!”茅士廉气得浑身哆嗦,他是狐假虎威惯了的,平日里在家乡横行霸道,只有他骂别人的份儿,别人哪里敢对他说一个“不”字?如今却被几个小小的丘八奚落嘲笑,那暴脾气早就按捺不住,挥着鞭子就要来打这些江北的骄兵悍将。

    茅士铿在车子里面听得外面吵嚷起来,也知道自己被孙全暗中监视了,赶紧从车子里面钻了出来,喝止茅士廉道:“此是孙大人的亲兵,三哥不得胡来!”

    茅士廉这才悻悻地收了手。

    茅士铿从车上走下来,向着几个军汉躬身作揖道:“有劳孙大人为老夫想的如此周到,老夫感激不尽,实在叫几位军爷费心啦!”说着,叫茅士廉取出一些散碎银两散与众人。

    几个军汉拿了银子,哪里有不手软的?态度当场就缓和下来。他们手里紧紧攥着银子,嘴上却说道:“这……这却如何使得?”

    茅士铿摸着花白的胡子,呵呵笑道:“这个无妨,几位军爷若是日后还有什么不便,只管到沅上村来找老夫,老夫一定尽力而为。”

    几个汉子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点头哈腰,连声说着:“有劳老相国费心啦!”

    茅士铿微微一笑,把袖子一挥,说道:“这夜来风寒,诸位不如随老夫到庄上小酌一杯?”

    军汉们更是喜出望外,都说“甚好”。当下,大家一起拨转马头,随着茅士铿的车驾返回沅上村。

    茅士铿却暗地里嘱咐茅士廉,要他选派个得力人手骑着快马,将此信连夜送往京城登闻检院,向皇宫告警。

    茅士廉自然不敢耽误,立刻连夜安排了人手,骑着快马就往金城而来。这几个茅家后生们沿着北上的官道昼夜兼程,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总算到了京城,刚进龙骧门就被守城的官军拿获,当场就搜出了朱四维等人写给茅士铿的密信一封。

    这几个小子赶紧大叫冤枉道:“你们搞错了。我们是奉了老相国之命,来此揭发崔靖等人谋逆之举的。”

    “没有搞错,我就是奉了今相国的差遣在此等候你们的。”守备陈玄接过那封书信,哈哈大笑道:“实话告诉你们吧,就在前天的早朝,崔靖在紫宸殿劫驾未果,已经伏法受诛,满门都被抄斩了!孙大人怀疑茅老牵扯其中,却又苦无证据,听那崔靖家的管家供述有茅家人离开沅上村入京,故而叫我等在此捉拿你们。可巧得很,你们就来自投罗网了!”

    “什么?”这几个茅家小子满头雾水,“崔靖怎么会知道我们入京的呢?”

    陈玄看着几个人莫名其妙的样子,说道:“哈哈,你们的茅大人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那崔靖表面上对他乖巧温顺,背地里却买通了老相国府上的人给他通风报信!沅上村和京城之间的一举一动,他比孙大人都门儿清。”

    原来,崔靖早在茅士铿还在朝执政的时候,就私下收买了相府中的一些下人们,要他们把茅士铿日常的生活起居,事无巨细一概禀告他知晓。茅士铿下野以后回到沅上村隐居,崔靖依旧通过以前的老关系,对于茅士铿进行暗中监视,以防这做老师的剑走偏锋,再把自己坑害了。

    所以,朱四维、崔成秀他们给茅士铿去信的消息,孙全也不曾接到,崔靖就先得知了。或许是一种人类对于身边危机的敏感性使然,尽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这种猜测,但他依旧毫不迟疑地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崔成秀已经把自己要在京师谋乱的机密泄露出去了。

    崔靖是深知茅士铿这般鼠胆文臣“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为人风度的,茅士铿如果得到了崔成秀他们的告密,丢卒保车的做法必然是他的最佳选择,到时候却要自己做嫁衣裳了,这又如何能让自己甘心呢?

    身处重重危机之中的崔靖完全没有了秀才造反所特有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缺点,展现出一种悍不畏死的狼性。他立刻决定放弃当初争取荣禄的既定计划,而实行那个紫宸殿劫驾的铤而走险的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