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五十二回 十二
    梁平被高季左这一席话惊得从座位上跳将起来,但旋即又缓缓地坐了回去,默然良久才说道:“如此说来,我这是骑虎难下,不得不反喽?”

    高季左说道:“现在谈反叛有点为时过早,还是向朝廷上奏本陈说遣散新军的困难,看看江东是如何回应的,咱们再作计较吧。”

    于是,在朝廷遣散越水新军的诏旨传至岭南七天以后,梁平请求暂缓遣散的奏折又递到了政事堂。

    孙全看过奏折,眉头皱的愈发紧蹙起来,说道:“这个梁平倒跟咱们打起擂台来了!”说着,就把奏折递给了对面的荣禄。

    “梁平在奏折里面是怎么说的?”刘茂相凑过来打听到。

    孙全吃了一口茶,讲道:“他在奏折里面说岭南新军欠饷已达一年之久,因此军镇上下人心浮动,怨声载道。今日,朝廷下诏遣散这十万军马,他本意遵旨而行,遣散兵马。但无奈手下将士皆言‘我等卫国戍边,舍生忘死,功莫大焉。今朝廷令我等复原为民,既无尺寸之赏又无欠饷补发,任我等自生自灭,究竟是何道理?’各部人马俱是不肯奉诏,并有哗变之迹象。为了安定军心,稳定事态,他请求朝廷补发欠饷并遣散安置所需费用。”

    “这是怎么说话的?”刘茂相摇了摇头,说道:“皇上的诏旨里已经是讲得分明,宽恕他们追随老王爷谋逆得罪恶就已经是格外开恩来,他们怎么还敢索饷要钱呢?”

    孙全笑道:“你跟当兵的讲道理,怎么能讲清楚呢?梁平在奏折里面还说,他也知道朝廷的财政困难,如若一时无法筹集如此多的饷银。他就恳求朝廷暂缓遣散所部兵马,以保越水安定。”

    “巧言令色!”荣禄把奏折重重摔在桌子上,说道:“他这分明是自恃手中有兵,向朝廷搞敲诈勒索来了!你们看看,哎,你们都过来看一看,岭南新军每户兵丁需三千银两以作遣散安置并补发欠饷之用。他有多少兵丁啊?有将近十万兵丁和四十万家口啊。这些人复原为民,各回乡里以后,需要配良田三十余万顷,住房七十五万间。这还不够,由越水到江东,这一路上也有近百个州府县衙,都要提供车船骡马,保障他的吃喝花销。这得需要多少银子?这就是把咱们江东给搂空了,也不够他搬家用的!这个梁平狮子大开口,竟然向朝廷索要!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朱四维哼哼唧唧地说道:“他那里有高季左这么一个‘劣幕’,朝廷的底细他可是一清二楚的。他这是摸准了朝廷缺钱的七寸,知道王师一时无力南下征讨他,所以才敢如此漫天要价的。”

    四位枢机大臣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头绪,只得又入宫向赵德请求圣裁。赵德最近是脾气见长,但本事却不见得有什么起色。他看了梁平的奏折也是头大,安置遣散费用朝廷肯定出不起,但想让荣禄出兵征讨,但国库又无钱可用。于是,他又把皮球踢了回去,让政事堂三日之内拿出个稳妥应对的法子来。

    这一下可就把孙全给愁坏了,回到家以后,坐在书房里面冥思苦想,不住地唉声叹气。恰巧五姑娘来这里探听那古轩亭口劫囚案的进展,孙全正一肚子火气没处发泄,就拍着桌子训斥她道:“你一个妇道人家瞎打探什么朝廷大事!”

    五姑娘也知道国家近来多事,孙全作为当朝执宰压力骤增,所以也就相当体谅他的难处。于是,她没有生气,反而笑嘻嘻地欺上前来,拉着一个圆凳坐在孙全的身边,一双雪藕似的手臂搂住孙全的脖颈,娇俏地说道:“官人是不是又碰到什么刺头儿了,说来给我这个妇人听一听?我虽是一个无用妇人,但也有红巾翠袖,可以揾一把英雄泪。”

    这话儿说得俏皮,孙全也给她逗乐了,顺势揽住五姑娘的腰肢,对她说了梁平上奏索饷的事情。

    五姑娘又曲起食指来,断断续续地敲打着桌子,问道:“那么,皇上对此有什么旨意?”

    孙全说道:“圣上要以和为贵,要休养百姓,还说朝廷要逼着梁平遣散军队,而不是逼着他造反,总而言之是不能给天下人指摘朝廷刻薄寡恩的把柄。其实呐,这只是面子上的话而已,说白了就是国家没钱了,动不了足够的军队征讨越水而已。可是,若要以和为贵,要的银子就更多了。朱四维粗粗估算了一下,这十万新军连带家口全部安置完毕,需要五至八年,所有安置费用折合白银共需五千万两,而朝廷每年的岁入刨去必须的开支以后,最多也只剩下二百万两。因此朝廷必须要在二十五年以后才能攒够这笔冤枉债啊。二十五年啊,二十五年以后,说不准我还早就给这些人活活死了呢!”

    “别浑说!”五姑娘喝断他的话头,站起起身来说道:“其实,我觉得即便以和为贵,根本就用不了那么多的银子。”

    “哦?”孙全半信半疑道,“夫人莫非戏言?”

    五姑娘笑道:“梁平他们是狮子大开口,说明他是在拖延时日,并无遣散的诚意。朝廷可以将遣散岭南新军的事宜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让梁平他们撤出岭南,第二步是千里北迁,第三步就是原籍安置。这三步里面,第一步最重要,花钱也最少。朝廷只需准备好第一步的银子就够了。”

    孙全想了半晌不解其意,问道:“为什么?”

    “笨!”五姑娘用手指轻轻敲打着自己的额头,给他解释道:“因为只要梁平拔寨下山就证明他有归顺朝廷的诚意。他兵马士卒一旦离开岭南,踏入内地,就是虎落平阳,任人宰割。那个时候,他非但不能威胁朝廷,反而要顺从各地官府的安排。朝廷待他们进入内地以后,尽可以将他们拆散,沿途分别安置。只要梁平及其亲属迁到江东,赏给他们荣华富贵。这样算下来,只要朝廷拿出一二百万两银子,用作梁平撤军下山的费用,剩下的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啊。总之,梁平不出越水,朝廷求着他。梁平一出越水,他就得求着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