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四十九回 三十九
    陆崇笑道:“师妹此言差矣。遥想魏晋之时,桓温雪天郊猎,碰到王蒙、刘惔等人。刘惔见桓温一身戎装,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温道:‘我若不为此,卿辈那得坐谈?’所以,不要总觉得俗人俗气不好,满手的檀香禅气固然令人向往,但要是没有账本算盘,还能烧得起香、礼得起佛吗?就好比鸿山寺一样,你不浑身铜臭,这一家人上上下下吃穿用度谁来筹措呢?这就像一个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一样,这些都是无法避免的。”

    “你还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呢。”楚云嘟了嘟嘴,说道:“既然如此,大师兄也已将近而立之年,怎么不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呢?”

    “我?”陆崇又是哈哈一乐,说道:“我跟你就不一样了,我这个人呢打小儿就天生道骨,慧根深种,有修仙练道的潜质。现如今正在服气辟谷修道,不求尘世之欲,而专以体任自然为乐,早已经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你说你跟我这么一个超凡脱俗的人谈结婚生子的事情,这不是打扰我的清修吗?”

    “看破红尘?你才多大呢?师兄,我保证你要是能够再以人的身份活他二十年,回过头来看一看今天咱们说的话,自己都得笑死了。”楚云默然一阵,忽然阴阳怪气地说道:“哎,师兄呀,你知不知道咱们京城醉香阁的头牌师师姑娘吧?”

    陆崇知道小丫头一喊他师兄准没有好事,就撇着嘴巴不搭理她。

    楚云继续说道:“师兄啊,我给你说,这个师师姑娘是人风流、歌婉转、舞曼妙、曲悠扬,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连皇帝陛下也闻其名都曾暗修‘潜道’往醉香阁一亲芳泽呢。大师兄跟着老王爷久在京城,不会不知道这一位京城名妓吧?”

    陆崇站起身来,两只手在腿上来来回回地搓了几下,说道:“时候不早了,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快走吧。”

    这一次陆崇在前,楚云在后,由于是一段明渠,两个人走得特别轻松。往日陆崇给人的印象都是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风雅君子之态。唯独今日接触到师师姑娘的话题,他罕见地选择了回避。这不由得把楚云作为女性而特有的喜爱打探别家私事的爱好给激发了出来。一路上楚云吧唧着小嘴儿,总是问陆崇如此回避,是不是跟师师姑娘有什么不可描述的过往?

    陆崇埋着头往前走,任楚云百般挑逗就是不言语,沟底的脏水被他趟得哗啦作响。

    楚云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只好悻悻地闭住了嘴巴,只把他的背心猛地一揪,说道:“别再往前走了,就是这里啦!”

    陆崇这才回过神来,顺着楚云给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自己右面的不远处是一条河道。这河道直通到一丈开外的宫墙下面的暗渠水窗。宫墙之内花石掩映之中,伫立着一座翼角嶙峋,碧瓦琉璃的楼阁。

    楚云指着墙内的那处楼阁,说道:“喏,这个就是绮春楼啦。我们要从水窗下面钻过去,就到里面的荷花池了。”

    现在正是初冬季节,荷花池的水只能没过膝盖。这两个人顺利钻过暗渠,出了水窗,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的阁楼下水榭的路径。

    楚云望那水榭里面一瞧,只见里面灯火闪烁,有二三人影印照在四周的格窗上面。楚云暗自欣喜,对陆崇道:“大师兄,想必婉儿公主在那水榭里面。我刚才还筹算着如何避开耳目进绮春楼哩,这下可好了,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是天助我也!”

    两个人悄悄摸到了水榭下面,这水榭跨水接岸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绮春楼。只看临水的窗下伏着一个清秀的女子,颦眉微蹙,云鬓散乱,显出一副倦怠的模样,眼角处还依稀可见莹然的泪光。

    原来,当晚两宫太后来这绮春楼吃酒,婉儿并几个妃嫔、皇孙作陪。两宫太后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起自己生养的这些公主现如今全都在驸马府上过日子的种种趣事,说这才是咱们皇室女儿该有的样子。这话儿明显是说给婉儿听的,闹得她是心中老大的郁闷,更不觉对景感伤自己家破人亡,寄人篱下的凄惨,却也只得强颜欢笑,待得酒宴散了,就独自到水榭里俯栏垂泪。

    以前,她在昭烈忠义王府上的时候,每每不开心的时候,总有王知节伴在身边,说一些笑话陪她解闷儿或者出一些鬼点子替她出气。如今老王爷是兵败身死,王知节也被迫远走他乡,与自己相隔千里,宫禁森然,又哪里找知冷知热的人呢?

    她性子上又和软,跟个面筋似的,侍候她的这些丫鬟、婆子、太监们也不怕她,平日里对她也是随意至极。夜色一深,打听得李猪儿正在水榭里面陪着公主,就仿佛与他们无干,一个个吃得既醉且饱,早已息灯睡了。

    那小太监李猪儿看着她又在淌眼抹泪的,就宽慰她道:“公主您是个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何况你又多病,还不自己保养。眼下虽然艰难,但总有个念想在啊。你若把自己累倒了,岂不是真个儿要与王公子殊途两别了?”说着,眼圈儿就红了一片。

    婉儿看着水面已经的,幽幽地叹息道:“记得皇帝陛下还在潜邸的时候,曾在这里同我们兄弟姐妹开海棠社,设螃蟹宴,在这阁子底下吃酒,教坊司就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演习乐曲,借着水音欣赏,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而来,格外好听。当时,我们兄弟姊妹天天说亲道热,早已说以后要大家一处起社,一起联句。谁曾想到今日兄弟姐妹年龄一大,便各忙各的去了。彼此一疏远,社也散了,诗也不作了,唯独留下我一个在这里孤苦伶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