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铁马秋风乱入诗 > 第五十三回 十三
    龙在天收了册籍,对于宋军出降深信不疑,遂收了军马,不再攻山。原来王知节用缓兵之计,哄退义军,遂住抓紧时间于山上赶修工事,打造战船。同时,向江州以西各州县行文,严令各地官府加紧征丁,限期将所需保丁如数带至麂麋山听候差遣。

    由于王知节日常行事狠戾,动辄就以杀人立威,搞得江州的官民都对他颇为畏惧。日常间,这些地方官时常告诫属下,违了茅大人的令尚可无事,但犯了王秀士的忌讳,可是要掉脑袋的。久而久之,这些人便只知有王知节,而不知有茅大人了。

    此次,王知节的文书一发,各州县的官府自然不敢耍滑头。附近的州县的保丁纷纷倾巢而出。大家也不管老的少的,病的残的,只要是个人,能走得动,就统统拉过来。毕竟就算是不能上阵打仗,站在一边挥挥旗帜,敲敲边鼓,给官军壮一壮声势也是极好的。就这么七抓八抓,短短十天,麂麋山就聚集了八万人马,虽然质量不怎么样,但总算是凑够了数。

    手上有了兵,王知节顿时就气壮无比。十日之后,龙在天乘船来到山下,要求王知节下山投降。不料,这小子当场翻脸不认人,乃登城大骂道:“吾山上尚有十年之粮,岂肯降越狗耶!贼军尽战无妨!”

    龙在天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不由得勃然大怒,当场斩了使者,催兵登岸攻城。城上乱箭射下。龙在天一不留神,额上正中一箭,“啊呀”一声翻身落水,诸将赶忙救起还寨延医调治。龙在天只恨王知节言而无信,狡诈多变。第二日,伤势稍稍好转,他就强撑病体升帐议事,召集其他义军渠帅,安排攻取麂麋山的作战部署。

    十万越水义军兵分成南北两路,对麂麋山的宋军实施夹攻。南路军为水寨中的五万兵马,由龙在天指挥,乘船渡河攻打广平仓的正面的长围,以吸引宋军的主力。北路军则由凌十一统率旱寨之中的万余人马,沿河岸而进,利用义军善于攀援的特长,从麂麋山南的陡峭绝壁攀登上山,然后向山腰处的广平仓发动偷袭。如此前后夹攻,奇正相合,定可获得全功。

    大正六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麂麋山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义军中负责佯攻的南路军首先对广平仓正面展开了攻击。

    龙在天严令众将:“并力攻城,怠慢者立斩。”

    于是,诸将率领义军奋力攻打。宋军则利用山上的工事拼死抵挡。战至中午,河面忽起大风吹向山上。越水义军稍稍退却,即在长围下施放毒烟。这是越水义军的秘密武器,此方以黑砒石、黄漆叶、人粪为最毒,如无解药,可使对手昏闷致于溃败。但王知节手下有一个熟悉越水风俗的高季左在,他教宋军官兵于出战前以醋洗面或以某草泡醋薰棉絮塞鼻解毒。义军的毒攻竟然毫无效果。

    到了下午,大风止息,江面上又杀声震天,矢石交加。两军由清晨交战到黄昏,双方将士死伤累累,依旧是难分胜负。

    傍晚时分,作为龙在天寄予厚望的制胜奇兵的北路军开始行动。凌十一带领六千人马出了旱寨,沿着河岸快速向麂麋山推进。可他刚走到半道,却迎面撞上了打着火把,排着整齐队列的宋军。很明显,这也是被王知节派出来搞侧翼袭击的一支奇兵。

    双方都没有犹豫不决,在两军迎面撞上的一刹那,战斗爆发了。这支宋军的指挥官是江州粮道伍文鼎。看着对面气势汹汹扑过来的敌人,伍文鼎稍作抵抗,就带领部队往来路撤退。凌十一自然不肯放过战机,当即命令全军总攻,五千士兵沿着河岸向宋军猛扑过去。

    宋军节节败退,义军在后面紧追不舍。穿过前面的一片树林,在夜色之中,宛如猛兽獠牙一般狰狞的麂麋山悬崖绝壁就近在众人眼前了。可就在凌十一开始得意的这一瞬之间,身后的树林之中响起了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这是广平仓通判胡尧元带领的一千接应人马。他的这支兵马早已在道路两旁埋伏了好几日,目的就是防备越水义军从山南的绝壁偷袭广平仓。

    伍文鼎的军队逃回来,他不禁大喜道:“这位高先生可真神了,贼军果然要来偷袭我山后!”所以,他没有派出兵马接应伍文鼎。凌十一的追兵到了,他也不截击。一直等到叛军全部通过树林后,他才命令军队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截住了凌十一的退路。

    “有埋伏!”凌十一率军正追在兴头上,身后突然杀出一彪军马。黑灯瞎火的夜里,谁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此时,前面的伍文鼎也不跑了,他重整阵营,重又杀了回来。在宋军的前后夹击之下,义军人心惶惶,抵抗了不多时,就冲破胡尧元的堵截,沿着原路败回。

    伍文鼎当然不肯放过这送上门来的肥肉,当即要率领部队痛打落水狗。胡尧元在一旁赶忙阻拦道:“伍大人,穷寇莫追。当心贼军的‘伏地阵’!”

    “怕他个甚啊!”伍文鼎不快道,“高先生的话不可不听,但也不能全听。如今贼军战败逃回,正应乘胜猛追,不使其有喘息之机!你不敢去就不要去,到时候领功请赏可没有你的份儿!”说罢,他一撩鞭子就带着军队猛追过去。

    此时,凌十一其实是假败,他们有一种唤作“伏地阵”的战术,据《贼情汇纂》所言:“但遇官军追剿,至山穷水阻之地,忽一旗偃,千旗皆偃,瞬息间万人数千人皆败伏于地,寂不闻声。官军急追,忽见前面渺无一贼,无不诧异徘徊,疑神疑鬼。贼贴伏约半炮之倾,忽一旗立,千旗齐立。万人数千人,风涌潮奔,呼声雷吼,转面急趋以扑官兵,官兵鲜有不败矣!”

    伍文鼎不知是计,带着部队没头没脑地闯进了凌十一布置好的圈套里面,被凌十一率部反击得手。只说义军突发神勇,黑夜之中一阵刀砍斧劈,宋军伤亡不少,立刻陷入混乱之中,出现了溃败的迹象。