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九回 三十三
    只说陆崇、楚云带领穆子煦他们按着崔靖给他们画好的皇城布局图来到慈庆殿,在工地附近的一口枯井中取出了兵器。然后,二人安顿好穆子煦他们后,以运送花石的车子做掩护,顺着东墙下工地的车流向南,跨出了南门以后,楚云他们藏好了兵刃摸到了东墙之下。

    陆崇看这里寂静阴森,荒凉破败,并没有想象中高大巍峨的宫殿,灯火辉煌的楼台,不觉生疑道:“哎,这个不对啊。囡囡,你是不是走错地儿了?就这地方看着也不像皇上召见大臣的地方啊!倒像是幽禁宫人的冷宫。”

    “不许你叫我囡囡!”楚云在墙角处的荒草堆里面一边搜寻着,一边跟陆崇说话:“师父他老人最近怎么样了?”

    陆崇说道:“如今老王爷已死,江北大乱,又因为崔靖追查乱党的原因,岭南的新军人人自危,军心动摇。越水起事大有可为。师父他老人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越活倒是越年轻了。”

    楚云说道:“哼,我看这骄兵必败,越水起义的事情,他老人家还是应该慎重起见。以前天下大乱的时候,各路诸侯雄霸一方,各家为了扩充地盘,壮大实力的一己之私,对内重重盘剥,压榨民力;对外合纵连横,互相攻伐。老百姓们颠沛流离简直没有一天安静的日子可过。大家伙儿都盼望着出现一个乱世英雄,削平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现在,好容易几百个小军阀并成了几十个,再由几十个并成了十几个,最后,就剩了秦宋两国,也算是人心粗定,百姓们总算可以安稳几日。可师父他老人家又要在越水制造动乱,涂炭生灵,这是逆天而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陆崇点一点头,说道:“嗯,你说得对!”

    “真是不正经呢!”楚云嘟囔着骂了一句,往前迈了一步,脚边“喀拉”一响,小丫头浑身一个激灵,赶紧低头审视,原来是一个圆形的木板嵌在了斑驳的宫墙之上。

    楚云向着陆崇招手,说道:“大师兄你来看一看,这是什么?”

    陆崇凑上前来,瞧了半天也不明就里,拿脚踢了一下,竟然可以自动开合,不禁作怪道:“这是什么呀?是狗洞吗?”

    “哈,你真是白跟着老王爷混了这么多年了!”楚云笑话他道,“这是皇城福寿沟的水窗。”

    “福寿沟?”陆崇作怪道,“我又不曾进过皇城,哪里知道这些呢?”

    楚云道:“当年,为着择一块风水宝地,这大明宫建筑在了金城西北的地势低洼之处,但是排水不畅,搞得皇城屡被水淹。兴武十三年的时候,皇上下旨命时任顺天府水丞刘彝解决大明宫内涝的问题。刘彝根据大明宫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利用山形地势因势利导,以丹凤门大街为排水界分,在皇城的西北部、东南部各修建一套排水的沟渠。这些沟渠纵横纡析,或伏或见,通过水窗与宫城中的各处大殿、楼台、池塘相互连通,最后汇入长安门外的卢沟。由于这两套沟渠的走势很像古篆体的‘福’‘寿’二字之形,所以就被皇上赐名福寿沟了。自从这福寿沟修成以后,大明宫的水患顿消。”

    “你……你啰啰嗦嗦这么许多,不会是想带着我钻这臭水沟吧?”聪明的陆崇立刻就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瞪着眼睛问她道。

    楚云微微一笑,说道:“善攻者,动于九地之下嘛。你看啊……”她从怀里取出一份皱巴巴的草纸,对陆崇说道:“这是当初老太爷承揽修造福寿沟时留下来的草图,我这几日没事的时候就研究这些排水沟了。你看,这里是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祺院,从此处的天窗下去,通过地下暗渠正好可以通到婉儿公主所在绮春楼的荷花池了。”

    “绮春楼?婉儿公主?”陆崇作怪道,“咱们要去的是文德殿,跑到绮春楼找婉儿公主干什么去?”

    楚云杏眼一睁,说道:“去文德殿帮崔靖那个屠夫杀孙全,你还真当我是笨猫啦?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二公子和婉儿公主可以破镜重圆么?”

    陆崇听得虽然一知半解,但也是不明觉厉,不由得感叹道:“同是受了青山大学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你为何就出落的如此优秀呢?”

    楚云有点得意,说道:“那是自然的。要不然我是怎么在这杀人如麻的乱世里面活到现在的?”说着,她从背上的包袱里面取出两件鱼皮水靠,把其中一件塞到陆崇的怀里,说道:“好了,好了,这日头也快下去了,咱们快些行动吧。等咱们救出了婉儿公主,你再发这种无用的感慨,好不好?”

    陆崇苦着一张脸,说道:“唉,要是早知道你比我还阴险狡诈,我又何必来赔你遭这一趟罪呢?”

    楚云不快道:“你怎么说话呢?”

    陆崇苦笑一声,说道:“你可把崔大人、田大人他们给坑苦了!”

    这个时候,赵德正在文德殿召见崔靖,只听崔靖伏在地上,哭诉道:“今日,臣密闻殿前都指挥使荣禄与中书令孙全密谋,欲矫诏召江北兵至京师,尽灭臣等都中文官,望陛下垂怜赐救。”

    赵德听罢崔靖所言大惊失色,将信将疑道:“荣禄、孙全皆乃朕之股肱,朕视二人为我大宋柱石,不曾亏待他们。他们又何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举?”

    崔靖道:“陛下啊,我朝自开国至于今日,以文制武多年,国中武将为此对我等文臣素怀偏见。又因这些军人武夫自古跋扈骄横,多有枉法情事。臣等素日秉公执法,处罚罪兵,因而开罪于他们。今日,这一群武夫一朝得势,必然是要挟私报复的,哪里还能容得下臣等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呀?”

    赵德还是不肯相信,说道:“这如何可能呢?荣禄、孙全都是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一代儒将,与那些鲁莽武夫绝不是一类人。这怕不是一些唯恐天下不乱之徒传此谣言以离间咱们大宋文臣武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